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课例研修的重要性

浅谈课例研修的重要性

来源:星星旅游
课例研究

浅谈课例研修的重要性

康胜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州阿图什市第一中学 新疆 阿图什 845350)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58-01

例研究仅仅是简单的听评课活动,年年讲,年年听,年年评,评

课也是优点说得多,不足说的少,改进措施更没人说,何谈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

课例研修是教师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是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也在课堂度过,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才不会虚度自己的光阴,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使我看到了课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在课例研究中我认为一定要改进教师“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得意、得言、得法,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做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老师要有创新,让自己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真的在读,真的会说,真的会写,真有感悟,真去体验,学生从“学会”,“会学”到“乐学”。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团体的互助和合作,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每一个教师个体才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凝聚专业情谊,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幸福,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

学习是提高自己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都证明多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教学离不开学科知识的储备与更新,离不开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我们要静下心来阅读专业基础知识读本,重新咀嚼已渐被遗忘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还要学习和接受那些越来越多的新专业知识;学习那些看似与自己专业无关但实际上是有关的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让知识源源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一桶水”变成“宽阔的河流”、“深深的海洋”。为做好一个专业的老师打下雄厚的扎实的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只要能积极认真的投入到课例研修活动中,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不断地进行反思,及时进行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让自己的思路更开放,方法更灵活,那么在教学中一定会自觉地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带领学生一起体会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名从事了多年义务教育的工作者,我常常听到身边的同事们的抱怨,在南疆这样偏僻落后的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老师们常年在教学一线工作,出去学习培训机会基本没有,有时候面对学生,会莫名产生知识被掏空或无话可讲的囧境,怎么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质量呢?其实,我觉得有这样看法的老师是真正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提升自己知识、能力的教育资源。而课例研修就是我们工作中最长使用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

课例研修是一个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是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

教学反思与教学成绩的进步是相辅相承的,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才能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远程“国家计划”培训学习,再把本校的课例研究与专家的课例研究作对比,就会知道了我们的严重不足,我们的课(接上页)一方面,使得文章更具表现力。文中对于鲜于同的刻画,表现出了其多面的性格与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更加饱满,鲜于同在文中,学富五车,桀骜不驯,却有能淡然处世,知恩图报,他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变化;他虽是一个正面人物,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但他也有他的缺点,虽有大志,却还是被眼前的小利益所左右,为了几两银子,就让贡。同时,还较为自负。

另一方面,其他次要人物的塑造,丰富了故事情节。正是贡生的“第一遍是个情,第二遍是个例,人人要贡”,才有了鲜于同的多年不中,同时这些人物的塑造也正是全面的衬托了鲜于同的个人形象,贡生、举人对于鲜于同的嘲笑对于蒯遇时的巴结之态,也进一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的科举制度。

参考文献

[1]李军.名实错位认知欠缺——《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

258新教师教学 2015年第17期 之学理批评与辨析[J].学术界.2013(11)

[2]陈文新.明代文学与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J].文艺研究.2013(10)[3]张法“.文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定型[J].文艺研究.2013(09)[4]李军.明代入计制度与入计诗文的系年考订——以袁宏道作品系年订讹为中心的实际案例[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5]罗书华.“散文”概念源流论:从词体、语体到文体[J].文学遗产.2012(06)

[6]诸葛忆兵.论唐宋诗差异与科举之关联[J].文学评论.2012(05)[7]李竞艳.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史料价值[J].史学月刊.2012(07)

[8]何诗海.明代庶吉士与台阁体[J].文学评论.2012(0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