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预后相关性分析

来源:星星旅游
l盘床医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一反应蛋白的 预后相关性分析 梁桥安 朱宣德黄业灿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 广东东莞 5234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惠者超敏c一反应蛋白(hs-CRP)的表述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 法测定6o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与6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6O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结果hs-CRP水平在ACS组中 升高明显,ACS组为(6.18±2.23)mg/L,较正常对照组【(3.39±1.09)mg/L]高( 0.01),也较稳定性心绞痛组[(3.37±1.07)mg/L】高(尸 <0.01),SAP组与正常对照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hs-CRP在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 反应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是ACS危险预报分层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 5 超敏c一反应蛋白 炎症 相关分析 【文献标识码l A 【文章编号】1674--0742(2o09)03(b)一0058--03 治疗T预措施的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差异很大。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破裂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的结果,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 ACS有直接关系。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炎症彳F不稳定斑块的发生、 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给予药物或有创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危 险分层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通过测定A CS患者、稳定型心绞痛 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oltesz.' ̄-[’研究发现在ACS患 者中CRP水平显著升高【21。ACS按严重程度依次分为:不稳定型心 绞痛(YAP)、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3种类型,约占冠心 病患者的30%~40%。因其具有病情多变、预后凶险的特点,临床上对 其进行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显得格外重要。三型ACs患者在病情预后、 (SAP)患者和对照组的超敏C一反应蛋白(highm sensitivity C—reac— tire protein,hs-CRP)水平,探讨其在预测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 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近年来,过量饮酒弓l起的疾病已弓I起垒球幽拘关注,可有酒精性 脂肪肝,酒精陛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特别是酒精性肝病在我国有所增 加,仅次于病毒性肝炎。酒精对肝微粒体,高尔基体的脂糖蛋白的合 成,成熟和释放的影响,使肝分泌VLDL减少,脂肪在肝中堆积增加,从 而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540例过量饮酒者经B超检查有360例 诊断为脂肪肝,此360例患者血清GGT含量较180例非脂肪肝者为高, 统计学显示有显者眭差异( 0.01),随着脂肪肝的形成,如继续饮酒,在 各种因素影响下肝进一步病变,最终导致肝硬化形成,而肝硬化又可以 导致肝癌的形成。国外报道,酒精的消耗使肝癌一个危险因素。因 此,提出用GGT的检测来检测酒精性疾病的发展以及实施有效的防冶 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期过量饮酒血清H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伴脂畴 肝者仍有较小幅度的HDL—CH ̄nLDL—C升高的趋势,与范建高 等 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长期过量饮酒者特别是伴脂肪肝时不仅具有血清 TG和CH的代谢紊乱,而且存在明显的肝细胞病理损伤及其胆汁 酸分泌异常,这些指标不仅有利于进就行脂肪肝的诊断而且提 禁酒和控制血脂水平,减少和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减慢脂 肪肝病程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吉耀.脂肪肝流行普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117. 【2】杨文东,陈明.长期大量饮酒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意义[J].临 床荟萃,2001,16(14):656. (3)长期过量饮酒可以造成GGT在血中居高不下,因为酒精对肝细 胞的损伤和诱导作用使肝细胞膜上的GGT持续释放入血。减少酒精 【3】范建高,曾民德.上海市4009名机关职员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JJ. 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1):11 7. 的概入量或禁酒就会使肝脏的酒精代谢负担减轻,从而使肝细胞病变 得以缓解,从表中我们发现,过量饮酒者经过1个月的禁酒后的GGT 与禁酒前的含量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这表明禁酒有助于减缓肝细胞 的病变,提出有效的禁酒措施,对于酒精性病变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4)从表1中研究发现,长期过量饮酒者TG ̄I]CH水平显著高于 正常对照组,过量饮酒脂肪肝组血清TG和cH水平显著高于过量饮酒 非脂肪肝组,说明过量饮酒脂肪肝组TG ̄CH代谢紊乱更为显著,TG 【收稿日期】2008—1 2—1 0 升高合并CH升高是脂肪肝患者主要的特点,尤其是TG水平升高与脂 肪肝关系密切,这与脂肪肝主要是脂肪酸和TG增加的认识一致_2 ,长 58 中 I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 床医学 CHiNA FORElGN MEDICAL (I)ACS患瞢60例选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在我院内科 3 讨论 f}院病人。