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线,是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降落在分水线两侧的降水分别注入两个流域。由于流域内的水流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因此分水线也有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之分。地面和地下分水线可重合,也可不相重合。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区,分水线比较容易确定,而地表平坦的平原或沼泽区,确定分水线就很困难,有时需要根据水的流向或进行精密的水准测量才能判明。有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前者是汇集地表水的界线,后者是汇集地下水的界线。地面和地下分水线可重合,也可不相重合。建筑学中, 分水线是房顶上不同方向找坡排水的交接线。 分水线与流域的关系
分水线就是流域四周水流方向不同的界线,在山区是山脊线,在平原则常以堤防或岗地为分水线。分水线一般为封闭的连线。地下水的分水线难以测定,常以地表水的分水线来划分流域的范围。由于地形、地质等原因,有的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分水线在垂直投影面上不相重合,这种情形称为非闭合流域;两者重合时称闭合流域。流域内的水流能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称为外流流域;仅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称为内流流域。全世界外流流域的面积占全世界陆地总面积的80%,内流流域占20%。中国外流流域的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3.8%,内流流域面积占36.2%。 流域是对河流进行研究和治理的基本单元。研究和分析流域的特征,是对河流的开发和治理进行规划的重要依据。流域特征包括流域的几何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等。主要有下列各种。①流域面积:为河口或河流某一断面以上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②流域长度:为流域从河源到河口的几何中心轴长,但通常即用干流的长度近似表示。③流域平均宽度:为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之比值。比值越小,流域越狭长。④流域平均高程:从地形图上量出流域内的每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面积与相应两等高线间的平均高程的乘积之总和,与流域总面积的比值。⑤流域平均坡度:每相邻两等高线间的平均地面坡度与相应两等高线间面积的乘积的总和,与流域总面积的比值。流域平均坡度的大小,是说明流域汇流快慢、水能蕴藏状况和侵蚀条件的指标之一。⑥分水线延长系数:流域分水线的实际长度与同面积圆的周长的比值。比值越大,流域形状越不规则。⑦流域完整系数:为流域平均宽度与流域长度之比值。比值小,则流域呈长条形,流域汇流历时较长,洪水过程一般较平缓。⑧流域不对称系数:为左右岸流域面
1
积之差与全流域面积之比。⑨流量模数:为河流某一断面以上流域单位面积上的来水量。来水量采用年来水总量则称年径流量模数;采用洪峰流量则称洪峰流量模数。⑩侵蚀模数:河流某一断面以上流域单位面积上的来沙量,可以是一年的输沙总量,也可以是一次洪水过程的输沙总量。? 建筑分水线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一书中说分水线又称分水或分水脊。屋顶上不同方向找坡排水的交接线;屋面平天沟或檐沟上两个纵坡顶部的交接线。起组织排水作用,屋面雨水自分水线向两侧分流排下。确定分水线时,应使排水区的面积相近似,不宜过大,排水坡的底部应设雨水口。屋面雨水口位置应布置均匀,其间距和大小决定于排水量。也就是屋顶上用来分开排水方向的最高点。
2
膨胀加强带
一种采用比浇筑混凝土高一等级的混凝土,设置在建筑物混凝土收缩应力发生的最大部位,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连续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及抗裂、防渗性能的超长混凝土整浇浇筑技术.用于替代后浇带的连续浇筑无缝施工技术
膨胀加强带应该是连续浇筑的。
主要技术内容是以混凝土收缩的整体补偿为基础,通过结构内应力与应变的实验、分析与计算,确立了通过“膨胀加强带”的技术取消伸缩缝和后浇缝,实现超长钢筋混凝土的连续施工的设计施工方法。这种设计施工方法称之为“无缝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构筑物的收缩应力曲线,在收缩大的部位设置膨胀加强带,以较高掺量的膨胀剂或较大用量的膨胀水泥配制成大膨胀的砼(其膨胀率控制在4~6×10-4);其它部位用较小掺量的膨胀剂或较小用量的膨胀水泥配制成小膨胀砼(补偿收缩砼,其膨胀率控制在2~4×10-4)。膨胀加强带的构造为带宽2m,带两侧挂密孔铁丝网,网孔直径Φ<10mm,目的是阻止砼中的石子通过。带中钢筋配筋率提高10-15%,伸入两侧砼各1m,带内砼强度不得低于两侧砼强度。施工时,先确定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并挂上铁丝网,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当小膨胀砼浇在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砼,加强带浇毕,再改回原配比小膨胀砼,如此连续浇筑,不留伸缩缝或后浇带,一次施工完毕。
具体可查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超长结构无缝设计技术》
3
膨胀混凝土加强带
加强带是一种采用比浇筑混凝土高一等级的膨胀混凝土,设置在建筑物混凝土收缩应力发生的最大部位,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连续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及抗裂、防渗性能的超长混凝土整浇浇筑技术.
