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始兴满堂客家大围作文400字

来源:星星旅游
始兴满堂客家大围作文400字

周六上午,我们离开始兴县城,先后游览了始兴红围、八一村革命烈士纪念坊、外营保卫战遗址以及满堂客家大围。客家大围是游览的最后一站。满堂客家大围位于始兴县隘子镇。据网络资源介绍以及实地了解,满堂客家大围,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占地面积13860平方米,投影面积11682平方米,建筑面积34010平方米。堂围是始兴县保存良好的200座左右的客家围屋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广东省最大的一处客家围屋之一。满堂客家大围是中国民居建筑中“方围”系列的杰出代表,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砖瓦结构围楼,有“岭南第一围”之誉,是客家民居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其建筑布局是北方古代城堡和四合院住宅的组合,集古代、近代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客家民俗风情及近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源,对研究古建筑具有重要价值。满堂客家大围是方形大围,属清代砖石结构的四合院式围楼,由青砖、河石、瓦木等构筑,并由上、中、下三个小围楼连接构成,俯瞰呈“屋包围、围包屋”的“回”字形格局。围楼面阔178.8米,进深83.4米,楼层由二层和五层不同的规格组成,中间围楼高16.9米,另两座稍矮的围楼拱卫其前后。围

内则由三个建筑群组成:中部为“中心围”,南部为“上新屋”,北部为“下新屋”。满堂客家大围有三个建筑单元各四个角,共建有12座观望楼。围楼中有栽花种树的大院4个,祠堂6个,议事厅17个,天井16个,水井四口,寝室、厨房、储粮间、杂务间、厕所、牲畜栏舍等大小房间777间。满堂客家大围坐向为坐北偏西、向南偏东;整座大围背靠青山,傍依小河。满堂客家大围的墙基格外坚固,一般厚0.6米,其中中围楼主墙基厚达2.4—8.2米,全部用河卵石砌成,叠角放花岗岩石条。围楼的墙体上布满了各种瞭望孔、射击孔。各围楼仅向外开一扇大门,门板用铁皮包裹,并有铁杠横顶。若遇盗贼侵扰,大门一关,围楼便成—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大门两侧或顶部设有水池,若遇敌人放火烧门,只要打开机关,水池内盛满的水便可倾泻而下灭火。整个大围楼墙体的青砖经人工磨制。门框、窗框、台阶、廊沿、井台等以花岗岩石条砌成,走廊和庭院的地面用河石铺砌成花朵和各种图案,门窗、家几上雕刻着花鸟、动物等图案并贴上金铂。满堂客家大围建在两河交汇的沙滩上,地基由松木建成。

满堂客家大围用料十分考究,所用的石条、石柱、石块多为花岗岩、大磨石等坚料,甚至是铺小道,铺庭用的河卵石等也严格选料,大小、形状、色泽都有一定要求。满堂客家大围建筑的门面、

地面和柱子都是采用坚固的花岗岩石建造,楼房墙体都是青砖结构。墙体的青砖经人工磨制,光滑规整。门框、窗框、台阶、廊沿、井台等以花岗岩石条砌成,坚实大方。走廊和庭院的地面用河石铺砌成花朵和各种图案。满堂客家大围的选址反映了客家人传统的风水思想。满堂客家大围位于黄水河与石下水两河交汇的河滩地上,寓意河边大船、水涨船高;建筑座西北,朝东南,背靠马尾狮山,朝向七重山,面向东南方水口方向。整座大围顶端呈五点突出,寓意为“五子登科”。中心围庭院东侧有一口水井,稍远处有棵柚子树,另一边则有一棵芙蓉花树,寓意为大吉(桔)大利(丽);后庭院东西两侧分别种有赤色花和白色花的桂花树,称为金桂、银桂,寓为“金山银山用不完”。中心围北面的空地上,用河卵石铺设了一个大大的天地阴阳太极图,即体现出儒家讲求的稳重和含蓄,更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满堂客家大围有两块匾额。一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的“满堂客家大围”匾额。二是满堂客家大围的中心围门楣上镶嵌着的一块石匾额,是满堂客家大围主人官乾荣题写的辞,辞曰:“余年来迫于小警,时有戒心。爰度地拓基,新建围居一所,以图栖止、以避群嚣”。满堂围内含五福(福、禄、寿、喜、财)吉祥文化,有财星楼、寿星楼、福星楼、禄星楼、喜星楼五福文化楼,有财文画廊、寿文画廊、福文画廊、禄文画廊、

喜文画廊五福文化画廊。五福文化楼中各有福神、禄神、寿神、喜神、财神的圆雕神像,五福文化画廊中各有福、禄、寿、喜、财五福文化彩画。整个满堂围及其历史文化非常厚重,渗透着求福祈愿、加官进禄、延年益寿、喜事连连、财运亨通等五福(福、禄、寿、喜、财)文化。

客家大围旁边有一座“白屋”,里面墙上展示的内容,详尽介绍了客家人的迁徙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