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土地整治及其规划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及其规划研究

来源:星星旅游
垫 皇吏 2015年第22卷第9期 专题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及其规划研究 李舂华,刘光辉,邵秋芳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 ̄t/r.h-口的增加,土地的开发利用中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土地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下,亟需整 治和规划。从农村土地整治的概念、意义;农bt-+- ̄,g-在的问题和对策;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景展望进行了讨论,以期 为农村土地整治及其规划研究提供背景和启示。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整治规划;对策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5.09.180 0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场所和使人类劳动过程能够得以实现 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及对土地的需要, 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是不同的。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 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条件下, 人口的增加,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农村土地耕地总量 动态不平衡、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遭到威胁。通过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大改 善整理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增收,造福民众。 同时对 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村土地整治内涵和意义 1.1农村土地整治的内涵 农村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 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 程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促进土地的 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的行为。同时,农村土地整治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 术综合的系统工程。… 1.2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 战略部署,进一步统筹城乡用地管理,切实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 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农村土地整治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2010年中央一号 文件明确提出,“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 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 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 保维护农民利益”。这给土地整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村土地整治是保护农村耕地 红线的重要举措,也是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 力杠杆,对于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 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增加一定量的耕地面积,促进经济 发展和耕地减少矛盾的解决;实现了村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促进新农村建设。二是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三是推动农 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协调发展。目前农 村大量年青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加上 农民承受自然灾害能力小,通过土地整治对农村土地进行田、 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通 畅”的集中连片千顷良田对外进行流转,增加农民收入。四是 破解了用地瓶颈,使“双保”得以实现。土地整治打通了统筹城 乡建设用地的通道,突破了城镇建设用地瓶颈,开辟出经济发 展的新空间,大大缓解了用地矛盾,又保持了区域内耕地总量 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优化了城 乡建设用地布局。 2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在认识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农村土 地整治主要内容,一是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 理复垦,在新增耕地的同时,做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 连、旱能浇、涝能排,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 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 造条件。二是对村屯废弃地和腾退的宅基地合理开发利用,或 复垦还田,或进行公益事业建设,或在集体建设用地上,依法依 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让农民参与经营和开发。同时考 虑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增加建设用地流量,使农 村一部分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建设使用,用获得的 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 化居住环境,造福农民群众。由于耕地质量较差及耕地基础配 套不健全,农田得不到充分灌溉,收益较低,为了提高耕地质 量,提高粮食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非 常有必要。因耕地的多年种植、土壤质量下降、种植季节漏水 漏肥,导致作物的生产成本增加。耕地由当地农民自行开发, 一般都修建了一些简易水利设施,但由于年久失修及缺乏统一 的规划,致使许多优质耕地变成低产田,整理区内一般无标准 化田间道路及防护林带,土地肥力在逐年降低,有机质逐年减 少,作物产量逐年下降。农村的土地问题亟需整治,而农村土 地整治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 规划无序,劳民伤财,浪费资源 新农村建设在上世纪80—90年代,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各 自为政,随意规划扩建新村的问题,由此造成农村人口宅基地 面积过大,还有一些非农业人口在原籍保留一份宅基地,有的 建几间空房,有的种几棵树,有的闲置荒芜。现在还存在着一 些更为严重的问题。比如,有一些邻近市区的郊区政府需要拆 专题研究 TECHNoLOGY AND MARKET Vo1.22,No.9,2015 迁建设商业住宅区或用于其他用途。那么,这些郊区的村民就 大肆扩建住房或者在原来的楼房基础上再盖楼房。这样做的 免一哄而上、突击建设和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现象再发 生。在土地整治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 科学发展观,有理有据有序地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当今新农 村规划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地的农村经济 发展水平,农民群众的生活居住习惯等因素,结合本地实际,可 持续地开展这项工作。_3 3.3 重视农民利益,依法整治,保护耕地 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土地整治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在土地 整治中,要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政府在拆迁补偿时,给的补偿费会多。但 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劳民伤财,这都是原先规划无序所造成 的后果。 2.2建设总体和专项规划滞后,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空心房”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来的新农村规划和已 建成的新村过时,面临着拆村并居、拆旧建新、拆小建大的诸多 相关问题,如老村“空心”,许多旧宅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大片 的老村老宅闲置,造成“空心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随着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村庄中心建设用地(主要 是宅基地)出现废弃和闲置,形成空心化村庄(简称“空心 生计有保障,农民的意愿充分得以尊重,要让农民在土地的不 断升值过程中不断受益。拆迁安置工作中一定要确保农民的 权益不受损,并且后续安置工作中要做好做到位,不让农民有 情绪。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一定要按照土地法和国务 院的要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所腾出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 地,严谨以整治为名,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4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景展望 村”)。在很大程度上它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殊社会结构体 制塑造的独特农村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来,我国空心村现象呈 现逐步加剧的态势。一方面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 面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3安置工作滞后,农民的个人权益得不到保障 拆迁安置工作是土地整治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农民盖一 规划是土地综合整治的前提。从目前看,不少地方农村土 地利用、村庄布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规划较为 滞后,尤其是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进展缓慢,已有规划相 所房子不容易,有的花了一辈子的积蓄,还有的甚至举债建房, 召只好忍痛将原来花费一辈子心血建造的房屋拆迁,而补偿的 拆迁费远远不够建造新房所用,甚至新房还没有建好,临时住 处没有安置就要强行拆迁。土地整治中许多细节问题都要处 理好,工作要做到位。然而现在很多地方在进行土地整治时盲 目攀比,出现不分具体情况一哄而上的现象。 3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农村土地整治的综合性 本来以为可以一辈子不用为建房操劳了,结果为了响应政府号 互间缺少衔接已成为制约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土 地整治规划,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有利于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等。因此各地应按照 “统筹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整治”的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思 路,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新一轮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快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编制,特别是 做好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以项目 引发展。只要我们做好土地整治规划,在好的合理的规划下我 们的农村土地整治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整理工程设计[M].北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需要充分结合当 地实际实事求是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按 照方案科学合理地稳步推进。对耕地整治、农民旧房改造和新 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结合土 地整治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重点在促进农 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上下功夫。 3.2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科学规划,不能一拥而上,粗制滥造 我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让世人惊叹,然而建 筑质量却不敢恭维。因此,农村即将开展的土地综合整治要避 (上接第278页) 参考文献: 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11). [2] 高向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 土地科学,2011,25(2). [3] 王会.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J]. 吉林农业,2010(7). [6] 肖凯文.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一以井研县为例[J]. 宁夏农业科技,2012,53(01):73—75. [1] 张斐.广西扶绥县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潜力研究[D]. 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1. [7] 关小克,张凤荣,赵婷婷,等.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 区及整理模式探讨[R].北京:北京市国土资源局,2010. [8] 盖乐,蒋金豹,王世东.GIS技术支持下盘山县农村居民 [2] 宫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初步[D].石家庄:河北农业 大学,2003. 点整治潜力及分级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34(01):59—65. [3] 陈亚婷,张超,杨建宇,等.中国东南沿海农村居民点整治 潜力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Supp.2): 349—354. 作者简介: 李植(1991一),女,四川成都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数字化农业。 [4] 李宪文,张军连,郑伟元.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 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276—279. [5] 郝继坤,郭爱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模式研究一以河 北省广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 22640—22642. 康诗瑶(1990一),女,四川成都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 方向:数字化农业。 王姣(1990一)女,四川成都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 向:数字化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