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eeping OVeF the HanagemenC I管 纵横 国企改革中职工利益问题探究 赵丽红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 江西德兴 334224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产权的变革、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职工身份的转变是尤为核心的三个问题。而对于国企 职工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利益的关注与保护,是国企改革是否z…,I瓯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发 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在逐渐深入的同时凸显出一系列问题。其中,职工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利 益受损及其关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对国企劳动关系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接着分析近年来 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利益受损各方面问题,最终探寻保护其合法利益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国企改革;劳动关系;利益 2.严格意义的雇主主体和受雇主体在形成中。政府通 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分析从国 过赋予企业用工自主权,使经营者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招收 有企业的性质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受到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 和解雇工人,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企业的工资分 一、国企劳动关系的特征 的制约和影响,经营者和职工都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所有者和 配制度。但是这些权力的行使不能超过社会稳定的限度,同 企业主人翁的身份,因而劳动关系在理论上不应存在利益矛 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指令随时修改和上收经营者的权力。 盾和对抗,职工的权利和地位也相对易于实现。随着国有企 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身份仍然被肯定,他们更多地把维护自 业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也逐步产生如下特 身利益的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产生劳动纠纷也更多地选择 征: 行政方式,通过上访和请愿要求政府官员出面解决。 1.政府在劳动关系中仍居于主导地位。尽管国有企业 3.经营者与职工的权利和利益差别正在逐步加大。伴 的经营者取代了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但政府在国 随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企业经营者取得法人财产权,他们 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并未完全改变,仍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 在企业的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并 的身份继续对企业劳动关系施加影响。政府在通过国企冗员 且享受年薪制和股份期权,他们与职工的权利和利益差别逐 的下岗失业等改革措施,不断增强企业经营者权力,以提高企 步拉大。据有关统计:在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工资 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政府又通过促进再就业等各种修复和 差距近20倍。为此,上海市有关部门2008年3月26日联合发布 校正措施,弥补职工在改革中遭受的下岗失业境遇和经济损 的 关于2008年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①提出,经 失,以达到稳定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目的。 营者与普通职工工资收入差距10倍以上的国有企业、集体企 和价值链的高效运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是关键。 (一)商贸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竞争无论从内涵、范围还是方 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竞 争向“产品+服务”的集成服务竞争转变。二是内外贸企业独 立运营向内外贸一体化运营转变。三是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扩展 到基于产业链甚至是产业集群的竞争。 “平台+业务单元”的运作方式很好解决了企业实业化战略转 型所带来的管理难度和管理费用增加、管理效率降低等相关问 题。四 参考文献 【1】许正.与大象共舞:向lBt'4学转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 1 (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 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商贸企业必须通过实施“突破关键 环节”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销售、品牌培育、技术服 务、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形成 核心竞争能力。具体来讲,重点培育三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是 培养在产业价值链两端的市场服务和技术开发这两个环节的能 力,产品生产和制造中间环节可选择通过贴牌和外包的方式实 现,特别是在国家执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后,这种专业生产外 包的现象预计还会加剧;二是要培养驾驭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 能力,通过信息、客户、资源等优势实现一体化运作;三是加强 对品牌的运作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2】夏云风.