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1期 2010年1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oa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Vo1.37,No.1 Jan.,2010 槽式集热场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 侯宏娟,高 嵩,杨勇平,崔映红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摘要:在对用太阳能槽式集热场替代燃煤机组加热器抽汽的混舍发电系统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混合发电系 统进4i'4 ̄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热发电系统中太阳能发电部分的LEC大大低于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与风力发电相当;此外还对太阳直射辐射资源,系统寿命,集热场年平均效率,单位集热面积的成本对 LBC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槽式太阳集热场;燃煤机组;混合热发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TK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91(2010)O1—0020—03 Economic anlysis of parabolic trough solar field and coal-・fired units hybrid power system HOU Hong・juan,GAO S。ng,YANG Yong—ping,CUI Ying—hong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Safe and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Nomh China Elcte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a)n Ahstract:In this paper,economic of parabolic trough,solar field/coal—fired hybrid thermal power system was afla- l ed based on the system optimiz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C of the part of solar thermal power in hybrid systemlowerthansolronlaythermalpower systems.In additin,theionfluenceofthe resourcesofDNI,theeconomic lifeofthe system,the average annual efficiency ofthe solr acollctorfieeld,capital COSt per unitareaofthe collectoron t LEc were nalyzed.a Key words:parabolic trough solr fiaeld;coal—fired power system;hybrid thermal power system 向。1997年国际能源署lEA和Solarpaces将太阳 0 引 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 大,同时长期以来电力生产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 源结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使得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进 行发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能和化石能源混合发电(Solar—Hybrid System) 列为二十一世纪近期和中期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 目标[1l。 1 混合系统说明 本文以固定面积的槽式集热场为热源替代 600 MW各级加热器的抽汽来对系统进行优 化[ 。在优化过程中集热器的瞬时效率按文献 太阳能热发电作为未来进行大规模发电的一 种方式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其经济 性还无法与常规能源发电竞争。为降低成本,将 太阳能与化石能源相结合构成的混合发电系统为 促进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 收藕日期:2009-08 07. [3]得到的公式(1)进行计算: △£叩 =k[73.3—0.007 276(At)]一 0.496(竽)一0.上 069 1( )j (1) 式中:愚为入射角修正系数;At为集热器工作 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J为太阳直射辐照强度,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6028);国家 “973’’项目(2009CB219801). 优化后的结果列于表1中。 第1期 侯宏娟,等:槽式集热场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 21 由表中可看出用太阳能槽式集热场取代第8 2.2案例分析 级抽汽,多做的功最多,太阳能的光一热一电转化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所计算的LEC均为太阳 效率也最高。由此在下面的分析中本文以槽式集 能部分的LEC。在本例中用槽式太阳集热场的得 热场全部取代第8级抽汽为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热取代全部第8级抽汽。集热场的设计容量为 2技术经济分析 1ViVfft・h,若当地的太阳直射辐射资源为2 000 kW・h/(m2・a),则年节约标准煤21 445.7 t,相 应的减排cch53 614.3 t,CO2减排收益取15¥/ 0 2.1评价模型 技术经济评价的指标是多种多样的[4--8』,他 t。计算中系统寿命取30年,利率取6%[4],单 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性。 位面积集热场的投资按200¥/m2计算,集热场 这些指标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时间作为计量单 的年平均集热效率按50%E9]计算,集热场的管路 位的时间型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借款偿还期 损失按2%计算【 ,运行维护费用取总投资的 等;二是以货币金额表示的价值型指标,如净现 3%,集热场的泵功耗按8%计,则太阳能发电部 值、净年值等;三是反映资源利用率的效率型指 分的LEC为0.053¥/kW・h,若不计cch减排 标,如投资利用率、内部收益率、投资净现值率 部分则LEC为0.068¥/kW・h。 