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颁布时间是2009.2.28.(√ ) 2.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
4.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
5. 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围的规定,根据生产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剂。(× )
6.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
7.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
8.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还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
9. 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 )
10.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
1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12、长期使用铝制品作为食品容器会引起老年痴呆症。(√) 13、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5年。(× )
14、食物中毒一般具有传染性。 ( × ) 15、《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我国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并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16、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处理。(√)
17、对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构成犯罪的,或者有犯罪嫌疑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
18、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三大类。(√)
19、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含有寄生虫幼虫或虫卵生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食品引起的一类疾病。(√)
20、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当地食品安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 ) 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法制部门制定、公布。( × ) 22、制定、修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
23、公民发现食品商店销售的食品有质量问题,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投诉。( × )
24、食品安全标准是科学性的技术规。( × ) 25、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可降价销售。( × ) 26、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
27、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
28、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对食品实施免检。( × )
29、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可以免费抽检。( × )
30、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二、单选题
1.《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时间是 ( D ) 。
A 1996.10 B.2010.1 C . 2009.7.2 D. 2009.6.1 E 2010.1 2.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 E ) :
A. 食品添加剂 B. 食品添加剂代码 C. 食品添加剂学名 D 食品添加剂俗名 E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3.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由 ( D ) 规定。 A.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B.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 国务院 D.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E.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4.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 E ) 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A.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 C.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 ( E ) 。
A. 病例对照流行病学调查 B. 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C. 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D 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 E.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6、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 B )。 A.过期性食物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变质性食物中毒 7、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 ) A、30分钟 B、2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8、目前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最常见原因是( A )。 A.餐饮业或集体食堂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食用 B.吃腐烂变质的咸菜 C.吃腌不透的咸菜
D.食品加工业没有按照卫生标准使用亚硝酸盐
9、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 E )并出现死亡病例的,构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10例。 B、50例。 C、80例。 D、100例。 E、100例以上
10、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订、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门是(C )
A、技术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 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1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A) 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者利益 C.保护食品正常出口 D.严惩行为
12、《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的含义是:(B) A.在商店里出售的,可供吸食的物品
B.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C.历史上,人类曾经食用过的所有动物或植物种类 D.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13、下面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是:(B) A.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细菌
B.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14、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是:(B) A.卫生行政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5、对餐饮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是:(D)
A.卫生行政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6、下面哪项权利不是《食品安全法》赋予组织和个人的?(C) A.举报权 B.知情权 C.名誉权 D.建议权
17、哪个部门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A)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食品安全委员会 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18、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机构是:(A) A.新闻媒体 B.社会团体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街道办事处
19、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C) A.共同责任 B.相关责任 C.连带责任 D.赔偿责任
20、国家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主
要是通过建立:(B)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C.食品抽检制度 D.食品风险预警制度
21、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部门是:(A) A.卫生行政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2.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门是:(B) 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3.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是:(C) A.鼓励性标准 B.引导性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自愿性标准
24.负责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部门是:(A)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25.公众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时,可以:(B) A.付费查阅 B.免费查阅
C.付费查阅,但应予优惠 D.付费查阅,但收费价格可协商
26.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B)
A.行业标准 B.企业标准 C.特殊标准 D.卫生标准
27.食品企业标准在本企业部适用,受理其备案的部门是:(C) A.省级质量监督部门 B.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8.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列做法哪项不正确:(C)
A.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B.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C.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没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D.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29.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下做法中
不正确的是:(D)
A.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B.立即停止生产
C.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D.不用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30.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D) A.立即停止经营
B.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C.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D.自行处理后,继续销售
31、《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包括(D )。 A.九章共一百零一条 B.十章共一百零一条 C.九章共一百零四条 D.十章共一百零四条
32、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C )的赔偿金。 A.一倍 B.五倍 C.十倍 D.二十倍
33、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
得(D )。 A.食品卫生许可 B.食品生产许可 C.食品流通许可 D.餐饮服务许可
34、食品生产经营人员(B )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两年 D.每三年
35、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 B)以上才能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A.60度 B.70度 C.80度 D.100度
36、下面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是:( B) A.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致病微生物
