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徇私/驯熟 谂知/丰稔 栖息/哂笑 未雨绸缪/大谬不然 ........B.偈语/鲫鱼 啼啭/转圈 胴体/栋梁 耆年硕德/骐骥一跃 ........C.投奔/奔命 宿愿/宿将 给养/给以 强词夺理/差强人意 ........D.丧气/沮丧 殷实/殷红 参商/参与 罪不当罚/独当一面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电视剧《命运》,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风....雨历程。
B.为了确保煤的供应,让全国人民过个祥和的节日,春节期间,山西省各大煤矿职工宵衣旰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C.罗伊同学经过反复思考,终于解出了大家都感到棘手的数学题。老师赞扬他在学习上领悟到了千虑..一得的道理。 ..
D.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3.阅读下列句子,然后将其排序成通顺的语段。(只填序号)(4分)
①这场运动,因为其广阔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史册。
②作为“四月青年”的一员,当我今天在此纪念和反思这场运动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千言万语难以述尽。
③在那个为我们今天所不断回溯、不断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和力量的春天。
④在这场运动之中所凝聚和锻炼出来的这代青年,被人们亲切而光荣地称为“四月青年”。
⑤我有幸和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一起,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一场捍卫“精神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 答: ▲ 4.依据既定的形式,续写下面这则廉政公益广告。(5分)
他拒人门外,但他却是最亲切的人;他满身泥土,但他却是最干净的人; ▲ , ▲ ; ▲ ,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穷鬼传 (清)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者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 被:穿 .B.子往矣,无累我 累:劳累 .C.无可属者 属:依附 .D.徒以余故也 徒:只 .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被褐先生”拒绝“穷鬼”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
②昔者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 ③其《送穷文》可复视也 ④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
⑤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 ⑥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
A.穷鬼原来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生活了很久,后来韩愈无法忍受就写了一篇文章赶他走,结果反遭穷鬼辱骂,因之而死。
B.江淮之间的被褐先生,品行高尚,是韩愈之类的人物,所以虽然再三被拒,穷鬼还是坚持托身在他的门下。
C.被褐先生历数穷鬼附己的多种弊端,充分表现了正直敢言、磊落孤愤的贫寒之士在当时社会遭人排斥、寸步难行的窘境。
D.文章作者借“穷鬼”之口褒“穷鬼”之功,表明“穷”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助于锻炼倔傲的性格,激发慷慨激烈之气,成就愤世嫉俗之文。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3分)
译文: ▲ ②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3分)
译文: ▲ ③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4分)
译文: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1)请对首句中的“频”字进行赏析。(4分)
▲ ▲ ▲ (2)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分)
▲ ▲ (3)“空园白露滴, 孤壁野僧邻”渲染了什么氛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钉头磷磷, ▲ 。(杜牧《阿房宫赋》)
(2)布衾多年冷似铁,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 ▲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6) ▲ ,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7)千磨万击还坚劲, ▲ 。 (清·郑板桥·对联)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3分)
江南蓑衣 胡明刚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与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浆,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
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11.文章第③段引用了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一诗中的句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 ▲ ▲ 12.从全文看,“江南蓑衣”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分条列举。(6分)
▲ ▲ ▲ 13.请简要赏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 ▲ (2) 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
▲ ▲ 14.“主人”匆匆逃离那块贫瘠的土地,离开与他朝夕相处的“蓑衣”,但在某个下雪天极为寂寥的城市角落,又情不自禁地想念起“蓑衣”,你怎样看待作者这种矛盾的心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 ▲ ▲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①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③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
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④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道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1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
