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1期 2011年1月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1.1O No.1 Jan.2011 陈伯元先生文字音韵训诂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王金龙 中图分类号:H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11)O1—0o78一o2 2010年10月21 13至10月2513,陈伯元先生文字音 韵训诂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阳师范学院隆重召开。 先生深情的吟诵打动了与会的每一位师生。之后,与 会学者参观了陈伯元先生诗词展和著作展,诗词由 南阳师范学院聂振j叟教授书法。10月23日晚上,南阳 师范学院举行了陈伯元先生诗词吟诵晚会。陈伯元 先生首先登台。吟诵的几首诗词声情并茂、入耳入 参加此次大会的有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陈伯元 教授与夫人叶泳刷教授.及10余名陈门高足如林庆 勋教授、文幸福教授、叶键得教授、金周生教授、李添 富教授、康世统教授、汪中文教授、戴俊芬教授、何昆 益博士等。来自美国伯克莱大学的谢碧贤教授与夫 人符济梅教授.来自香港大学的于昕博士,来自中国 社会科学院的董琨教授、郑张尚芳教授、麦耘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的冯蒸教授,苏州大学的王继如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的潘悟云教授.清华大学的赵丽明教 授,南开大学的施向东教授,北京大学的张渭毅教 授。河南大学的张生汉教授,等等,全国各地近6O名 专家学者。 心,生动再现了古代文人吟诗的传统。新闻与传播学 院的同学则深情朗诵了陈伯元先生的长诗《高山仰 止景伊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先生对恩师的怀念 和敬仰。同学们对陈先生诗词作品的朗诵和与会学 者的即兴吟诵.让晚会高潮不断、掌声不断。与会学 者高度赞扬了这场高水平的演出晚会,认为既是一 场高雅的传统诗词教育,又是一次尊师重道的现场 示范。 学术研讨会期间,与会学者就陈伯元先生在文 字、音韵、训诂、诗词等方面的成就以及相关语言学 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讨论。林庆勋教授的发言 重点指出:(1)陈伯元35岁时用一个月时间撰成8万 大会于10月22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教 育部国家督学郭长宇,南阳市副市长张振强,南阳师 范学院院长石恒真,平顶山学院院长文祯中,中国诗 经学会会长夏传才。中国音韵学会会长乔全生,中国 训诂学会常务副会长朱小健分别致辞。高度评价了 余言的《音略证补》,为黄侃《音略》作疏证,此书20世 纪七八十年代风行于台湾学术界和教育界,为台湾 陈伯元先生在传统小学、经学、诗词创作等方面的卓 越贡献。开幕式由南阳师范学院副院长宋争辉主持。 陈伯元先生作了《求学问道七十年》的主题报告,简 要介绍了自己70多年求学经历和致思方向。陈先生 各大学中文系用做教科书;(2)陈伯元以小学功底 讨论前人注释得失,多具真知灼见,如《礼记・学记》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中的“博依”,郑注为“广譬喻 也”,陈伯元认同焦循把“依”释作“譬喻”,并进一步 认为“依”乃“藉”的假借,并从古书注释和声韵条件 上给予证明;(3)在音韵学上,陈伯元的贡献有:证明 了群母不是溪母的变声,而是匣母的变声;出版《等 名新雄,字伯元,1935年出生于江西赣县,1949年随 父到台湾。为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师范大学 国文系教授,精通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经学、东 坡诗词等,著述有《音略证补》、《古音研究》、《伯元吟 草》、《伯元倚声》等2O多种。