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北京:新华出版 社.201 1 【3】闫嘉有.我国商贸类中央企业转型与网络治理.经济研究 参考,2 007(2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宋则.我国商贸 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 2(32) [5]m吉发,秦夏明,李汉铃.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范式研 究.企业经济,2OO6(】) [6】迈克尔・波特(美).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柯林斯(美).从优秀到卓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8】李春波.企业战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 1 [9]唐健雄.企业战略转型能力研究.湖南:湖南人民出版 社,201 0 五 建立创新高效的运行机制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 企业通过战略转型实现从贸易向产业化的转变,除了要界 定好企业转型边界,利用好现有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以外,还 要建立集中高效的运作平台,减少内耗和与外部协调成本,提高 运营效率。可以考虑在集团层面建立一个管理平台,集中管理 品牌、金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带有共性的工作,各业 务单元只需要在管理平台的支持下负责具体业务的运作,这种 162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 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纲要.WWW.china.corn.CTI,201 1年5月1 6日. [1 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创新・转型・绩效:企业蜕变的新 思维.北京:东方出版社,201 1 [1 2】杨继刚,沈小滨.企业转型那点事儿.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1 管理纵横i Sweeping OVeF the Management 业,应当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就业、完成政府摊派的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任务;另一方面 还要与负担较轻的民营、个体和外资企业竞争,客观上形成 4.劳动关系管理较为规范协调。在经过“抓大放小” 和大规模改革后,国有企业的重点集中在有关国计民生的战 了竞争弱势,因而承担着改革后必须支付的较大成本,这又 略性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内部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 反过来影响职工的合法利益,出现新的劳动关系紧张。又由 较为健全、管理民主规范,改为股份公司的国有企业,更由于 于部分经营者法制观念不强,在市场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在 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实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制 企业改革后,为尽快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竭力降低劳动成 度,加之经济效益较好,劳动关系比较协调。当然,由于劳动 本,从而使职工的利益受到更大的侵害。国企在改革的过程 关系的协调以企业管理层为主导,职工一方主体的发育较为 中,企业经营者的权力通过各种措施得到加强后形成“经营 滞后,作为维权机制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工民主 者权力中心”,同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改革 管理和民主参与制度存在形式化现象 措施明确后,国有企业又处在与外界(政府、产业或者区域工 会)的相对封闭状态。这种状态增加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 者的监管难度。一些企业经营者利用职权损公肥私、贪污腐 二、国企改革中职工利益问题分析 I.国企改革中对劳动关系重视不够影响着职工的利 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并造成了许 益。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利益调整而逐步改变社会资源的占 多不应破产的企业因经营不力而破产,致使大量的工人因企 有状态,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的经济功能得到强化后,经 业破产而下岗、失业,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成为影响劳动关 营者掌握权力资源显著加大,既包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管 系和谐、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 理权和决策权,也包括根据企业生产状况和劳动合同期限辞 3.国企改革中职工素质难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 退、裁减工人的权力。这些权力不但提高了经营者的地位, 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 也增加了他们获得较高收人的机会,甚至为部分经营者以权 时也导致一批企业退出市场。虽然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 谋私提供了条件。与此相反,当国有企业工人经济利益的主 点会拉动新的就业增长,但对职工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要来源一一企业的社会功能弱化之后,工人们不但面临失去 求,职工需求向更高的层次转化的速度也在加快,从而导致对 职业保障和企业提供各种福利的危险,在一些经济效益下降 不符合要求职工的淘汰的加剧。与此同时,导致企业竞争力 的企业,工人还遭受因工资拖欠而造成的最为突出的维持生 提高的诸要素中劳动力要素的需求逐渐下降,企业资本和知 机的经济损失。企业在利益和市场竞争机制的驱动下,投资 识密集程度正在逐步增强,因而企业负载就业的能力逐渐弱 者和经营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职工追求劳动报酬和劳动 化。因此,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的过程中,也 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在利益分配上产生摩擦和碰撞,导致劳 使劳动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失业、职工工资福 资矛盾的扩大。