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近代史人物之鲁迅.ppt

来源:星星旅游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

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2020/6/28随缘2

早年鲁迅出生在中国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府城内东昌坊口(今属绍兴市越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在北京任官员。父亲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亲鲁瑞。鲁迅与周恩来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学始祖周敦颐。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3年(光绪十九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为科举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鲁迅兄弟则被安插到离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难。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须花费大笔礼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于是家道开始衰落,同时其父亲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童年的生活场景,百草园、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带的农村等地,都成为后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来源。

鲁迅的童年与少年,就是一个从天上到人间的跌落过程

2020/6/28

随缘

3

2020/6/28随缘4

求学时期

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

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与陈衡恪结交,1901年毕业,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5

留学日本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

国留学生。

2020/6/28随缘6

弃医从文

鲁迅弃医从文,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的转折点,在仙台学医期间,让他决定弃医从文的是如下两件事: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这里的“电影”指幻灯片)。面貌.

我们可以从他写的《藤野先生》中了解这两个事件的具体内容。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

医学文的决心。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将中国人身体变得强健。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有一次,一场电影中,

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

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

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回国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

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

1909年鲁迅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留日生涯,回到故乡。1912年5月,鲁迅北上,开始了在北京长达十四个春秋的生活。1923年10月,鲁迅开始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的学生讲授《

中国小说史》,

9

鲁迅与许广平

许广平是鲁迅一学生,当时的许广平年轻有才华。而鲁迅虽已结婚,但那并不是自己所愿二十家族安排,鲁迅本来就是反对封建婚姻的,因此不喜欢家里父母喜欢的媳妇,毅然与许广平相恋,同居。,鲁本来被母亲包办了一个婚事,对方是朱安,也就是鲁的原配,但鲁对她只有同情,并没有爱情,后来鲁和许结婚生有一子名海婴,而朱安,却单身终老,成了封建

社会包办婚姻制的牺牲品,不禁令人扼腕。鲁迅对于朱安是无爱的婚姻,而对于许广平则是相

濡以沫的厮守!

2020/6/2810

踏上文学之路

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2020/6/2811随缘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大胆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理念,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

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主要作品

鲁迅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

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2020/6/28

13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个个都带有鲜明的色彩,他们也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其作品自然而然的刻上了时代的烙印。他对其小说中的人物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

2020/6/2814

病逝上海

1936年10月19日(丙子年九月初五),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

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2020/6/28

随缘

15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2020/6/28

随缘

16

相关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

乡》)

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

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5、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

进步。

6、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7、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

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8、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

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10、一直写下去,不要回头。

2020/6/28

随缘

17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鲁迅非常敬重,对其评

价如下: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2020/6/28随缘18

2020/6/28随缘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