陈先生在报告中传述了 林尹等多位恩师在治学上对自己的谆谆教导,为追 忆恩师,陈先生为23位恩师每人赋七绝4首,共92首。 收稿日期:20lO一12—18 韵述要》,解释了重纽AB类差异;编辑《声韵类编》, 开启了《广韵》研究新方向;补强了陈澧《广韵》切语 系联补充条例。叶键得教授重点评价了陈伯元《广 韵》学之成就与贡献;金周生教授重点评价了陈伯元 作者简介:王金龙(1976一),男,河南辉县人,南阳师范学院期刊部编辑。 2011年第1期 王金龙:陈伯元先生文字音韵训诂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79. 《中原音韵》研究的成就与贡献;戴俊芬博士则重点 则报告了进行jiI滇原始图经文字的最新调查情况: 评价陈伯元对重纽之解释.并比较诸家的解释之后 乔全生、王为民两位教授则报告了山西方言对研究汉 深入研究了中古重纽问题:汪中文教授重点评价了 语音韵史的重要性。专家的报告要言不烦,一丝不苟. 陈伯元在文字学上的特色:治文字从《说文》始,辨析 主持人的风趣和点评人的精彩点评.让会议气氛既热 六书,不囿旧说,振兴正体字;康世统教授则论述了 烈又庄重。相信参与的每一位专家学者都获益匪浅。 陈伯元在训诂学上的成就:文幸福教授则论述了陈 23日下午,南阳师范学院音韵学研究所所长丁 伯元在诗学上的成就:郑张尚芳教授回应了陈伯元 全主持大会闭幕式,祝贺大会圆满成功,并向为此 对其论文《(诗经)的古音学价值》的述评;潘悟云教 次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相关单位和领导表示感 授论述了新一代音韵学的基本特征;冯蒸教授论述 谢,对《作文指导报》报社提供资助表示感谢,特别 了黄侃派传统声韵学体系中关于中古音的五个理 对为这次大会奔走呼告、精心组织的聂振瞍教授表 论:施向东教授论述了梵汉对音所显示的两晋南北 示感谢。与会学者一致称赞这次大会不仅是海内外 朝语音系统在研究汉语语音史中的重要地位;张渭 语言学界的盛举.更是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史上的重 毅教授论述了朱翱反切开合的特点,另外和郝延玺 要一页。 教授等人报告了整理校勘《王三》注本的成果;于昕 24日,与会学者一起参观了南阳市内的武侯祠、 博士论述了研究京剧音韵学的意义、方法:董琨教授 汉画馆、医圣祠、南阳府衙、董作宾先生故居,一致称 则报告了里耶秦简所见的若干语法现象:王继如教 赞南阳文化底蕴的深厚。晚上的惜别宴会上各位专 授则利用训诂学知识重新解释《老子》“天地不仁,以 家对酒高歌、吟诗话别,气氛热烈、不忍终席。 万物为刍狗”一句的文义,理据充足,别开生面;麦耘 25日.与会学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阳,带着南 教授则分析了“毓”系列字的形音义:黄仁碹博士例 阳人的热情和友谊,带着温馨美好的回忆,带着再次 举了可洪音义引许慎《说文》讹误情况;赵丽明教授 相聚的期待 [责任编辑:李玉恒] (上接第67页) 此表一目了然,古本音之洪在一等,今变音之洪 设计一表。①,,先生乃以一周时间,不眠不休,制作 在二等 今变音之细在三等 古本音之细在四等。上 《广韵声韵类归类习作表》,今台湾学生书局所出版 表为外转二十三开,下表为外转二十四合。 者是也。 七、伯元先生其他贡献 (二)主张学习《广韵》必须勤于习作,始能竞其功 (一)制作《广韵声韵类归类习作表》 伯元先生于《广韵》授课,要求学生勤于习作,须 伯元先生于《广韵研究》“自序”言及景伊先生 作《广韵》作业,亦即反切上下字之系联,谓之“训 曾表示“昔黄君季刚有一《声经韵纬求古音表》,以 练”。将《广韵》所有反切抄录,再查“《广韵》反切上字 声为经,以韵为纬,按其声母及各类韵母之开合洪 表”,即可熟记每一反切上字之声纽。再作《声类新 细,分别填人表中,即可知何韵为古本韵?何韵为 编》作业,根据纽韵切语下字,查“《广韵》反切下字 今变韵?简直易知,极为便捷。表虽带来台湾,然一 表”,说明其韵目与开合等第,即可熟记每一反切下 时之间,不知置于何处?乃令新雄按师此意,重新 字之韵目与开合等第。 [责任编辑:王金龙] ①见陈新雄:《广韵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自序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