用于替代后浇带的连续浇筑无缝施工技术, 1后浇带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留于基础底部结构的后浇带,将历经整个结构施工过程,直至结构封顶,对于高层建
筑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后浇带中将不可避免地落进各种各样的垃
圾杂物,由于底部结构钢筋较粗较密,使得清理工作非常艰难。
1.2 后浇带贯穿整个地下、地上结构,所到之处遇梁断梁,遇板断板,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影响施工进度。
1.3 在后浇带灌充混凝土前,需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施工非常困难,而有些结构混凝土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数月,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很难保证,又由于浇筑时间差,造成这些结构的混凝土的干缩大部分已于后浇带灌充前完成。因此,后浇带混凝土的干缩极易在新老混凝土的连接处产生裂缝。设置施工后浇带的初衷是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而后浇带处理不好却人为地在每条后浇带处造成两条贯穿裂缝,引起漏水。 2 膨胀混凝土加强带的应用
如果取消或尽早灌充后浇带混凝土,将基本上克服这些诸多困难,给施工带来很多便利。采用以膨胀混凝土加强带取代后浇带的连续浇筑无缝施工技术,通过在某工程的应用,不仅消除了这些问题,还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及抗裂、防渗性能。同时缩短工期,效果显著。 3 膨胀加强带的设置
3.1 膨胀加强带要求设置在混凝土收缩应力发生的最大部位,一般也就是长度方向的中间位
4
置,在顶板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各每间隔30m 设一条加强带,带宽1. 5m ,带的两侧上下层钢筋之间设置Ф6mm 钢丝网,网格尺寸为35 ×35mm ,两端分别绑扎在上下层钢筋上,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的分隔开。
3.2 膨胀加强带外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 ,CSA 掺量为10 %(等量替换水泥) ,带内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5 , CSA 掺量为12 %(等量替换水泥) 。带内的比带外的强度提高5Mpa 是为提高膨胀加强带的抗拉强度,防止混凝土在最易开裂的部位开裂,带内掺CSA 量比带外混凝土CSA 提高 2 %,从而提高最易开裂部位的混凝土的膨胀率,消除该部位混凝土内的拉应力,避免开裂。 4 原材料计量
计量是保证防水混凝土质量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膨胀剂及水的计量。膨胀剂的掺量影响到防水效果,水加量过大不仅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而且会造成混凝土的水化热及收缩加大、强度下降。所以原材料都必须经过准确计量后才能投入搅拌机。412 加强养护CSA 加入普通混凝土中,生成大量的钙矾石,出于钙矾石具有填充、切断混凝土毛细管孔隙的作用,使大孔减少,总孔隙率降低,因而具有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强抗渗性和抗冻性等作用。为确保膨胀剂效能的充分发挥,混凝土浇注后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进行充分的养护。
膨胀加强带应该是连续浇筑的。
主要技术内容是以混凝土收缩的整体补偿为基础,通过结构内应力与应变的实验、分析与计算,确立了通过“膨胀加强带”的技术取消伸缩缝和后浇缝,实现超长钢筋混凝土的连续施工的设计施工方法。这种设计施工方法称之为“无缝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构筑物的收缩应力曲线,在收缩大的部位设置膨胀加强带,以较高掺量的膨胀剂或较大用量的膨胀水泥配制成大膨胀的砼(其膨胀率控制在4~6×10-4);其它部位用较小掺量的膨胀剂或较小用量的膨胀水泥配制成小膨胀砼(补偿收缩砼,其膨胀率控制在2~4×10
5
-4)。膨胀加强带的构造为带宽2m,带两侧挂密孔铁丝网,网孔直径Φ<10mm,目的是阻止砼中的石子通过。带中钢筋配筋率提高10-15%,伸入两侧砼各1m,带内砼强度不得低于两侧砼强度。施工时,先确定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并挂上铁丝网,混凝土浇筑从一边推进,当小膨胀砼浇在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砼,加强带浇毕,再改回原配比小膨胀砼,如此连续浇筑,不留伸缩缝或后浇带,一次施工完毕。
具体可查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超长结构无缝设计技术》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