在整个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以弱化企业的社 利保障削减和生活水平下降的风险也接踵而来。尤其是传统 会功能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 行业出现的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其中能力较强的大都在2000 担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人个人的经济负担。在原有的企业保 年前后实现了再就业,还未能实现再就业的大部分是由于素 险福利社会化之后,工人要在有限的工资中为自己的养老保 质能力年龄等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难度更大, 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支付诸多的费用,尤 他们的利益如何得到维护,需要单位、社会与职工个人的共 其是当政府无足够的财力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 同努力。 保障体系时,企业仍然要继续为其承担部分社会责任,此时一 4.国企改革中职工代言人作用缺失,职工缺乏合理诉 些企业经营者又常常因企业亏损而无力支付或以“改革”为 求渠道。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新三会”(股东 由拒绝支付,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障问题便成为影响劳动关系 会、董事会、监事会)与“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代会) 和谐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当很多国企工人认为职业保障 是国有企业两大管理系统。然而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部分企 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时,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使他 业在“新三会”与“老三会”的职能中出现了职工代言人角 们对自己是否还是企业和国家的主人提出怀疑,失落感明显, 色的缺失,这也给职工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留下隐患。比如,有 从而形成较大的抵触情绪。同时,国企改革范围大、涉及面 学者谈到“在市场化条件下,最能够唤起劳工意识、凝聚劳 广,尤其是大企业在短时间内分流职工数量大、地区相对集 工力量、独立性更强并有利于维权的工会组织体制是发展行 中,是国企职工下岗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客观上造成了社会 业工会和产业工会,但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的目的,这一体制改 就业压力大、劳动关系紧张。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经营者 革任务迟迟未能提上议事日程。这样,使得依附于雇主的企 对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重视不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 业工会体制难以支撑起有效维权的重任,导致集体协商和民 业职工是纯粹的打工者,职工工资和福利的高低应该是老板 主参与等维权机制在相当程度上流于形式。”【6】职工利益受 说了算,这些企业在工资和福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 损却缺乏合理沟通,造成劳动关系紧张,群干矛盾加剧,群体 中,往往缺乏必要的民主,甚至无视国家的法律政策,从而造 对抗事件频出。 成职工合法利益受损。 2.部分国企应变能力缺乏造成市场竞争不利。国有企 三、国企改革中维护职工合法利益的对策建议 业因为长期依赖政府政策扶持,相对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在 I.解决国企改革中职工下岗失业问题,使维护职工利益 企业竞争失败后不能及时转产、兼并或依法破产,便造成职 受到保护。在国企改革中,职工最关心的是下岗失业问题,因 工工资长期拖欠。尤其是一些人员过剩、负担较重的中小企 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过多的富余人员,影响着企业效率的提 业,一方面既要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又要完成地方政府 高,裁减富余人员往往成为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同时,国有 下达的保持稳定、减少富余人员流向社会、吸纳劳动力缓解 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进行结构调整,也导致部分职 M0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68 w II ly UVl ̄l LI I l I1::11 ld EI I l-i"l 1 l目 E I 工的下岗。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考虑到 资的形式变为国有资产的职工保险和福利金还给职工,是对 企业减员增效的同时,切实从职工的利益出发,解决他们的困 国有企业职工过去丧失的利益的补偿。同时,在国有产权制 难,如果单纯采用硬性剥离的方式简单地将其推向社会,虽然 度改革这一利益格局大调整和财富的重新分配中,对职工这 可以使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但不利于职工的生活,更不利于 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进行必要的补偿从而体现社会的 社会的稳定。同时,应着力培养企业新的增长点,将企业做强 公正。在补偿中应坚持经济补偿的原则,将过去凝聚在国有 做大,不断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为工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资产中工人的生活保障基金交还给工人,应坚持经济补偿的 一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使更多的职工通过转 合理标准,达到将职工从下岗失业到退休时间的养老和医疗 岗等方式实现再就业。 保险相当的水平。在具体补偿中,政府应统一规划、统筹运 2.深化分配,ti0度改革,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过程中维护 作、统一解决职工的补偿和劳动关系问题。对在国有企业改 职工利益。