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我县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农业人口36.76万人,其中常住农业人口24.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覆盖辖区23个涉农乡镇(场),135个行政村。全县共有定点医疗机构179家,其中县级定点医疗机构4家,乡镇及社区医疗机构18家,民营医疗机构2家,村级定点医疗机构155家。2006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以来,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累计参合171.52万人次,参合农民总诊疗421,449人次,其中门诊305,253人次,大病出院116,196人次。累计核销医药费12,879.68万元,其中门诊核销1,562.11万元,大病核销11,317.57万元。累计补偿42.15万人次,补偿超过万元的有2,162人次。基金累计收入16,380.78万元,支出12,879.68万元,结余3,501.10万元。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二、新农合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
新农合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是确保新农合正常、有效、安全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是新农合作用发挥的根本保证,是参
1
合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历来县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并按照新农合资金筹集、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使用,规范运行,严格管理。
(一)资金的筹集。每年都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县新农合资金筹集动员大会,由乡镇(场)牵头组织,采取以户为单位缴纳,并由乡镇(场)财政所统一上缴县财政局新农合基金专户。2012年农民个人年缴费50元,各级财政匹配240元,共计290元,做为新农合基金。其中70元(10元做为一般诊疗费,60元做为参合农民门诊医药费用补偿)计入门诊统筹基金,220元计入大病统筹基金,在大病统筹基金中提取统筹基金的10%做为风险基金。2012年总参合人数244,798人,参合率98.72%,目前全县新农合到位资金4,106.47万元。
(二)资金的使用。我县的新农合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采取定点医疗机构对补偿金额进行审核,并垫付补偿资金,每月向县合管办上报当月资金发生情况,经合管办审核后,向财政局报请补偿资金,财政局审核合格后,将补偿资金直接拨付给定点医疗机构。截止5月末,全县参合农民总诊疗44,251人次,其中门诊32,783人次、大病出院11,468人次。共核销医药费2,728.34万元,其中门诊核销344.21万元,大病核销2,384.13万元,大病医药费核销率达53.87%。
(三)资金的管理。县财政局在邮政储蓄银行设立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做到财政局管钱不管帐,县合管办管帐不管钱,实现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审计局每年对
2
新农合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在县内定点医院派驻院代表,负责对参合患者身份、治疗情况进行核实,对省、市级医院就诊的参合患者采取实地调查和电话查询等方式对患者身份、治疗情况进行核实。医药费核销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在各乡镇(场)及村卫生所设立公示栏,对得到补偿的参合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公示,为期七天。通过这些实际举措,减少和避免了弄虚作假等违规现象发生,增强了新农合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三、采取的主要便民措施
几年来,为把新农合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更加方便参合患者核销医药费,新农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了多项实际便民措施。
(一)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新农合政策每年都有新调整,政策宣传至关重要。在搞好以会代训、下发宣传单、悬挂条幅、标语、制作图板等常规宣传的同时,县合管办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一是利用县电视台和作为宣传平台,开辟宣传专栏;二是利用下乡之际,集中解答和解读政策;三是利用入户调查走访之际,面对面讲解政策;四是设立新农合办事窗口,随时为参合农民答疑解惑。
(二)适时调整补偿政策。我县新农合补偿政策从2006年的单病种最高限额和按比例核销的报销方式开始,每年都有所调整,报销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我县全面实行门诊统筹,采取21种慢病门诊补偿和50种单病种(18种单病种最
3
高定额、32种疾病限额报销)与住院大病按比例报销相结合的补偿方式进行大病补偿。参合农民患50种单病种以外的大病住院治疗,根据就诊医院级别按不同标准核销。乡镇卫生院零起付线,核销比例85%,中医药核销比例90%;县级医院起付线为200元,核销比例70%,中医药核销比例75%;县外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为500元,核销比例45%。到县外公立的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未按正常程序办理转诊的参合患者医药费用核销起付线为500元,核销比例25%。将0—14周岁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妇女“两癌”、重症精神病和残疾人康复等疾病纳入新农合重特大疾病补偿范围,并且将核销比例提高到70%,年最高补偿提高到8万元。在统筹基金允许的情况下,对大病费用自付部分超过2万元的,经县新农合管理委员会批准,可以按自付部分医药费的20%进行适当补助。
(三)转变核销方式。2007年取消了县内参合患者病历复印,2011年将县外治疗参合患者的转诊、医药费报销手续接收和资金补偿工作,下放到乡镇合管办直接办理。县合管办每月都到乡镇对县外治疗的参合患者的报销手续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参合患者在所在乡镇定点医院立即就能领取到补偿款,大大缩短了补偿资金发放周期,每年可为参合患者节省办理医药费用报销时的旅差、食宿费用约150余万元。
(四)设立综合办事大厅。2011年,将卫生局一楼临街的三间办公室改造成新农合综合办事大厅,开展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设臵了政策咨询、转诊登记、慢病管理、信息管理四个
4
服务窗口,极大的方便了参合农民办理新农合相关事宜。
(五)开通村级定点。为了使参合农民更加便捷的享受门诊统筹政策,今年,将全县135家村级卫生所纳入新农合定点管理,并免费安装新农合管理软件,使参合农民在村卫生所门诊就诊时,医药费用的90%由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直接支付,农民只需支付自付10%的医药费用即可,真正做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
(六)完善监管制度。为保证新农合安全运行,农民真正受惠,新农合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各种监管制度和工作方法。一是推行参合农民入院登记制度。即参合农民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填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审核登记表》,并及时报送到县合管办在定点医疗机构派驻的审核人员处(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农民报送到本乡镇新农合专管员),审核人员收到入院登记表后,必须立即对参合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登记、审核,并对参合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程监管,对经核实为不实的住院费用一律不予补偿,入院登记制度的实施,有效遏制了门诊挂床、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二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网络建设。我县新农合管理系统在大庆市新农合管理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安装了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管理系统、药房管理系统和HIS收费管理系统,做到了三网合一。在县内实现了患者就诊、用药、收费、补偿在线实时办结,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也减少了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规范了医疗机构的诊疗、收费行为。三是设立举报
5
制度。每月在村委会、村卫生所以及村民聚集的地方对受益参合患者进行公示,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群众举报并查实的移交司法机关从严处理。四是坚持定期入户走访制度。县合管办每月都安排人员在乡镇专管员和乡村医生的协助下,深入村屯进行入户走访。通过和参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及时核实患者受益情况,了解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运行的意见及建议,掌握了解定点医疗机构在诊疗及核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新农合制度健康有序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
我县的新农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新农合政策宣传还不到位,实际参合人数低,我县共有农业人口36.76万元,实际参合人数244,798人,有12万多人没有参合,实际参合率仅为66%,远远低于省里下达的98%参合率指标。二是乡镇新农合专管员只负责新农合相关业务工作,不具备对本辖区内定点医院的监管职能。三是村级无投入,特别是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和基本药物制度后,没有投入办公经费,村医没有任何待遇,村级新农合开展受到很大影响。四是住院患者次均费用过高,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新农合补偿费增长幅度,影响农民受益,对新农合基金安全构成威胁。五是部分村屯没有互联网网络,阻碍了新农合入村的进程。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县政府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
6
保新农合工作安全、平稳、有效运行。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让基层干部懂得政策,让老百姓了解政策,提高新农合参合率。二是探索实行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通过外出考察,借鉴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探索开展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总额预付等支付改革,加强付费总额控制,降低住院次均费用,确保农民受益,确保基金安全。三是加强定点医院监管,严厉打击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协调联通公司,解决个别村没有网络问题。五是加大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到此项民生工作中,让广大农村居民真正感受到参保带来的好处。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