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思考

来源:星星旅游


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思考

1.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

1.1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

自建立以来,党一直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这样的群众路线让党在历史阶段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这些胜利推动党顺利进入新形势。在新形势条件下,党仍然需要秉承这样的工作路线,深入群众内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才能够让党得到人们群众的尊重和爱戴,而这也是党能够制胜的法宝。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从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沿袭至今,相信必然有它沿袭的意义和存在的意义。

1.2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是社会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现在社会虽然繁荣昌盛但还是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当中,很多现象都体现出不团结群众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的因素。群众是社会中的中流砥柱,不团结群众会出现人心向背的问题,所以在新形势下要做好群众工作,消除社会矛盾,对于不团结群众的党员要及时进行处理。新时期群众工作需要有相关人员进行牵线,树立榜样的作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去审视和处理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团结一切党员去做好群众工作,以此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1.3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党决策考虑的重点,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不会有党的现在,因此要密切联系群众,时刻明白群众的诉求。群众越相信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越容易落实,只有确保调动所有的人民群众才能增强党群关系。

1.4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推进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正在顺利的推进过程之中,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群众。在进行城市化建设中或多或少会损害群众的利益,所以需要处理好群众工作,做到尽可能遵循群众的意愿,做好群众工作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一切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共同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2.1群众阶层结构多层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群众的阶层结构简单,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同时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和同质性,领导干部也便于掌握群众工作的规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群众阶层结构呈现出多层化发展态势,不仅原有的阶级在不断分化,而且不断涌现大量新的社会阶层,群众的范畴越来越广泛复杂。而群众中不同的群体由于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掌握的社会资源不同,生存状态差异巨大,各个阶层的群众无论是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利益诉求还是服务需要、生活方式上都存在天然的异质性和矛盾性。领导干部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群众,如何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凝聚起巨大的力量,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巨大考验。

2.2群众利益需求碎片化

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群众合理需要,获得群众的支持认同,更好地带领群众实现美好的幸福生活。但在社会层级不断分化条件下,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即使相同的社会阶层,也有利益诉求的差别。群众在物质生活改善、精神层面提升、政治诉求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等多样化的背景下,不断地进行着碎片式的选择,这就迫切地呼唤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要实现多样化和立体化。

2.3群众思想意识多元化

在国际政治风起云涌、国内利益深度调整、社会思潮急剧增多的复杂环境中,处于不同立场的群众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思考各类问题。特别是的普及和新兴媒体的发展,这些影响又以几何倍数的传播速度扩散,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人们思想观念逐步呈现出差异性、独立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在此过程中,一些违背社会公德、价值观扭曲、甚至恶意中伤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严重存在,对群众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这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提升舆论引导和凝聚群众共识的能力。

2.4群众利益矛盾复杂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在资源配置、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得群众利益的需求愿望、需求获取、需求满足都相对一致,群众之间的利益差别较小,激烈的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也相对不多。市場经济打破了国家对资源的垄断配置地位,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矛盾,使得群众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矛盾盘根错节。同时,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到最后冲刺阶段,各种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如何处理复杂化的群众利益矛盾,抓住矛盾的关节点,对领导干部提高预防、化解矛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新要求

3.1健全工作制度,以科学的制度保障群众工作

第一,完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使群众的民意能够表达出来。这是做群众的基本和前提。十八大就提出了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近年来一些地区探索的民情联系点、民情联系卡、干部回家制度等等,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第二,不断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利。第三,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联席工作会议等制度,将基层群众的矛盾就地解决,及时化解。

3.2需要更加自觉地强化宗旨意识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做好群众工作应秉承的指导理念,是领导干部行为自觉的动力源泉。领导干部的思想理念决定着行为方向。党的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能自觉地提升自身做好群众工作的各种能力,如果宗旨意识淡化,缺乏对群众的信任、热爱和依靠,就会失去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内在动力。

3.3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群众需求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历史环境和法定的执政地位条件下,没有了离开群众就立刻不能生存的紧迫境况,能否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对每个执政党成员的考验。漂浮的工作作风,难以得到群众的充分信任,就无法与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也不可能听到群众的真实想法。摸不准实情,把握不准民意,真正服务群众、解决群众所遇的问题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综上,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党和群众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三位一体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就能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