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36例,诊断均合2000年中华医学 会心jfIL管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包括初发型心绞痛8例、恶化劳 力型心绞痛8例、静息心绞痛l0例、梗死后心绞痛4例和变异型心 绞痛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l6例 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8例。诊断原则:胸痛的临床症状、特征 性的心电图变化、心肌牛化标记物。ACS其中44例 市人民医院 (1)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尤其是反映炎症反应的血清C反应 蛋白(CRP)浓度在急性缺血和心肌梗死患者中明显增加日益受到 人们的重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 不稳定型心绞痛(u AP)、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相同,主要病因 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 炎症反应是导致斑块破裂的重要原因[4]。 行;d脉造影证 典。排除标准:炎症 血栓型疾病、肿瘤、应用抗 凝或消炎药物者、外伤、肝肾功能不全。(2)稳定型心绞痛组(SAP) 6O例选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 我院内科 院病人。SAP诊 (2)C反应蛋白(CRP)在l930年由Tillett等发现,它是一种能 在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物质结合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 胞合成和分泌,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并具有其他的免疫调控作 断均符合200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痫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SAP组 年龄、性别、吸烟、血糖、觚脂水平与Acs组有可比性。(3)健 康对照组60例均为蚓期征找院同龄健康成人体柃著,年龄、性别、 血糖、血脂、吸烟等与AC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排除合并 症状衰竭、陈旧性心肌梗死、6个门内进行过冠状动脉血流重建 术、严重系统性疾病、肾功能衰竭(肌酐超过22Iumol/I )、瓣膜 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肺 动脉栓塞、贫血、近期有外科手术史或创伤电、恶性肿瘤、发热、 近4周内服用抗凝药物等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人院时或第2天清晨空腹经时肘静脉抽血2mL 鬣j:0.54mmol,/LEDTA—Na抗凝瓶内,4C3000r/min离心后,将血浆 置r 70 ̄C低温水箱待用。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测定hs—CRP浓 用。当机体在急性感染,组织损伤,局部缺血,恶性肿瘤等情况 下,其血浆浓度会大大增加,常>l0mg/L。随着CRP的高灵敏度 测定的进展使人ff],u信CRP是一・种微炎症的指标。近年来的研 究揭示CRP可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 系统,导致机体凝血、纤溶机体失衡,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高 敏CRP水平与冠心病发生过程直接相关,并能独立预测近期和远 期心脏事件的发生,认为它是一个破低估了的未充分利用的指 标。Ridker等IsI对传统认为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度低的女性进行 研究后认为,hs-CRP是l2种标志物中(包括炎症、脂质和蛋白质 以及高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最强的单量预测因素[6】。 (3)现代诊疗策略将ACS的诊断标准重新定义,具体如下:①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有持久的胸痛,心电图有ST段弓 背向上抬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2倍以上,肌钙蛋白 幢,参考范围低 5rag,/1 为 常值,记为阴性,高于5mg/L,记为阳 性 1.3统汁学力法 T(cTlnT)或I(cTnI)阳性;②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有 持久的胸痛,心电图无ST段抬高,但CK-MB升高2倍以上,肌钙 蛋白cTnT或cTnI阳性;③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无ST段抬高, CK-MB可升高,但不超过正常2倍,肌钙蛋白cTnT或cTnI阴性。 录用SPSS 13.0软件进仃统¨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 ∥【 ±s)表尔,组间比较采川单. 素方差分析;备变量间用偏相 父 ,忻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同时用 J=F-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 肌钙蛋白cTnT或cTnI特异性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已 逐步为临床医生所认识和采用"j。 j 扣亍择绀危险 素。以,’<0.05为差异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JACS组hs—CRP水乎(6.】8±2。23)ag,r/L,高fSAP组(3,39 1.09)rag,I 坡正常列照 (3.37土1.07)rag//I (尸<0.O1);SAP (4)hs—CRP是经典的炎症标志性l天1 ,它可以直接发挥促炎 症效应,近来的研究显示hs—CRP的浓度与不稳定斑块的数目强 烈相关l8】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健康人血清中的浓度 很低,当机体内存在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反应时,血浆cRP浓度会 升高。急性冠状脉综合征是在冠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 形成或斑块破裂,炎症可能是‘蓖要的触发机Silt 。有研究表H』] J 常埘照组相比等肄 统计学意义(,,>0.05)。 (2)ACS60例中以hs—CRt >5mg L为界,高十 定值的A ift』 34倒,出现阳性心脏事什1 2例,阳性率为35.3‰;低f界定值 的{ 26例, 现 性心脏事Pt‘为2例,阳性率为7.7%.2组相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 定意义,炎症的 发生不仅存在于全身炎症反应系统中c R P也能上调表面黏附 子的表达,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释放。也有研究表明,炎症的 比 肄仃统 々意义(, <(J.05), 轰l。 表1 ACS患者和SAP患者各60例与60例对照血清hs-CRP检测结果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59 急' ̄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造影所发现的病变程度一致,而且它还 可以作为发生心肌梗死的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和判断 预后的指 。