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几乎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不确定下进行的。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目标最终都是要落在企业的财务指标上,其他一切非财务指标都是为了财务指标服务的;同时,企业所面临的所有不确定最终都是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因此,从一个更广义的角度来说,企业只面临着财务风险。我们下面的讨论就在立足于这样一个广义上的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纯粹风险与机会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的风险,例如,企业存货管理方面,如果没有很好的保管设施,可能造成存货的丢失的风险;机会风险是指既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风险,例如,对于对生产线改造扩大产量的投资计划,如果改造后市场环境恶化,这样的投资就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额外的收益,投入的资金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损失,但如果改造后市场环境更加有利,企业获得了计划外的收益。对于纯粹风险,降低风险是需要成本的,例如:对于存货,可以通过增加仓库管理人员、修缮仓库、安装报警设备来降低丢失风险,但所有的措施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增加企业了成本,而且,这种成本遵循边际递增,企业承担的风险每降低一个单位,所需的成本就越大。企业对待纯粹风险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寻找风险承担量与相关成本之间一个平衡。对于机会风险,由于存在着可能的收益,当然更不应该一味的回避,而是应该合理的利用风险加快企业的发展壮大。总之,对待风险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出企业风险策略,确定企业风险的承受点。
企业财务风险的不同视角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分为经营者风险、投资人风险,其中投
资人财务风险又可以划分为债权人财务风险、权益人财务风险。不同角度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同,对于同一件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上述区分,最方便的分析工具就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左侧是企业实际拥有或控制的并且可以计量的资产,资产负债表的右侧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资本投入,资本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可以是现金、机器设备、生产厂房、办公设施、无形资产,但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资本,当投入到企业之后,一般来说投资人就丧失了对于资本各种表现形式的产权,作为补偿投资人会得到企业相应的债权或者股权。
1.债权人风险
对于资产负债表右侧上半部分,这部分代表企业债权人在企业中的经济利益——或者说经济权利。债权人在企业中的经济利益,最大特点就是补偿时间的确定性、补偿金额的确定性,也就是说对于债权人,企业要在确定时点(可能是一段时期,但这段时期也是固定的)给予债权人以确定的金额。由于债权这样的特点,企业债权人关注的重点是在确定的时点企业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来对企业债权人进行补偿。相应,债权人眼中的企业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的资产的流动性——是否有合适的现金流。
2.权益人风险
对于资产负债表右侧下半部分,这部分代表的是权益人在企业中的经济利益或者经济权利。与债权人在企业中的利益不同,权益人享有企业的声誉索取权,也就是说企业全部价值,扣除企业补偿给企业债权人的固定部分之外,剩余部分都用来补偿企业的权益人。这样的特点使得权益人对于企业的态度要比债权人复杂,不仅要关注企业资产整体的价值,而且要关注企业的负债数量。同时,由于企业权益人相对于债权人来说,其利益的补偿是长期的或者说
是无限期的(直到企业的结束),因此,权益人对现金流的敏感度远远不如债权人,权益人真正关注的是企业未来无限期现金流的贴现,或者说是企业的长期价值。所以,权益人关注企业的是企业资产的收益性——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收益。
3.经营者风险
对于资产负债表左侧部分,这部分代表的是企业资产,是企业经营者实际可以运营的部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企业资产的收益性之间往往是矛盾的,是很难同时满足的,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利益的代表,就是要寻找企业债权人要求的资产流动性与企业权益人要求的资产收益性之间获得一个平衡。由于经营者处于这样一个地位,经营者面临的财务风险有下列特点:
(1)复杂性。企业经营者担负着权益人资本保值增值和债权人债权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权益人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企业经营者管理企业日常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要涉及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外部关系人,又要考虑企业内部各部门,既要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又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2)复合性。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所有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所有者财务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结合体,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三个风险主体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1.债权人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治理中,债权人很少介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但这并不代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忽视。除了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流动负债之外,企业都是以项目投资申请贷款,而企业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几乎都是专项贷款,也就是说债权人要求企业做到专款专用,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个规定,债权人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或者要求更改贷款条件。这样,债权人通过专款专用这种方法实现了在不介入对企业日常管理的条件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避免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收益性将资金投入到风险更高的项目之中。而在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债权人作为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直接通过董事会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2.权益人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权益人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终极承担者,在目前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下,权益人通过治理机制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权益人通过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监督、董事会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控制。建立健全这三个层次的财务监督体系具体包括充分行使股东大会的权利,派出董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只有做到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才能抑制经营者追求个人的欲望,从而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权益人建立起企业治理机制之后,还要通过指标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来达到治理的作用。
(1).建立指标考核体系。企业只有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2).建立激励机制。在激励经营者尽力实现出资者财务目标方面,年薪制、经营者奖励制度、优秀企业家评选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此外,股票期权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同企业股价表现以及企业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从而实现了股东的财务目标,因而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3.经营者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经营中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投资上。长期投资风险的控制主要通过投资组合来实现。只有进行组合投资,使各项导致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因素相互抵消,才能降低风险,实现增量现金流量。对于短期投资,可通过存货项目分析,制定合理的信用等来加强存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以及加强应收账款向现金的转化,从而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选择适宜的长、短期资产的数量结构也是防范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
债权人、权益人、经营者通过各自的角度观察企业的风险,针对各自的关注点,采用各自的方式来控制企业风险,使得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企业风险战略确定的风险相一致,达到企业稳步的发展、前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