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歌曲《小草》。
2.音乐活动:《歌墟问答》。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草》,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歌剧音乐艺术魅力的认识。初步了解中国歌剧发展的沿革。
2.模仿《歌墟问答》创作歌词,并表演“问与答的对唱”,培养表现与创造的能力。 【教学准备】
1.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 2.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 【教材分析】
歌曲《小草》
《小草》是歌剧《芳草心》的主题歌。由王祖皆、张卓娅作曲,向彤、何兆华作词。歌曲通过小草质朴无华的形象,较完整地刻画了剧中女主人公芳芳那单纯、美好的内心世界。歌颂了普通人的默默奉献精神。由于歌曲音调新颖动听,风格清新,演出后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爱。 【教学过程】
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五场歌剧《芳草心》片段,介绍剧情并欣赏歌曲《小草》。
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带或听伴奏视唱歌曲《小草》的曲谱和歌词。 3.师生共同分析《小草》的音乐表现手段(如调式、节拍、结构、旋律、音乐民族风格及其创作手法等),刻画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境界。
4.学生满怀激情地演唱歌曲《小草》。
5.教师播放《刘三姐》(八场歌舞剧)片断,重点欣赏《歌墟问答》唱段。 6.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有关《刘三姐》及《歌墟问答》的资料,介绍《刘三姐》围绕着“歌”而展开的剧情,以及涉及的四类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7.启发学生以《歌墟问答》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并分组进行表演。 8.师生共同探究中国歌剧的发展脉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