职工的收入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 革中部分退出的企业,即改造为国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企业 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也关系到企业的和谐 采取预留职工补偿金的做法应积极倡导,在企业重组时从国 稳定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 有资产中划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今后处理职工劳动关系的预留 制度,努力改革和完善企业的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持续健康 金,按照各方的约定,一旦企业的国有股份减少或撤出,或发 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国企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中应使职工收 生新的裁员,应用这笔资金清偿职工改革前工龄段的补偿。 入与所创效益紧密挂钩,鼓励重视一线生产人员、关键岗位 5.加强工会建设,拓宽职工诉求渠道,增强职工关怀。职 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工作,对于提高单位效益、加 工缺少代言人一直是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利益得不到切实保 快工资制度与市场价值接轨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保障职工 护和职工利益受损以后维权难的重要原因。而关于工会建设 的合法利益、推动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极为重要的。完 的研究,可以说是国企改革大背景下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问 善工资分配制度,还必须进一步丰富工资分配形式,确定劳 题之一。近年国企改革时,由于“新三会”的建立,职代会和 动、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进一 工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在国企出现了 步探讨推进职工持股参与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在增加企业 “滑坡”的趋势。有学者就指出“在改革中,要有效地构建 职工收人,为企业发展积累更多资金的同时,把企业与职工的 工会的维权机制。《工会法》已作了明确的规定,那就是平 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建立企业经济利益共同体。在充分调 等协商和职工代表大会两项基本制度。改革方案要经过职代 动优势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拉开收入分配档次的同时,高 会讨论,充分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特别是要尊重改革单位 度重视弱势职工、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建立困难职 大多数职工的意愿。”从而使得以工会为代表的“老三会” 工补贴救助制度、困难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离退休人 能在维护职工权益的同时加强自身发展,从而使职工不仅经 员的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制度,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济利益得到维护,而且政治利益和心理利益都得到加强。 对于维护职工利益,构建良好、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极为重要 四 小结与展望 的。 国企改革的研究,不可回避的面临职工利益问题。加强 3.做好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自身素质是维护国企 特别是对职工心理层面的关注与关怀, 改革、职工利益的长久措施。国企改革中职工下岗失业的重 对于改革职工的研究,要原因是企业追求减员增效,部分职工的自身素质难以适应 有利于切实维护职工利益、顺利进行国企改革、减少职工群 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发展的要求造成的。据预测,近年我国 体突发事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国企改革发展 技能职工需求总量将增长20%-25%,特别是技师、高级技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田 师的需求将翻一倍。另据报道,北京市通过对未来几年技工 人才需求的调查发现,技工人才需求缺口至少有60万,其中高 参考文献:级技工缺口1 3万左右,缺口巨大,供给不足。与此同时,大量 [1】王健,永泉.公司合并与职工权益保护.法学论 00 5(1) 失业下岗人员存在。因此,在国企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大职工 坛,22]何晓勇,余蓉.关于下岗职工劳动权利保护的思考.广西 教育培训力度。首先,要提高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认识,这既 [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004(1) 是从根本上维护下岗职工长远利益的措施,也是应对企业改 [j】杨景龙.国企改革应解决好职工身份置换问题.改革与 革中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最终将体现在企业培训和企业文化的竞争中。 探索,20 04(5) 【4】曾玉国,陈远航.在国企改革中维护职工权益的若干问 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培训条件,改 题及对策建议[J】.工会理论与实践.2 004(5) 善教育培训设施,完善培训教育方法,不断拓宽培训I渠道,扩 【5]李刚.社会公平与职工权益保障.科学决策,2 0 05(1 2) 大人才培养的覆盖面。再次,在职工教育培训中既要重视职 [6]乔健.在国家、企业和劳工之间:工会在市场经济转型 工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再就业的一技之长,同时还要培养职 中的多重角色一一对1 8 1 1名企业工会主席的问卷调查【J】. 工的团队精神和对企业的认同意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 00 8(2) 取心,担负起解决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问的观念与价 值的冲突,形成强烈的企业凝聚力。 4.做好改革企业下岗职工的劳动补偿,维护国企改革 中职工的合法利益。国企改革不可避免地使部分职工下岗 失业,在实现市场化就业过程中意味着计划经济条件下职工 的保险和福利的全部或部分丧失,企业和政府将这部分以投 18/-I-现代商业M0DERN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