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蛋鸡饲养管理
马晋琛,赵国俊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附城镇畜牧兽医站,甘肃临夏731500)
摘 要:强繁殖能力、生长发育快速、高产蛋性能等商品蛋鸡显著特点,加上商品蛋鸡是理想的动物蛋白食品来源,商品蛋鸡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极大地推动了蛋鸡养殖业发展,必须在实践过程中提出高效的措施,全方位加强商品蛋鸡饲养管理,在饲养成本最小化中实现饲养管理综合效益目标。关键词:商品蛋鸡;饲养管理;管理要点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9.01.014 引言
饲养管理贯穿于商品蛋鸡养殖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最终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养殖人员要多层面科学把握商品蛋鸡饲养管理现状、要求、重难点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优化完善饲养管理,确保商品蛋鸡健康生长的同时为其营造良好的产蛋环境,最大化提高商品蛋鸡存活率与产蛋率,客观呈现商品蛋鸡价值。
产蛋前期饲养管理养殖人员尽可能在18周龄之前结束对商品蛋鸡的入笼工作,确保商品蛋鸡能够尽快适应饲养环境,上笼之前,需要给商品蛋鸡注入适量的禽流感等疫苗,入笼之后,要利用药物喷洒的方法,有效防治商品蛋鸡体表寄生虫,比如虱、螨,采用内服虫克星方法,防治商品蛋鸡体内寄生虫。同时,养殖人员要及时落实称商品蛋鸡体质量工作,
18周龄的时候,轻型鸡体质量大约为1100g,中型鸡体质量大约为1350g,如果体质量低于规定范围,养殖人员需要根据商品蛋鸡实际情况,优化调整饲喂的饲料,增加其中能量与蛋白含量,确保商品蛋鸡健康生长。在此基础上,商品蛋鸡18周龄时要饲喂适量的产蛋料,而在20周龄后要饲喂适量的产蛋高峰期料且在饲料中添加不止一种维生素。转群之后,养殖人员要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的同时合理控制强度,在开产前2个星期,要在饲料中增加适量的钙,满足商品蛋鸡生长发育中钙需求量,顺利步入产蛋高峰期。通常情况下,育成鸡饲料中钙含量为0.6%~0.9%,开产之前需要将其提高到2%。此外,在产蛋前期饲养管理中,养殖人员要为商品蛋鸡营造良好的产蛋环境,温度范围为13℃~23℃,夏季不能超过3
0℃,冬季不低于10℃,室内空气要具有较好的流通性,饮水、喂料等要稳定,在换料、转群之前要给商品蛋鸡饲喂适量的维生素,最大化减轻应激反应的同时避免出现啄癖现象。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饲养管理在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中,养殖人员要确保光照时间稳定,即16~17h,尤其是人工补光时间,避免因停电、强度减弱等影响产蛋率,要综合把握该阶段商品蛋鸡对氨基酸、磷、钙等需求量,及时合理化调整饲料中各类营养含量,要注重能量、蛋白两方面含量控制,包括摄入的钙量,避免发生软骨病。同时,养殖人员要保证鸡舍周围安静,防止惊扰鸡群,不能在产蛋高峰期开展驱虫、免疫等工作,在强化饲料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
清洁卫生工作,控制好鸡舍内部温度、湿度,避免商品蛋鸡感染病原微生物。此外,在产蛋后期,养殖人员要把握鸡群产蛋率,低于8
0%以后,需要适当减少商品蛋鸡日常摄入的能量与蛋白质,饲料能量为1108MJ/kg,粗蛋白质要低于16%,日粮减少为5%~10%,但日粮中的钙含量要提高到3.5%,随着温度升高,可以适当提高,但钙含量要低于4%,粗纤维含量要低于7%。同时,养殖人员需要在7~10d以后才能进行换料,否者极易出现应激反应,影响产蛋率。
日常饲养管理
在产蛋前期、高峰期与后期饲养管理基础上,养殖人员也要强化日常饲养管理,要做好日常鸡舍内外清扫、消毒等工作,以周为切入点,测量并准确记录商品蛋鸡体质量,准确把握肥鸡与瘦鸡比重的同时合理调整饲喂方案,将寡产鸡及时淘汰掉,避免影响产蛋率。在此过程中,养殖人员要随时仔细观察商品蛋鸡各方面情况,比如饮水、采食、产蛋量,及时科学处理发现的问题并详细、准确记录实际情况,要落实防疫工作,合理选择疫苗的同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等对商品蛋鸡进行必要的免疫,降低疾病发生率。
结语
养殖人员要在总结实践经验中结合商品蛋鸡特征,深化产蛋前期、高峰期、后期与日常饲养管理,有效控制商品蛋鸡饲养中疾病发生率、死亡率,加快生长发育速度、增强繁殖能力等同时促进产蛋性能持续提高,在养殖经济效益提升中实施满足市场对商品蛋鸡、商品鸡蛋的客观需求,全方位加快我国蛋鸡行业发展进程。参考文献:
[1] 杨小萍.笼养商品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要点[J].
北京农业,2015(17):133.
[2] 李静.影响蛋鸡产蛋量的非疾病因素和提高措施[J].现
代畜牧科技,2017(3):18.
[3] 杨保华.商品蛋鸡育雏末期到产蛋初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
J].山东畜牧兽医,2016,37(4):12-13.作者简介:
马晋琛(1969-),男,甘肃康乐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鸡病防治及饲养管理。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