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感情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情的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究、易感染的心理特点,简单被新奇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到达感情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累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纳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具打算
板画一张〔晴朗的夜空〕,圆月和新月图各一,绘画纸(学生每人一张),幻灯片,录音磁带。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教时,第—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就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四个环节。 1.复习检查。
通过检交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到达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言语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开展区。情境法适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愉快,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制造了条件。
为了到达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言语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并粘上)。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教师趁机提问:
s.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诗人把它说成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b.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c.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提问,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激发学生飞上月球的心愿,体会诗的意境。
(2)综合运用图画、言语、幻灯、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2(放音乐)现在人听着音乐轻轻摆,渐渐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翻开投影,放上幻灯片,左右移动幻灯片并描述)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师放64、小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地。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个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依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愉快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步就是教师的范读,即范读指导。
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采纳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好似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亮的表像联系,而且完成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
在这较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围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到达了知、情、意、
行全面和谐开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
a.自由演读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自由演读,按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化的程度不一而进行。
在自由演读中,学生依据自己的联想,运用外显的,自身喜欢、掌握的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现并体会到诗的意境。
在自由演读的根底上,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读,通过评比,感情是否投入,动作是否和谐,从而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这时学生会置身于那诗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体演读时,教师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分子。
4.创作想像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制造能力着眼,从开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出发,采纳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作画时,教师可用上音乐泻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未来世界,梦想着巡游蓝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会水到渠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