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静滴银杏达莫14天,观察静滴前后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ST-T改变、血脂情况。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病人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0%,应用硝酸甘油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符合1992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
一般资料: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男13例,女性17例;年龄55~72岁,平均68.0±4.2岁;病程2~22年,平均7.1±5.3年;均为稳定性劳累性心绞痛。
治疗方法: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每支10ml,每次静滴20ml,1次/日,治疗期间停服治疗冠心病、抗心绞痛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中西药物。心绞痛严重发作时,可临时服用硝酸甘油等缓解症状,每个疗程为2周。
观察项目:心绞痛情况,主要包括心绞痛程度、发作次数(以每周次数计算)、发作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硝酸甘油使用量等;心电图;血脂变化。
统计学方法:利用自身前后比较的t检验。
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79年上海心血管会议标准):①显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原为Ⅰ、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即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情况下,也基本不出现心绞痛);②改善: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1级,硝酸甘油减量1/2以上;原为Ⅰ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③基本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者;④加重:疼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或心绞痛升级,硝酸甘油用量增加。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79年上海心血管会议标准):①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②改善:休息心电图S-T段在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恢复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改变:休息时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虽有改善但未达到改善标准者。④加重:休息时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50%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平坦T波变为倒置。
结 果
心绞痛疗效: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心电图结果:治疗前30例患者心电图均有缺血性ST段及T波改变。治疗后心电图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46.6%。
血脂变化:治疗前后测定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见表1。提示它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讨 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是目前公认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保护神经和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糖苷和萜内酯。其中银杏总黄酮可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改善脑缺血症状和记忆功能。双嘧达莫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浓度(50μg/ml)可抑制血小板释放。其机制可能为:①抑制血小板、上皮细胞和红细胞摄取腺苷,使血小板内磷酸腺苷(cAMP)增高,抑制血小板聚集;②抑制环磷酸鸟苷磷酸二酯酶(cGMP-PDE),强化内皮舒张因子(EDRF)引起的cGMP浓度增高;③抑制血栓烷素A2(TXA2)形成;④增强内源型PGI2的作用[1]。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该药对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有良好疗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银杏达莫注射液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能降低TC、TG的水平,从而减少脂质在血管内膜下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试验结果也显示:该药具有较好的抗心绞痛作用,总有效率可达90%,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雁,杨义芳.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18(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