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通常有较高的初投资和低的 系统的LEC会随地区的太阳辐射资源,系 运行维护成本。单纯的太阳能热发电成本很高, 统寿命,集热场年平均集、热效率集热场的投资 将槽式太阳能集热场与燃煤机组结合起来一方面 成本等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4所示: 降低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煤耗 和cch的排放。本文采用了国际上惯用的比较比 较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技术经济性的能源成本 宝 (LEC)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它既体现-Y"N金的 时间价值,考虑了电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 本,又可以对不同规模的电站进行比较。虽然 LEC的定义非常简单,但是其数学描述远不像表 1 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太阳直射辐射强度/kW・h・m ・a 面那么简单。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LEC定义 方式。本文采用文献[4]所用的定义式: 图1 LEC随地区直射辐射资源的变化 LEC= : 2± Fig.1 LEC vs.resources ofDNI A ± (2) 由此可见,随着太阳辐射资源,系统寿命, 式中:CC为总初投资;AF为年系数。 集热场年平均集热效率,单位面积集热场的投资 备 对LEC的影响均很大,目前许多已有的槽式热 =发电厂设计寿命都达到了25年、30年,甚至40 式中:q=1+i,i为利率;D为系统寿命; 年以上l9J。集热场的年平均及热效率也从SEGS O&M为年运行维护费用;A为年净发电量, Ⅵ的37.5%达到了Andaml的50%,集热器每平 kW.h; 为燃料费用。 米的造价也有望降到175¥/m2以下[10]。 O O O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lO年 童 詈 图2 LEC随集热器造价的变化 Fig.2 LEC VS.capital costper unit al-e8ofthe col— Iector 0-36 0-38 0.40 0.42 0.44 0.46 0.48 0.50 0.52 0.54 集热场年平均集热效率 图3 LEC随集热场年平均集热效率的变化 Fig.3 LEC VS.the average annual effidency of the solar collectorfield 宝 暑 图4 LEC随系统寿命的变化 Hg.4 LEC vs.the economic life of the system 3 结 论 本文在用槽式太阳集热场代替600 MW机组 加热器抽汽的混合发电系统优化结果:用太阳得 热替代第8级抽汽系统的热性能最优的基础上对 混合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得出在直射辐射 资源为2 000 kW・h/(m ・a)的地区,其太阳能 发电部分的LEC为0.062¥/kW・h,若不计C02 减排部分则U1C为0.068¥/kw・h,大大低于相 同规模的SEGSⅥ纯太阳能发电0.16¥/kW・h, 与风力发电相当。 此外本文通过对太阳辐射资源,系统寿命, 集热场年平均效率,单位集热面积的成本对LEC 影响的分析得到: 将混合电厂建在辐射条件好的地区,采用高 技术延长系统的寿命,提高集热场效率,降低集 热器的成本均有助于降低LEC成本。 根据我国国情,在我国的现有技术和经济条 件下,采用太阳能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模式既有 利于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又有利于逐步推进 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J YANG Yongping,CUI Yinghong,HOU Hongjuan,et 1a.Research on solar aided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J].Science In China (SeriesE),2008,51(8):1211—1221. [2]’林万超.火电厂热系统节能理论[M].西安:西安 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3 1 Vernon E.Dudley.Test Results SEGS LS一2 Solar Collector I RI.SAND 94—1884,1994. [4]Francesco La Porta,Universit6 di Padova.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future perspectives of solarther— mal power plants[R].www.efpe.org/Download— Thesis.asp?file=4&thesis=:6. [5]李鑫,李安定,李斌,等.蝶式嘶特林太阳能热发 电系统经济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 25(12):108—111. [6]Price H.A parabolic trough solar power plnat simulation model[C].International Solar Energy Conference, Hawaii,March 16—18,2003. [7]PriceH.Assessment ofparabolictroughand powertow— er solar tcehnology cost and performance forecasts[R]. Sargent&Lundy LLC Consulting Group Chicago。Illi— nois.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October 2003.NREL/SR一550—34440. [8]SBeerbaumS,WeinrebeG.Solarthermalpowergenera— tion in india—a tcehno—economic anal ̄s[J].Renew— ableEnergy.2000,21:153—174. [9]Solar Millennium AG Annual Report[R].2007/2008. [10]Price H.Advances in parabolic trough solar power tech— nology[J].Journal of solar eneryg engineeringtrnasac— tions oftehASME,2002,124(5):109—125. 作者简介:侯宏娟(1972一),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太阳能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