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来源:星星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作者:黄 珊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09期

摘 要: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应重视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可谓是得天独厚,尤其是阅读教学。此文将着重就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来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 头脑风暴法

生活离不开创造,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更应重视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多阶段的思维系统。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指在创造性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借助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三种基本形式,以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创造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一种阅读思维方式。它是阅读思维的最高层次,这种思维方式是以揭示文本中包含的内在联系为内容,以独创性为前提,以发散思维为核心,以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而展开的。

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是面对问题直接、快速地作出判断和结论,或是偶然地、突发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两种思维很难用常规的练习方式去进行训练,因此,下文着重就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头脑风暴等来谈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问题。 一、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思维大胆地向四周辐射,扩散出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式。[1]发散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每个人先天就具备的思维模式,但由于传统教育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学成为知识的搬运,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地被塞进一个个无须检验和怀疑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习惯于寻求“唯一正确答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设置开放性的没有单一标准答案的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思考,这样做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可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特性有推进作用。

例如在《项链》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领会了作者在文中流露的观点,即人生命运的不可知性,一件极细小的事可以成全人也可以败坏人。但阅读绝对不能停留在这一层次上,否则不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其形成宿命的观点。因此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再作多角度的现代意义的发掘。于是就玛蒂尔德的命运的影响因素,学生探讨出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新的认识:虚荣心的影响、诚实品格的影响、社会秩序的影响等等。这样的阅读最大化地实现了文本的价值,也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发散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创的、前所未有的设想、方法、形式、思路、解法等。简言之,就是要追求新思想的数量,而不太考虑思想的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学生的观点或对或错,或偏激或片面,或有意义或无聊,倘若教师不加任何评点、指正,恐怕这样的思维训练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应进行聚合思维训练。聚合思维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能够围绕课题对发散思维所产生的多种答案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从中获得最佳的答案。而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是否符合题意;结果是否正确或合理;见解是否独到而新颖;结果是否有利于发挥优势。 二、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是指一种与常人思维取向相反的思维形态。[2]通常,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思维的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盯住明显的或对自己有利的思路,而对那些不太明显的或对自己不利的思路视而不见。逆向思维就是在思维的过程中,并不是朝着明显的或对自己有利的思维道路走下去,而是对客观事物朝相反的方向分析、思考。阅读时采用这种思维方法,容易产生全新的见解。例如在教完《祝福》后,可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假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没有被狼衔走,那祥林嫂会不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呢?”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有的说:“阿毛不死,祥林嫂还能坚持着,孩子会长大,娶媳妇生孙子,祥林嫂有了希望,可以过上好日子。”有的同学则不同意,说:“即使阿毛没有死,但是还有其他的天灾人祸会降临到她的头上。封建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都没有放弃对她的迫害。”有的同学还举例印证:“《故乡》中的闰土,家里人口都还平安,但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多子、饥荒、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大家认识趋于一致,于是,可进一步提问:“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逆向思维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旧社会剥削制度罪恶本质的认识。

逆向思维有其自身的逻辑规律,既要出乎意料,又要合乎情理,要以符合思维的正确答案为基础,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而不能为了所谓“新奇”而故弄玄虚,进行诡辩,违反思维的正确性、合理性,否则不利于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 三、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由创造学之父美国的奥斯本发明的。该方法的核心是高度充分的自由联想。这种方法一般是举行一种特殊的小型会议,与会者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想法,彼此激励,相互启发,引起联想,导致创意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意。[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这样展开训练: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读完文章后教师请大家一起回过头看整个故事,每组成员提出大家认为感兴趣、有疑问或者值得讨论的问题。先给一定的思考的几个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接下来的活动包括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得出有创意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论。这种训练的优点是把学生的思想置于集体思维的碰撞之中,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创新思维。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鼓励自由思考,各种各样哪怕荒诞无稽的想法都要受到鼓励,先不考虑质,主要考虑量,利用它可以创造知识互补、思维共振、相互激发、开拓思路的条件,收到思维流畅、开阔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与朱元思书》一课时,疏通字词后,由学生就文章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学生问到:“一般写文章结尾不是点明中心吗?这篇文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就是文章的中心,为什么作者还要在后面加上‘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句?这一句是否多余?”这个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都表示存在同样的疑惑,于是我们便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前文作者说他是乘船游玩,顺流而下,他此时正好走到“横柯”之下,便描绘了一下此处之景,这也许体现了作者文风的闲适自由。有的学生认为此句确实有点不合文法,不如放到前面去,统一为写景的文字。这时有一男生站起来,说道:“我认为此句也可看作是点明中心的句子,这句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太阳高高在上,象征着帝王;横柯遮住了太阳,象征着朝廷的昏暗,正由于此,所以作者有避世退隐之心。但从‘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句中,我又感觉作者对朝廷还是有所向往的。”此言一出,顿时引来全班如雷般的掌声,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声,一时找不到什么语言来反驳,也许我并不想反驳,只是想保留学生这种个性的解读。 参考文献:

[1]余华东.创新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79. [2]余华东.创新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85. [3]余华东.创新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88. 作者简介:黄珊,教育硕士,讲师,中学语文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