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油轮作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为继续做好稻油轮作试点,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和一号文件精神,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政策扶持,集中连片推进,深入实施稻油轮作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轮作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推动耕地轮作制度化、常态化实施,推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基本原则
1.稳固优势区域。按照“一定三年”的要求继续开展轮作试点,保持试点规模和区域。在稳定鼎湖镇和长埠镇两个试点乡镇稻油轮作核心区的基础上,适当向周边区域辐射推广稻油轮作技术模式。
2.巩固提升产能。合理安排试点任务和措施,做到科学轮作,确保试点任务落实到田、轮作耕地质量提升,着力提升试点成效。认真做好耕地质量监测,及时实施掌握试点耕地变化情况。
3.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探索建立耕地轮作政策框架,支持和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稻油轮作试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资源整合推进。整合相关项目资源、集合产业发展优势,合力推进稻油轮作试点,确保轮作试点地区耕地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优、农民收入不降低。
5.贫困村优先。项目实施乡镇要按照贫困村整村推进的原则,优先在贫困村中实施,做到项目与扶贫相结合。
三、试点任务及补助标准
1.试点任务。2020年,全县稻油轮作试点面积2.5万亩,集成一批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生态技术模式,实现土壤改良和耕地地力提升,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补助标准。对开展稻油轮作试点的油菜种植农户,实施耕地轮作生态环境补贴,每亩补助150元,其中100元通过一卡通直接补贴到农户,其余50元用于采购种子、肥料、秸秆综合利用及面积测量核定等社会化服务。
四、实施内容及试点区域
1.实施内容。开展“一季优质稻 油菜”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试点区域。按照“一定三年”的要求,原则上继续在鼎湖镇和长埠镇开展稻油轮作试点,如两地因高标准农田建设无法完成试点面积任务,则调剂到与之接壤的万埠、石鼻、东阳、黄洲四个乡镇,形成稻油轮作大示范区域。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求,县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稻油轮作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重点工作。加强统筹,强化措施,全面落实试点任务和要求,保证试点有序开展。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试点取得实效。
2.加大扶持力度。结合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大对试点地区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试点地区粮油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多种功能拓展,推动试点区域粮油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升粮油生产效益,稳定参与试点的农民收入和试点积极性。县加大产油大县奖励资金投入,加大对稻油轮作扶持力度。
3.做好技术服务。农业农村局要组建稻油轮作技术指导小组,制定稻油轮作技术方案。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指导承担轮作试点任务的农户掌握技术要领,确保技术要领及时入户、技术措施及时下田,为耕地轮作试点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4.加强督导检查。适时开展工作督导,推动资金、技术服务等落实。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时跟踪试点地块种植作物变化,掌握轮作区替代作物种植情况,确保轮作试点任务
落到实处。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对挤占、截留、挪用补助资金的,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按照农业农村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考核办法》,开展第三方评估,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试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5.做好总结宣传。我县将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总结,于12月底前形成年度总结报告报送省农业农村厅。要加强对试点工作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轮作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加大轮作成效的宣传力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