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心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启心扉;行动——全班参与,百花齐放
关键词:动口动手、动手画画、动手操作、动起来
动一动?当然此动非彼动。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只要整天快乐、安全就行了。然而进入一年级后,学生上课要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犹如给刚进一年级的学生“捆绑”上了绳子。40分钟的课堂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能专心地听老师上课30分钟就已经很给这个老师“面子”了吧。对于我们老师,更是无所适从。我们有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学生又还没有“定性”,怎么样在课堂上吸引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心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启心扉
1、 多种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耳目一新
我们知道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绪下,愉快地进入新课学习。在常规课堂更多的是没有多媒体这个小助手,那就要看我们教师的“智慧”。我们可以巧妙设置情境,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让学
生把注意力吸引课堂。
例如,我在讲《菜园里》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回小菜农,去到菜园里看看红绿黄紫的蔬菜,来进入本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课文。
我们还可以运用游戏来进入新课——谜语导入。
例如,我讲《影子》时,先用乐一个谜语进入这节课堂: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谜底是什么?学生立马动起脑筋来,有的迷惑不解,有的举着手信心十足,有的沾沾自喜好像在说:不知道了吧,我就不告诉你们……通过猜谜语让学生对这篇课文更加的有学习的兴趣,更想学习课文中的影子是怎么样的。
2、 传授方式的新颖性,趣味深长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光是引起他们的兴趣还是不够的。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需要教师更智慧的去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其直观思维占主导,他们对教师的言行、动作尤其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二、 行动——全班参与,百花齐放
既然一年级学生坐不住,我们老师也就不能“坐以待毙”,主动
出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
1、 动口动手
我在教学《比一比》时,这课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上没有多大的问题。我就从朗读下手,让学生边打节奏边读。一般的课堂老师都会让学生坐端正,我的要求使得他们既新鲜又有趣,自然也就很快把课文记牢了。
《操场上》这篇课文是让学生多多的参加课外活动,我就让学生上讲台来做一种课外活动的动作,让下面学生猜自己做的是什么。这节课学生学的开心,在下课后在教室外的水泥地上,我们班学生的身影更是增多了不少。跳绳的,丢手帕的……玩的不亦乐乎! 2、 动手画画
《哪座房子最漂亮》这篇课文,我就让学生动手画画自己见过的漂亮的房子,比一比谁画的好,画的漂亮。有的画了自己的学校,有的画了学校旁边的别墅,有的画了自己的家……我们班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作画,将课文中的文字变为图像,这样能加深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
《菜园里》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们画画自己吃过的或者最喜欢的蔬菜,然后把自己的画上台展示,让其他小朋友评一评。通过画画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课文,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 动手操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更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其中 “物体图形”这一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我在教学时,拿了许多生活中的模型,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让学生记住图形各自的特点:球是可以自由滚动;圆柱是两头粗细一样且圆的,可以滚动……
在教学数学时,我还充分利用了学具。在学习“钟”这一块内容时,让学生自己观察,拨一拨,认识时间。
4、 师生互动——转换角色,让学生参与“教”
这点我多是在教学识字是,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怎么记住这个字?加一加,减一减,利用熟字记忆生字。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
在教学拼音时,我也会让学生自己学着编顺口溜或口诀。学生往往会给你惊喜:像个6字“bbb,”拉开天线听广播“bbb”。撒下春天的种子,总会开花结果的。
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动起来,让我们为新的力量喝采;动起来,让学生每一秒都期待。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应该跟学生一起努力,一起学习。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机会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动起来,一起为师生共创的新的纪录喝采;动起来,就会拥有精采未
来。老师的使命不就是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就是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还记得窦桂梅老师说过:“让我们永远对课堂充满激情和梦想!”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动起来——加强学习,储备知识,积淀文化底蕴、丰富情感修养,让最精彩的花朵开放!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树珍编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4、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绎.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