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有机玻璃的制备

1.有机玻璃的制备

来源:星星旅游


实验一. 有机玻璃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方法;

2. 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及成型方法,了解聚合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 了解自由基聚合的自动加速现象。

【实验原理】

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具有庞大的侧基,其聚合物产品往往为固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其最突出的性能是具有高度的透明,透光率可达90%以上。相对密度小,制品比同体积的无机玻璃制品轻巧很多。耐冲击强度好,低温性能良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在一定的弯曲限度内,光线可以在其内部传导而不逸出,故外科手术中利用它把光线输送到口腔、喉部等作照明。它的电性能优良,电子、电气工业中常用它来作为绝缘材料。有机玻璃又由于着色后色彩五光十色,鲜艳夺目,被广泛应用于装饰材料和日用制品。

本体聚合又称块状聚合,它是在没有任何介质存在下,单体本身在微量引发剂引发下聚合或者直接用热、光和辐射线照射引发聚合。此法的优点是生产过程比较简单,成品无需后处理,产品也比较纯净,这个优点对要求透明度或电性能好的聚合物非常重要。各种规格的板棒、管材等制品均可直接聚合而成。但是自由基本体聚合中存在自动加速效应,聚合热不易排出,故造成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产品变黄并产生气泡,使聚

合物破损,在灌模聚合中若控温不好,体积收缩不均,还会产生聚合物光折射率不均匀和局部皱纹的弊端。因此,本体聚合要求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随时排出反应热是十分重要的。工业生产中在反应配方和工艺选择上必须是引发剂浓度要低,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聚合分段进行,反应条件随不同阶段而异。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既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又可以进行阴离子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是在引发剂引发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历程进行的,引发剂通常为过氧化苯甲酰(BPO)或偶氮二异丁腈(AIBN)。本实验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本体聚合,反应过程如下。

1. 引发剂的分解

2. 链的引发

3. 链的增长

4. 链的终止

(1) 偶合终止

(2) 歧化终止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 ℃以上时聚合,以歧化终止为主。

在本体聚合反应开始前,通常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度为零,体系无黏度变化。当转化率超过20%之后,聚合速率显著加快,出现自动加速效应,并且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不是聚合物的良溶剂,长链自由基有一定程度的卷曲,自动加速效应更加明显,此时若控制不当,体系易发生暴聚而使产品性能变坏。由于黏度增加,散热困难,有时甚至会产生剧烈的爆炸。而转化率达80%之后,聚合速率显著变小,最后聚合反应几乎停止,需升高温度才能使之完全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常常采用分段聚合方式,先在聚合釜内进行预聚合,后将聚合物浇注到制品型模内,再开始缓慢后聚合成型。预聚合有几个好处:一是缩短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并使“凝胶效应”提前到来,以便在灌模前排出较多的聚合热,以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二是可以减少聚合时的体积收缩,因MMA由单体变成聚合物,体积要缩小20%~22%,通过预聚合可使收缩率小于12%,另外浆液黏度大,可减少灌模的渗透损失。

【实验仪器及试剂】

1. 实验仪器

锥形瓶(50 mL) 1只

试管 温度计(100 ℃) 恒温水槽 量筒(50ml/10ml) 制模玻璃(10 cm×10 cm) 小试管 描图纸、橡皮条、胶水若干

2. 实验试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新蒸)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精制) 1支

1支

1台

各1个

2块

1个

约10 g

0.1 g~0.3 g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3 ml

【实验步骤】

1. 制模

将玻璃板用去污粉洗净后,烘干。用玻璃纸将小橡皮条包好,使之不露出。将包好的小橡皮条放入二块玻璃板的四角,用沾有胶水的描图纸把玻璃板三边封严,留出一边作灌桨用。制好的模放入烘箱内,于50 ℃烘干。

2. 预聚

在50 mL洗净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10 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0.2 g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3 m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摇匀后,放在水浴中,逐步加热至85~95 ℃,保温,期间不断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反应物黏度的变化,当液体成黏稠状时(类似室温下的甘油,此时转化率大约为10%,反应约需0.5~1小时),停止加热,迅速冷却至40 ℃左右。

3. 浇筑

将预聚好的物料注入模具中,灌浆时要小心,既不要让物料溢至模外,也不要全灌满,必须稍留一定空间,以免加热膨胀导致反应物料溢出,另取一条描图纸用胶水封口。(可以在模具中加入树叶等薄形物品,封装入有机玻璃中)

4. 后聚合

将注有浆液的模具放入50 ℃的烘箱中,低温聚合过夜,此时已成柔软透明固体,转化率约为85%,注意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使产物内部产生气泡。然后在100~110 ℃的烘箱中进一步聚合2~3小时。

5. 脱模

取出模子,用水洗去胶水和描图纸,撑开玻璃板,即得有机玻璃平板。

6. 自动加速现象的观察

取少量预聚液倒入小试管中仍在90℃下加热聚合,观察自动加速作用引起的爆聚现象。

【注意事项】

1. 本实验所用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受到撞击、强烈研磨,极易燃烧、爆炸。取用时用量要少,盛引发剂的容器要轻拿、轻放,取用时洒落的,要及时收拾干净

2. 升温反应时锥形瓶瓶塞不宜盖得太紧,以防温度升高时瓶塞被冲出。

【思考题】

1.制品中的“气泡”、“裂纹”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止?

2.制备有机玻璃时,为什么需要首先制备一定粘度的预聚物?

3.在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

4.凝胶效应进行完毕后,提高反应温度的目的何在?

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补充知识】

有机玻璃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十万到一百万以上,密度为1.18 g/cm3,为普通玻璃的一半;透光率很高,能透过普通光线90%~92%,紫外线73%~76%(普通玻璃只透过0.6%);除醇、烷烃之外,可溶于其他许多有机溶剂,并可溶于单体本身中;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良好,耐冲击,不易破碎,在低温下冲击强度变化很小。

有机玻璃的表面硬度不够,耐磨性较差,在80~90 ℃以上开始变形,这些缺点影响它的应用范围。有时在聚合过程中因体积收缩不均而出现波纹,或者加有气泡,影响到光学性能。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酯等交联共聚,可提高耐热性和表面硬度。

有机玻璃可制成平板、管。棒状材料,可通过机械加工或挤出、注射、压制等成型方法制成各种制件,用于飞机的座舱盖、弦窗、坦克望孔、光学透镜、电器仪表护罩外壳、风挡、大型建筑物天窗、指示牌及各种日用品。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170 ℃开始分解,400 ℃全部降解,主要分解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故可用回收的有机玻璃制备单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