B.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37、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
标明食品的(D)等容。
A、生产日期 B、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C、保质期 D、A、B、C
38、下列食品中,哪些属禁止生产经营的:( D)
A.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B.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C.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D.以上都是
39、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以下关于标签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标签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容 B.标签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C.标签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D.标签应该突出表明功效
40、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列哪种业态不属于餐饮服务许可的围( B) A 小吃店 B 食品摊贩 C 学校食堂
D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三、多项选择题
1、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
中(ACD )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A、生物性B、致病性C、化学性D、物理性
2、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ABCD )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A、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B、食品卫生标准 C、食品质量标准D、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
3、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AD)。 A、许可证B、健康证
C、营业执照D、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4、食品添加剂应当有(ABD )。 A、标签B、说明书 C、通用名称D、包装
5、集易市场的(ABC),应当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A、开办者B、柜台出租者
C、展销会举办者D、监督管理部门
6、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BCD )等措施,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报告。
A、封存B、补救C、无害化处理D、销毁
7、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ABD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A、法律B、法规
C、产品订单和合同要求D、食品安全标准
8、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ACD)进行监测。 A、食源性疾病B、人群健康状况 C、食品污染D、食品中的有害因素
9、患有(ABC )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痢疾B、伤寒C、病毒性肝炎D、蛔虫病
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 ABCD)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 A、医学B、农业C、食品D、营养
11、对于(ABCD),进口商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A、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际标准的食品 B、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C、首次进口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D、以上都是
12、进口的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ABCD)。 A、食品的原产地 B、境代理商的名称 C、境代理商的地址 D、境代理商的联系方式
13、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查明(ABC)。 A、事故单位的责任
B、负有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情况 C、负有认证职责机构的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情况 D、事故责任处理情况
14、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有(ABCD)。 A、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B、封存、检验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C、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 D、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15、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ABCD)
A、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B、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C、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D、查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16、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ABC)等情况。
A、许可颁发 B、日常监督检查结果 C、行为查处D、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17、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
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所得,依法对(BC )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A、主要领导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D、班子成员
18、下列关于食品的容,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哪些是错误的。(CD)
A、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B、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C、产品标准代号和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属于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标明事项
D、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只要清楚、明显就行,食品与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容不符的
19、食品广告的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ABCD)。 A、含有虚假的容 B、含有夸大的容 C、涉及疾病预防功能D、涉及疾病治疗功能
20、下列哪些食品为《食品安全法》所禁止生产经营。(ABC) A、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B、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C、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
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D、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的肉类
四简答题:
1、《食品安全法》何时实施? 共有多少章多少条? 答:2009年6月1日起实施。共有十章一百零四条。 2、《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
答: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 哪个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哪个部门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5、 患有何种疾病的人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答: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
6、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由哪个部门认定? 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7、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什么部门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8、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哪些容?
答: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9、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如何抽取样品?
答: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10、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多少倍的赔偿金? 答:十倍。 五、案例分析题
1. 从5月31日晚开始,某大学70多名学生因恶心、呕吐、腹痛、发烧等症状陆续被送到市第一中心医院,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 问题:根据以上资料,你准备开展那些人群流行病调查工作? 2. 4月20日下午,某工地116名民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嘴唇发紫、面色苍白等症状。据民工小王讲,20日中午,在工地食堂用过午餐后,身体突感不适,赶到附近医院治疗时,又有同事因为同样的症状赶到医院求治。随后工地将中毒民工送到当地各家医院救治。
问题:据以上资料,初步推断事件的原因及依据,提出进一步检测建议及救治措施建议。
3. 8
月份以来,第二医院先后收治的多名患者均出现了眼睑下垂、视
力模糊、头晕、咽喉部异物感、舌根发硬、严重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的病例。据反映,这些患者发病前,都食用了灌肠类肉制品。省市卫生部门立即采集可疑食物样品,并将其送检。检验结果显示, 5家企业生产的“肉疙瘩”火腿肠,检出A型肉毒毒素。由此卫生部门
确定这是由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问题:
请针对上述事件提出预防措施。
4、8月26日15时许,卫生局接医院报告,一施工队五人发生食物中毒住院。主诉8月26日凌晨3点左右开始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AST、ALT、CPK、TBIL、CREA升高,一例患者因中毒性休克死亡。指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 问题:
你怎样组成流行病学调查小组?
调查发现8月25日晚,五人食用的自采的野生蘑菇油炒后食用,其它食物都是贮存一直食用的食物,据此可推测中毒为何种类型? 根据症状及临床表现你认为此次毒蕈中毒为那种中毒类型? 5. 4月30日凌晨4时15分,市疾控中心值班室接市医院报告,30日凌晨1-4时有近百人因恶心、腹痛和腹泻症状前来就医。 1.参考答案:
a.制订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 b.统一个案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 c.采集有关标本和样品;
d.描述发病人群、发病时间和发病区域分布特征; e.初步判断事故可疑致病因素、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 f.根据需要,可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 2.参考答案:
a.初步判断事件的原因为: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b.判断依据:共同的可疑食物史、相似的临床症状、特有的急性亚硝
酸盐中毒表现紫绀。
c.进一步需要采取涉事工地食堂的午餐、散装盐等食材和患者呕吐物样品检测亚硝酸盐;检测患者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含量。
d.救治措施:催吐、洗胃、导泻、吸氧。使用特效解毒剂亚甲蓝和维C等支持疗法。 3.参考答案:
a. 对5家检出A型肉毒毒素 “肉疙瘩”火腿肠的生产企业同批库存产品进行封存,经营产品实行召回,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b加工灌肠类肉食品和罐头食品时,要精选原料,严格执行灭菌操作规程且低温保存食品。
c.加工发酵食品时对原料精选和清洁处理,盐量要达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
d.加强宣传,改善饮食习惯,家庭少做或不做发酵食品,不食用可疑变质食品。
e肉毒素不耐热,对可疑食品彻底加热是破坏毒素预防肉毒中毒的可靠措施。 4.参考答案:
调查组应当由3名以上调查员组成,并指定1名负责人。调查员与所调查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毒蕈中毒 脏器损害型 5.参考答案:
a.核实报告:时间、地点、患者症状、患者人数、可疑原因、报告单位、报告人及联系。
b.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c.组织流行病调查专家组;
d.准备流行病调查用品:流调表格、采样用品、参考资料等。 e.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指示后,立即前往调查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