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B.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C.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2.在我党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是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C.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报告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侧,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入口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发展生产力与落后的经济体制的矛盾 B.发展生产力与科技、教育体制的矛盾 C.发展生产力与政治体制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5.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A.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发展生产力的主要任务是 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实现工业化
C.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D.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经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建设精神文明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建设精神文明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改革的目的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实现共同富裕 D.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关系,党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 A.展开 B.重要内容 C.核心内容 D.组成部分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E.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 A.实现工业化 B.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C.实现经济的社会化 D.实现经济的市场化 E.实现经营的集约化
3.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看是否有利于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国家的宏观调控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有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 E.艰苦创业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E.坚持改革开放
6.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 A.社会主义道路 B.改革开放
C.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E.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7.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E.稳定是目的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包括建设有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民主 E.文明
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抓住机遇 B.深化改革 C.扩大开放 D.促进发展 E.保持稳定 10.党的基本路线是
A.党在一定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 B.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C.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 D.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 E.基本纲领的展开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E.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12.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是 A.经济建设是中心 B.改革开放是动力
C.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D.四项基本原则是目的 E.经济建设是目的
13.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是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一个统一的意志和统—的行动 D.保证社会有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E.保证国家有巩固的国防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我国为什么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7.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8.论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 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6 1 6 11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3)这两层含义,即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必须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首先,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确立。我们必须珍惜这些已取得的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决不能走回头路。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还很不成熟,在各个领域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B D AB ACDE BCDE 2 7 2 7 12 A A ABCD ABC ABC 3 8 3 8 13 D D BCD ABC ABC 4 9 4 9 D A ABC ABCDE 5 10 5 10 B A DE ABCD 二、多项选择题 而不能超越阶段,搞急于求成。(4)只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方面的含义,才能同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2.我国为什么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参考答案:(1)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决定,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虽然逾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建立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所以,我国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2)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决定了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因此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其水严和标准远比过去高得多。同时,中等发达国家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这决定了我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过去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牛的主要教训,就是不能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脱离实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实事求是地去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3)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
4.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5.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1)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的行动。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
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改革是为了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 7.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本目标: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本政策和要求: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④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事经济繁荣成果。(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工,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论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
参考答案:(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同时,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领域,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它自己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比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要使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管理是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指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是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指出下个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
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1)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宋,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科教兴国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科学分析和总结近代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经验,并充分地估计未来
科学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所提出的战略。 (3)实施科教兴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加快科技进步。要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为科技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要从国家长远需要出发,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②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事业,居于经济建设的首要战略位置。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 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强弱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必须努力建造宏大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队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