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与普通大众在一起生活,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
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是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 D .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是诗意化的。
16.在第①和第③自然段的论述中,作者举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 ▲ ▲ 17.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6分)
▲ ▲ ▲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不一定时时有人唱歌给你听。
我们要自己唱自己的歌。生活总会让你知道:你什么时候唱得合拍,什么时候唱得走调。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并应该唱好自己那首歌:也许你现在唱得并不好,但不要泄气。要知道,只要你不断地唱下去,你定会唱出生命的精彩。
请以“唱好自己那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角度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 (元稹《乐府古题序》)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沿 袭 古 题 唱 和 重 复 于 文 或 有 短 长 于 义 咸 为 赘 剩 尚 不 如 寓 意 古 题 刺 美 见 事 犹 有 诗 人 引 古 以 讽 之 义 焉 20. 简答题。(4分)
(1)文中“风雅”代指什么?写出白乐天一首乐府诗的名称。(2分)
▲ (2)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歌行诗的特点。(2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呐喊》成功塑造了狂人、阿Q、闰土、祥林嫂等一批“病态社会”不幸的典型形象,展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
B.《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揭露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摧残和迫害,梅、鸣凤就是遭受封建礼教迫害的两个不幸的女性。
C.《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在创作上坚持忠实于客观的原则,以明确生动的语言和简洁凝练的笔法进行冷静而客观的叙述,形成一种含蓄而内涵深刻的风格。
D.《欧也妮·葛朗台》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他是金钱的奴隶,为了财产剥夺女儿的遗产继承权,迫使她流落他乡,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E.《雷雨》叙述的故事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恩怨和感情纠葛,其主要矛盾和感情冲突集中在周朴园和鲁侍萍身上。
22.《家》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走向的?(6分)
▲ ▲ ▲ ▲ 23.概述《三国演义》中“七擒七纵”的前因后果。(4分)
▲ ▲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柳堡的故事》、《红楼梦》、《西游记》、《青青河边草》……在这些知名影视剧中,都能看到扬州的身影。扬州发展影视产业不需要像其他城市那样去投入巨资建设影视基地,扬州有着众多的盐商古宅、旅游景点等,都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影视作品的拍摄要求,扬州本身就是一个天然摄影棚。扬州有着千年历史,文化资源特别丰厚,能够拍摄电影电视的题材很多。像扬州的盐商,就是一部写不完的题材,此外,鉴真、扬州八怪、杜十娘、隋炀帝、史可法、朱自清、四大徽班进京等历史题材都可以搬上荧屏,而现代的古城保护、高仁林、红马甲等也是较好的创作题材。以美食、沐浴为代表的“三把刀”文化,以漆器、玉雕、剪纸等为基础的精湛技艺,以扬剧、清曲、木偶等为内容的文艺表演等,也极大地拓宽了影视作品的选材范畴。扬州不仅有专业的电视机构从事影视拍摄,还有业余的机构自筹资金,自编、
自导、自拍电影。除此而外,扬城还聚集了一大批动漫制作设计人员,这些都为扬州“放大”影视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从结构分析看,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古筝制造等传统文化产业占较大的比重,媒体传播、影视制作、出版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扬州影视创作缺少好的剧本,影视拍摄制作缺少一支高端人才队伍,市场策划开拓缺少有效手段。 24.根据材料,扬州丰富的影视题材大致可分为哪三类?(3分)
▲ ▲ 25.从材料看,扬州发展影视产业有哪些优势?(6分)
▲ ▲ ▲ 26.结合材料,请你为发展扬州影视产业提几点建议。(6分)
▲ ▲ ▲
答案
1.B(B、jì;zhuàn; dòng; qí;A、xùn; shěn/rěn;qī/shěn; móu/miù; C、bèn; sù; jǐ/gěi; qiǎng/qiáng。D、sàng; yīn/yān; shēn/cān, dāng。)
2.A (A项“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B.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使用对象有误;C项“千虑一得”,指平凡的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也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语。对象不当,用语不得体;D项“率尔成章”不经构思,随意着笔,形容写作粗疏。) 3.答案: ③⑤①④② (按照由“运动”到“四月青年”到“我”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 答案示例:他疲惫劳累,但他却是最有力量的人;他斤斤计较,但他却是最无私的人。 5.B(累:连累) 6.C(排除①⑥)
7.A(“因之而死”不正确)
8.①先生离开座位倒退着走(1分),十分惊恐地说:“你来想要怎么样?(1分)”挥手让他离开(1分)。 ②凡是你足以使我困窘的(1分),我不能全部列数(1分),只是列举个大概啊(1分)。 ③但我效力先生的原因,都是因为我认为对先生有用处的啊。(或:但我之所以效力于先生,都是因为我认为对先生有用处的啊)(“顾”“效”“功”各1分,句式1分。“顾”译为“不过”“可是”亦可。) 9.(1)“频”字,表明了雁群之多,雁群投宿之急。由雁及己,更惹诗人思归之情。(4分,每句1分) (2)颔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尾联:直抒胸臆。(2分,每点1分)
(3)渲染了宁静、清冷、孤寂的氛围。(2分)写法:烘托,“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以邻居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烘托出自己孑然、孤单。(2分)