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患者可见hs—CRP增高,随后心肌 坏死,峰值在症状发生后36~96h,hs—CRP上升量与心肌酶确定的梗 死大小呈弱相关,用溶纤连续再灌注治疗可使其减少。 (5)hs-CRP增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直接因素,还是仅仅在动脉粥 样硬化,血管的损伤,心肌的缺血或者坏死等非特异性刺激下的一种反 应性增高?目前有以下几点说明hs-CRP浓度增高不仅仅是一种伴随 现象。首先,慢性感染引起的血浆hs-CRP浓度增高,是引起心血管 疾病的高危因素;第二,存纠正了其他危险因予的影响后,血浆hs- CRP浓度的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第三,在炎症组织的局 部如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处心肌梗死区有hs-CRP的沉积…】。cRP字 ACS患者中外高及对ACS发生发展影响的可能机制如下:①细胞因 予,如白介素一6(I 一6)诱导肝脏产生大量的急性反应物质如CRP。 ②补体激活引发的脂质沉淀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之一。 CRP可与脂蛋白结合,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后者产生大量终末攻 击复合物及终末C56-9,造成冠状动脉内膜的损伤。③粒细胞与单核 细胞均有CRP受体,CRP大量产生,可经其受体激活,诸如细胞通过直 接(浸润,聚集)或间接(产生细胞因子)作用,造成冠状动脉的损伤。 hs-CRP作为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预测危险性在统计学上优于低 密度脂蛋白质(LDt )。ACS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尸<0. 01),表明hS—cRP法检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hS—cRP可作为ACS的危险预报因子之一一,其检 验方法简单、快捷,临床上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6)急性冠状综合征治疗并非单一用药或某方法所能解决,它 需要一个综合的治疗策略,包括短期的抗凝溶栓治疗,长期的抗血小板 治疗,联合应用硝酸酯类、p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ACEI等类药 物,调脂冶疗,必要时应用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等等。总之,随着 对ACS概念和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大量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的积 累,人们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着新的更理想的ACS治疗策略。现在人们 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理想的策略应该是将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抗凝、 抗血小板以及调脂等方法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挥其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临床结果,为临床治疗ACS提供更多的 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Soltesz,P,Veres K,Laczik R,et a.E valuation of antibodis to oxidiz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d assesment of C-reative protei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Thromb Haemost,2007,98(2):4 1 3-41 9. [2】韩斌,徐清华,袁振兴,等.急性冠状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血清 CRP、CK—MB水平的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 5066~5067. 【3]宋军,任绪功,王平,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BNP水平 与hs CRP、cTnI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 6O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临床医学 35(5):255~257. [4]李大鹏,公兰兰,苏大宇,等.急性冠状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 的改变【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3):233~234. [5】R idker PM,Hennekens CK,Buring JE,et al c—reative protein and other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ition of cardiovas cular disease in women Nengl【J】.Med,2000,34(2):836~843 [6】管永平,杨柳.冠心患者超敏C一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社区医9币。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l0(11):94. 【71孙建平,涂晓龙,仇玉平,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1.中两 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7):820~822. [8】Koenig W,Khuseyinova N.Biomarkers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stability and ruptur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e Biol,2007,27 (1):l 5-26. 【9】鄢盛恺,超敏.C一反应蛋白测定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治中的应川 [J】.诊断理论与实践,2002,1(4):267~269. 【l0】王付彬.C一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J].中国心 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3(4):294~295. 【1l】王卫明,单其俊,曹克将.C一反应蛋白的研究进展[J1.心血管 进展,2003,26(1):73~75. 【收稿日期】2008-12-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