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坛 民营科技2013年第3期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丁宁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三农”问题的解决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现着重分析 了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对策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 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金融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落后,支付结算体 大问题。“i农”问题的解决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 系落后,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无法实现。 支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构建新型农村金 2完善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对策 融体系作出了战略部署,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支农 2.1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建立以性金融为导 力度进一步加大。但是,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 向,合作金融为主导,商业金融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 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目前农村金融仍存在一些列问题亟待解决。 组织体系。为形成有效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需要对农村 1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金融进行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 1.1农村金融主体弱化,金融服务缺位乏力。农业信贷投入不足, 融服务组织体系。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科学合理规划调 在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已构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 展银行“三驾马车”的基本框架,但这三家由于服务对象、经营目标 以及规模实力等原因使目前农村社会化金融服务缺位,信贷投入不 足,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加快,在 基层的金融服务 现断层。商业资本的逐利性促使其陆续淡出农村 领域,转向县域金融,信贷重心逐步转向城市,如同其它国有商业银 整基层网点布局,努力构建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商业性经营为 主体,农业发展银行性金融为支撑,邮储银行等其它法人金融 机构为辅,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礼等新型金融机 构和民间融资为补充的商业性与性并存、功能互补、合作竞争、 充满活力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 系,弥补农村金融机构和资金的不足,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 行一样,采取信贷管理权限上收、组织资金逐级上存的经营方略,这 问题。2规范引导民间金融。现阶段民间金融活动对于我国的农业发 种“只存不贷”的经营方式,偏离了其“服务农业”的基本宗旨,使农 2.业银行在基层的金融服务出现断层。农发行作为唯一一家专业支农 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一是要承认和正确对待民间金 的性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功能存在缺陷。农业发展银 融,鼓励其合法发展,使其成为农村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要通过正 行目前只承担性收购资金供应的任务,实际上仅成为粮棉收购 确的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而非简单、粗暴地取缔民间金融组 部门的财务总管,其它诸如对农业提供基本建设贷款和农田水利科 织及其活动。二是农村民间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特别是资金的使用和筹集过程要接受人 技开发与推广等贷款均无顾及,职能单一,服务农村经济存在严重 的业务范围进行金融服务,缺陷,对于调整农业结构、有效支持“三农”存在极大。农信社几 乎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正规金融组织,但其经营存在明显的 地域。加上包袱沉重,实力薄弱,无力满足农村发展的金融服务 需求,导致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 1.2农村金融市场存在较多的“抽血站”,大量的资金流出农村,缺 乏回流机制和渠道。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不断上收,县以下鲜有效益 较好的项目,越来越成为吸收存款的机构,农信社也是多存少贷,邮 民银行监管,监管部门应坚决打击和取缔从事洗钱、炒卖外汇、高利 贷、非法集资等非法活动的民间金融组织。三是可建立危机预警系 统,通过有关的金融专家组成危机评估机构,与监管部门配合,对各 类较大的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供决策 层参考。 23完善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的制度。一是区别对待的财税 ,把扶持农村金融进而间接补偿农业和农村作为国家财政支 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制度和机制。二是 政储蓄凭借自身机构网点优势,大量吸收农村存款,再将从广大基 农的重要实施方式,层吸收的资金直接转存到人民银行,“只存不贷”的经营机制导致其 实施差异的货币。尽快出台社区投资法,保护农村地区各类 在县域内吸收的资金几乎全部流出农村。截至2005年末,全国金融 金融机构都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服务当地经济,抑制农村资金过渡 机构的存贷比为69.02%,而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3%,比全国 外流。三是优先建立覆盖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确保市 水平低12.72%。从总体上看,近几年农村金融体系对县域经济的信 场准入门槛降低和主体多元化后农村金融的稳定与安全,加快利 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使产品与服 贷支持力度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有所下降,使资金本来就短缺的县 率市场化改革,务定价能够真实反映农村金融供求关系和风险水平,更好地从事 “三农”金融服务。 2.4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提高农村金融 综合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金融服务创新。积极探索 完善金融服务“三农”的区域合作模式;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保障 网络的稳定性;拓展服务手段,推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咨询等 比率、贷款规模、利率等方面没有给予特殊的安排。三是在监管 业务。二是金融产品创新。一是设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贷款、 方面,在农村金融准人、金融产品创新、资本充足管理等方面或是监 农田水利改造专项贷款、大型农业机械按揭贷款及租赁业务;二 域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1.3配套制度不完善,对农村金融支撑力度不足。一是,在财 政与税收方面,近年来虽然陆续出台了一些农村金融服务 方面的优惠,但在财政贴息、呆坏账核销、提供体成本资金来 源、创设专业担保等方面的仍不明确,措施不到位、支持力度不 够。二是货币方面,多数农村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 管弹性不足,或是制度建设滞后,在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规范金融市 场各方主体行为方面的引导和监管有待加强。 1.4各类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趋同,缺乏创新。内存金融机构大 多只是开展存、贷、汇等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并且贷款的期限、额 度、利率等都不能满足现代农村对资金的需求。此外,我国农村金融 是探索发展定单农业,农业生产资料购买贷款、科技兴农推广贷 款等品种;三是开发农产品专业市场和电子化信息网络市场的贷 款,以外贸和新兴领域企业为服务对象,以仓储、配送、分销等为 主要内容的物流服务贷款品种。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应“二三农”特点 的金融产品、信贷和内部管理制度,为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民 服务产品很单一,新兴的中间业务在农村根本没有普及。农村金融 提供新的金融产品。 作者简介:丁宁(1992一),女,,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2011-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