10. (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对联)
11.张志和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借此表达他对蓑衣所代表的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的欣赏。( 5 分。两个要点,前各2 分,后3分,意思对即可)
12. 自由(或“潇洒逍遥”)的志趣;艰辛而愉悦的劳作,清寒贫穷的生活;逝去的宁静平和的生活和内心世界。(6 分。每条2分。)
13.(l)将蓑衣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蓑衣代表一种志趣高雅、潇洒自如的生活。 (2)通过排比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力量,而且突出江南蓑衣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实用性被削弱,而被赋予被动的观赏的价值。 ( 6 分。每句3 分,其中修辞手法1分,分析2 分) 14【示例】
看法一:当作者从清贫的农村走向充满喧器和骚动的城市,蓑衣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作者借蓑衣自我价值的迷失,告诉我们,现代人把人生的目标定位在物质的满足上,而忽略了人内心的渴求。作为真正有价值的人,应该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追求更高一级的精神生活,人要在平静中反省自己.学会渴望活得真实自然,寻找家园,安妥我们的灵魂,清除文明给我们的灵魂蒙上的厚厚的尘土,让自然、真诚、鲜活的天性充分显现、展示。是蓑衣、竹笠的,回到那个蓑衣、竹笠世界去,这才是生命价值的实现。 看法二:作者从清贫的农村走向充满喧嚣和骚动的城市,使蓑衣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这是商品大潮造成的.不应该过分地怀旧。人们在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后,自然会淘汰过去许多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从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这是社会的发展方向。(6 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文本分析4 分,意思对即可)
15.B(”只要”过于绝对)
16.前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的观点。
17.因为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进行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穷鬼,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唐朝元和年中期,开始依附昌黎韩愈。韩愈和他住了很久,不堪忍受。作文章驱逐他,(他)不走,反而骂韩愈。韩愈死(后),(他)无所归依。流落人间,寻找有像韩愈一样的人跟随,找不到。
经过九百多年,听说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这人是韩愈一类(的人物),就未经(任何)人介绍到先生家拜见。说:“我是原来韩愈的家客,私下听说先生有很高的道义,愿意托身在(您的)门下,斗胆地有用来报答先生(您的)。”先生离开座位倒退着走,大惊说:“你来想要怎么样?”挥手让他离去,说:“您走
吧!从前韩退之因为你的缘故,不被天下(人)所接受,召人笑话侮辱,贫穷而没有(一个好的)归宿,他的《送穷文》可以反复地看。您走吧,不要连累我!不愿走的话,请托身其他的人吧。”穷鬼说:“先生怎么这么狠心地抛弃我呢?假如有其他人可以托身,早就跟随别人了。我跟随先生的原因,是因为不愿意跟随其他的人。先生怎么这么狠心地抛弃我呢!敢问我有些什么罪过。”
先生说:“您用穷(字)做名字,它势必本来就足以使我穷啊。议论作文章,开口犯忌,在言语上就会穷;上下坎坷,前仰后翻,俯仰之间局促小心,左右为难,在(人世间的路途)行走上就困难;蒙受尘封和诟骂,被人讥讽,担心众人的议论,便在言论上穷于辩护;所做出的行为叛逆错乱,所追求的(理想)乖张错误,那么在才智方面就穷。名声势利和钱财,不足以调动众人,直率孤寂愤懑,不能和世俗谐调,便在朋友交往游玩缺乏。抱着没有的书,背负着放荡不羁的志气,带着空无一物的身体,进入所讨厌的浅薄的世界,那么在家是穷,在国(也)是穷。凡是你足以使我穷的,我不能全部列数,只是举个大概啊。”穷鬼说:“先生把这作为是我的罪吗?是这样的话就对了。但我的罪,却有可以值得同情的,而我的功劳也有不可埋没的啊。我所到之处,人间百态都躲避了,这就是先生之所以抛弃我的原因啊。然而这些小事,怎么足以左右先生您呢?我可以使先生你放歌,让你哭泣,使你激动,让你愤懑,让先生您独来独往在无穷(知识海洋)之中(遨游)。凡是先生所说的,本来就是我可以效力于先生的啊,那又会伤害您什么呢?况且韩愈至今(声名)不朽的原因,就是我造就的啊。因为这个原因韩愈也是先是怀疑最后安于现状。自从我漫游天下这么久了,没有可以归属的人。几千年才找到韩愈,又(过)一千多年才找到先生。凭借先生的道行连一个向往的人都没有,惟独我崇拜您而跟随您啊。那么我给予先生(您的),难道不是很优厚吗?”
于是先生就和他相处,总共处了几十年,(先生)处境十分困窘(几乎)无法忍受,但是也得到了穷鬼带来的好处。一天,穷鬼对先生说:“自从我托身先生以来,先生不被天下(人)所接受,召人笑话侮辱,贫穷而没有(一个好的)归宿,只是因为我的缘故啊,我也很同情你。但我效力先生的原因,都是因为我认为对先生有用处的啊。现在我的事情已经全部做完了,对先生也没有什么用处了,我也不敢再长期搅扰先生。”于是就站起来,赶快离开了,不知到了哪儿去。
附加题答案
19.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6分,一处1分)
20.(1)“风雅”是指《诗经》。《琵琶行》或《卖炭翁》。(2分,一处1分) 答:(2)就诗歌的内容拟题,不沿袭古题。(2分)
21. AD(A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人物,《祝福》出自于《彷徨》D葛朗台没有迫使女儿流落他乡)(答对一
项2分,两项5分)
22. ①一方面描写高公馆长辈如何荒淫无耻地生活,如何利用封建礼教吃掉了梅表姐、鸣凤、瑞珏三个女
子的生命,这些压抑青年“个性”、毁坏青年“理想”的罪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本质;
②另一方面,描写觉慧、觉民等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参加罢课、请愿,反对封建军阀。他们对封建大家庭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终于冲出封建牢笼,远走高飞,歌颂了新一代的觉醒与抗争。(6分,每点3分)
23.原因:南蛮王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为收服人心决定对孟获恩威并施。结果:孟获归顺蜀汉,为蜀汉
出兵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4分,原因2分,结果2分) 24.①历史题材;②民俗文化题材;③戏曲文艺题材(各1分)
25.①扬州本身就是一个天然摄影棚;②扬州有着丰富的影视创作素材;③扬州有一批强有力的创作拍摄队伍。(各2分)
26.①重视影视剧本创作,提高作品质量;②培养影视拍摄制作高端人才,扩大人才队伍;③增强影视产业市场策划能力,提高拓展影视产业市场的有效手段。(各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