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研究

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研究

来源:星星旅游


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股骨锁定板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75~135分钟之间,平均为(100.5±10.5)分钟;术中出血量在350~850ml之间,平均为(405.5±40.5)ml。随访显示无1例发生伤口感染或钢板断裂,术后2个月,均能下地扶拐行走。正常17例,占56.7%,良好12例,占40.0%,较差1例,占3.3%,优良率96.7%(29/30)。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适应证较广(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各类型转子间骨折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功能锻炼早等优点。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老年人中,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股骨转子间患者若得不到恰当、及时的治疗,就容易导致肢体短缩、髋外旋、髋内翻等严重后果,影响下肢行走功能,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1]。我院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行X线诊断均为股骨转子间新鲜骨折,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2-79岁,平均72.3岁;左侧19例,右侧1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摔伤18例,原因不明4例。受伤时间在2h~3d之间,平均(1.2±0.3)d; Evans分型结果:3例为I型,11例为Ⅱ型,9例为Ⅲ型,7例为IV型。13例合并心血管疾病,6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脑血栓后遗症,7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4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1例合并肋骨骨折。对于有合并症的患者,均在术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臀部,方便暴露术野和进行手术消毒。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麻醉后,在股骨上段外侧做一切口,切口长度由骨折情况决定,充分暴露股骨部,将骨折端的血肿组织仔细清理掉,注意认清骨折块,在C臂X线机监视下,牵引患肢,内旋、内收行骨折复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复位效果,直至解剖对合良好。对于粉碎性骨折者,需在骨质缺损区填充自体髂骨或人工骨。然后,将长度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板置入骨折端。使用克氏针固定骨折近端,在X线机透视下调整锁定板位置,持骨器临时固定,使用定位锁定套筒于股骨间断钻孔、攻丝,将锁定螺钉拧入。置入近端定向套筒钻孔安放股骨近端三枚锁定螺

钉使其坚强固定,并在C臂机上再次了解骨折复位情况和确定螺钉位置,术中常规活动髋关节,注意观察关节内有无摩擦、卡压现象。术毕,对伤口进行冲洗,常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术后,根据引流情况,通常术后2d去除引流管,常规应用抗凝药物,以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3d后,即可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关节功能锻炼,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加大关节活动度和锻炼强度。一般在14d后可拆线,1~2个月后到医院做X线片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可开始扶拐负重行走。

1.3 疗效评价

骨折部位无疼痛,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为正常;髋关节活动度不低于正常活动度的80%,为良好;疼痛程度达中度,髋关节活动受限为较差。

2 结果

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在75~135分钟之间,平均为(100.5±10.5)分钟;术中出血量在350~850ml之间,平均为(405.5±40.5)ml。本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在10~24个月之间,平均为(14.5±2.5)个月,无1例发生伤口感染或钢板断裂,术后2个月,均能下地扶拐行走。30例患者中有29例达到骨性愈合,1例患者有中度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

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正常17例,占56.7%,良好12例,占40.0%,较差1例,占3.3%,优良率96.7%(29/30)。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4%。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交通发展,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九成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

近年来,随着手术内固定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能够减少该骨折的并发症,改善预后。因此,临床多主张早期手术,通过内固定方法恢复骨折部的结构连续性和功能完整性,使患者早期活动,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

股骨近端锁定板是根据股骨近端外侧形状所设计的,其近端与大转子相匹配,有3个成三角形分布的骨螺钉孔。3枚骨螺钉向股骨颈内侧旋入固定后,呈三棱形结构,固定牢固,而且螺丝钉与钢板已锁定成一体,具有较强的抗股骨颈旋转、抗弯、抗剪力及防拨钉作用,空间占用及损伤小。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股骨近端锁定板能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应力分散均匀、对骨折端影响较小,利于骨折愈合。术中无需预弯钢板,直视下复位较容易,安放方便。尤其对于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锁定螺钉固定有效降低了术后退钉、髋关节内翻、颈干角丢失等的发生率。此外,钢板和螺钉的成角稳定机制不依赖接骨板和骨的摩擦力提供稳定,接骨板和骨皮质无需紧密接触,降低了骨膜损伤,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骨血运的影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手术中应注意:①术前影像学检查充分,了解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②手术中近端3枚锁钉应在C臂监测下不断攻拧入股骨头,长度到达软骨下骨为宜;③术中内侧柱重建不等于要将小转子复位,主要要重建内侧柱(股骨矩)连续性和完整性,但如有小转子合并有后内侧骨块骨折,则应复位后用1枚螺丝钉固定;④术后应延长负重时间并定期摄片监测复查.待后内侧有骨痂连接再嘱逐渐下地负重。

本组30例患者通过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2个月,均能下地扶拐行走。30例患者中有29例达到骨性愈合,1例患者有中度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经治疗,17例恢复正常,12例恢复良好,1例恢复较差,治疗优良率96.7%(29/30)。该手术操作方便、省时,术后正确护理指导和功能锻炼,总之,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适应证较广(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各类型转子间骨折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功能锻炼早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化武,王栋,赵磊.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0):58-59.

[2] 管英.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1890-1891.

[3]何双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 周宇风,聂磊,王宜兵.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4):425-427.

作者简介:曾刚(1977-),男,贵州省兴仁县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临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