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讲个故事,1935年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这藤野先生是谁?为何得到鲁迅如此看重?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往事,怎样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一名篇。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和作者。(板书:藤野先生 鲁迅)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本科的教学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师:课前已经请同学们预习了生词和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理理课文思路。 师:首先,问问大家几个问题? (1)、稳重的藤野先生是谁?他和鲁迅是怎样的关系? 生:教授他骨学的教授,师生关系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怀念一位他的老师 (2)、文章用了38段之长来叙述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往事和真情。那么地点经历了几处呢?分别是哪几处?
生:三处,仙台、东京、北京。
(3)、三处地点分别表达了什么?在东京表达了对谁的厌恶?在仙台表达了跟谁的交往?回到国内,在北京有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什么感情? 生:清国留学生的厌恶;藤野先生;怀念。
现在请同学们理理思路,接下来我们就直接去仙台认识下藤野先生。 我要请同学们概括下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4分钟)我们着重来看在仙台的这一部分。要求你寻找并概括出这里的几件事。 我先来问有几件事呢?四件
哪四件事?1、圈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验4、了解女人裹脚
作者通过四件事来给我们介绍藤野先生,可是要想了解一个人,我们常说要“听其言,观其行”下面我们通过几处对话来走进人物,我想问问同学们,藤野先生在文中说过几处话? 1、第七段,这是不是废话?这是做自我介绍 2、第一处对话——第十二段到十三段 3、第二处对话——第十七段到十九段
4、第三处对话——第二十二段是和鲁迅先生的对话,只是省去了鲁迅先生的话 5、第四处对话——第二十三段是和鲁迅先生的对话,只是省去了鲁迅先生的话 6、第五处对话——第三十三段到三十四段 共几次对话?五次对话
既然是对话,我邀请两位同学进行下探究活动 我们的探究任务是什么,下面请你向同桌的方向转身九十度对话,四目相对的时候彼此笑一下。你们的任务听清楚,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说一说
读一读:这些对话有的地方是省略了对白的,有的地方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读的时候需要你们两合作,把它变成对话。必须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想一想:我们所读的这些对话,能体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 品一品:这几句对话好在哪里?精妙在何处?
说一说:最后请你们在三分钟的时间内,想出来自己的见解,并起来发言。我有没有把要求说清楚?三分钟开始
请同学们坐过来吧,在固定的时间了,咱们比一比,谁读的效果最好,想的、品的最独到 请学生读,读的对话能体现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这语言好在哪?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能不能换成你能抄下我的讲义吗?为什么? 前一种有一种关心的语气,语气舒缓;如果换成你能!抄下我的讲义吗?就变成什么语气了?强硬的,命令的语气。说明藤野先生确实很关心鲁迅。
你们读的这段,是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时候他们两要怎么样了? 要分别了
他舍不舍得和学生分别?不舍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伤感
这段你就的有没有地方可以品一品?
这一处有一个叹息,叹息学生要走,还有一段话也有叹息,在哪?二十三段 叹息的什么?
叹息的是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变现了他对学术的探究精神,求实精神。
十七到十九段
他有这样的精神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语言:他有没有这样说:“你这条血管画错了,请你以后找黑板上的画。”那他的说法和我的这个说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接受的时候会比较好接受,循循善诱
二十二段
这里面要注意几个字,很、很、总,抓住这几个字就能读出感觉
加——我是鲁迅我来回答:谢谢先生,你如此了解中国文化,我要代表中华民族感谢你! 这不就是对白了吗? 品语言,“总算”能不能删去?
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学生的关心
我们把这些对话都读了一遍,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学生总结。
这样一位老师,学生肯定是感谢并尊重的,我想鲁迅一生阅人无数,他接触的比藤野先生学术还高,敬业精神更强的人,比比皆是,那么他为什么就这么感激这位老师呢?一定另有原因,让我们到后面的文章来找寻答案吧。
其实在仙台这个地方一共写了六件事,后两件事写了什么? 一个是匿名信时间,一个是看电影时间。
这两件事跟藤野先生有关系吗?没有出现藤野先生,作者选进去就肯定是有关系的,它反映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品质呢?(一分钟讨论) 别人是怎么对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怎么对鲁迅的对比 这正是藤野先生的伟大的人格,为什么藤野先生没有民族歧视的这一点在鲁迅看来是那么重要,为什么引起他这么长时间的感激呢? 我们来想一想鲁迅
如果现在我们换一位学生来到仙台,比如在东京的那些,那些赏着樱花,跳着舞的一位学生来到这,藤野先生也会这么对他,但是他很可能不去珍视这种待遇,他肯能还会跟别的同学,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为精彩的片段欢呼。鲁迅跟他同时代的留学生相比心中有一种更深沉的,
更炽热的情感,是什么? 爱国精神
文中那能体现爱国?请你来找一找鲁迅先生的爱国体现在哪? 第三十三段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第三十一段看电影的事(品读)
大家知道这是鲁迅的爱国情感,也许我们还能再提高,那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往事,的确有点遥远了,让我带大家去说一说,那段我们不愿提起的历史。
在20世纪的初期,中国上演着一幕悲剧和耻辱,1900年,八国联军闯进北京,烧杀抢掠;1901年,清丧权辱国的签订了《辛丑条约》;1904年,就是看电影事件所提到的战争,是什么战争?(日俄战争),日俄战争,可是战场却在(中国)。为了侵占中国的东北,而清只能屈辱的宣布局外中立,鲁迅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公派出国留学,他收到了怎样的待遇?(考试六十分就要被怀疑、被调查;每次上完课都要看杀中国人的电影,还要听同伴的欢呼;甚至有学生公开的说,人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是要灭亡的。)鲁迅是一个爱国的青年,他是用怎样的辛酸与愤怒,写下这段文字,我们就应该用怎样的愤慨和激情去读懂这爱国。(再读三十一段、齐读)
朗读时要有技巧的
首先请你读出重音,读准停顿,这是第二十九段,我给大家加上中音和停顿再来读一读这段,看看是不是有不同。(齐读,个别读)
第二个技巧,把语速放慢,语调铿锵有力一点,那一定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情感来。 刚才的三十一段有个酒醉似的喝彩,咱们也加上重音。 教师领读
这些都能体现鲁迅先生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写藤野先生,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作者歌颂的藤野。
他仿佛是我们面前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山,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偏见、不歧视,给弱国学者鲁迅公平的待遇,为他送来寒冰中的温暖与春风。难怪作者在二十年以后,人深怀感激写下这绝世美文,我们读了对话,读懂了爱国,最后,我给同学们推荐,咱们来读一读第37段,去感受作者对藤野先生那深深的怀念。(自读,个别读)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堂课简而言之是学文,大而言之是学情,让我们读着这文,记着这人,带着这情,遇国家危亡时,甘担己任,在民族发展时,勇做栋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