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污水处理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有一批城市兴建了污水处理厂,一大批工业企业建设了工业废水处理厂(站),更多的城市和工业企业在规划、筹划和设计污水处理厂。水污染防治、保护水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近几十年来,污水处理技术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发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新工艺、新技术大量涌现,氧化沟系统和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如各种类型的稳定塘土体处理系统、湿地系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应用。这些新工艺、新技术已成为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在国家科委、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组织和领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这些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不应回避,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严重事实,北方一些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已受到水资源不足的制约。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回用,以城市污水作为第二水源的趋势,不久将成为必然。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就更应该深刻地了解这种形势,掌握并发展污水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成为跨世纪的工程技术人才,将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涉及内容主要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及工艺流程的使用,收获颇丰,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与工艺平面图,高程图。在此,还要对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感谢。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第一页
目录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第一章 绪论 1.1 基础资料
1.1.1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概况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15万m3/d,由合肥市污水处理管理处建设,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设计,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第二分公司、合肥建工集团公司、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等单位施工。1992~1997年设计,1998年11月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工程总投资17858万元,其中澳大利亚政府贷款600万美元,国内自筹资金12698万元。2000年获安徽省市政工程最高奖——“银路奖。” 1.1.2 气象资料
项目所在地合肥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合肥市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1.1.3 水文地质资料
合肥地处江淮腹地丘陵地区,由西向东的江淮分水岭贯穿市境,形成低缓的鱼背形地势。全市地形分为丘陵、岗地、平原圩区三大类。西南园洞山一带海拔相对较高,其余大部分属低短龚岗地带。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1.2污水水质与水量及出水水质
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污水量可达35万吨,是目前合肥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0 万m3/ d ,其中生活污水占60 %以上。该厂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规模15万吨/日;二期工程设计处理规模15万吨/日,该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出水排入南淝河。 项目 出水水质 pH 6~9 COD 350 BOD5 150 ss 200 氨氮 30 石油类 动植物油 TP 5 TN 1.3有关设计依据:
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⑵《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⑶《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⑷《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 ⑸《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⑹《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⑺《供水排水用铸铁闸门》CJ/T300—92 ⑻《电动装置技术条件》JB2921—81 ⑼《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1.4 设计原则:
⑴根据合肥市建设规划,对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规划,做到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⑵依据合肥市建设规划和排水专业规划,确定出符合合肥市实际需要的排水工程建设规模;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⑶根据城镇建设规划,确定排水系统;
⑷结合城镇具体情况,提出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 第2章 总体设计
2.1 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2.1.1进水水质与出水水质对比:
2.1.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1.3 工艺选择分析: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城市污水水质受居民生活习惯、污水管网分、合流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决定因素是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含量。在全国类似合肥这样的非缺水城市,尤其是华东地区,如果进水中不含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其BOD5 浓度一般在100mg/ L 左右,也就是全国此类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进水水质比以往一贯设计预测数值低许多。 考虑到这样的原水水质特征以及出水水质的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王小郢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属二级强化处理工艺,除能有效去除碳源污染物外,具备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工艺突出了好氧、厌氧、兼氧处理方法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好氧法和厌氧法的界限,在去除生物难降解物质和氮磷方面有明显改进。
2.2 工艺流程说明
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较为简捷,城市污水经厂区内粗格栅拦截较大漂浮物及杂质后,经泵提升后通过细格栅拦截污水中细小漂浮物,然后进入涡流式圆形沉砂池,分离出大部分污水中夹带的砾石。污水经预处理后,和二沉池回流污泥混合后流入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进行后续生化处理。
⑴粗格栅: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和杂质,并对水泵及后续处理单元起保护作用。
⑵进水泵房:水力提升构筑物,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稳定性。将污水抽吸提升至细格栅内进行处理。
⑶细格栅:拦截污水中细小漂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⑷沉砂池:是借助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颗粒的沙粒,石子等无机颗粒沉降,以去除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本设计采用的是涡轮圆形沉砂池,分离出大部分污水中夹带的砾石。涡轮圆形沉砂池是采用涡流原理,其中圆形沉砂池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土建费用少,管理方便等优点。
⑸厌氧池:厌氧池主要是用于厌氧消化,对于进水COD浓度高的污水通常会先进行厌氧反应,提高COD的去除率,将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低分子易被降解的有机物,提高BOD/COD的比值。可抑制甲烷菌继续产气,同时实现泥水分离,达到污泥快速分解、沉淀。
⑹氧化沟:在氧化沟中,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外加动力的作用下,不停地循环流动,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该工艺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龄长,剩余污泥少,而且具有脱氮除磷的作用。
⑺沉淀池:污水经生化处理后进入二沉池。采用的辐流式二沉池选用刮泥桥为澳大利亚BG45B 型。由于较长的泥龄和水力停留时间,污泥沉降性能较好,且原、后生动物种群对游离微生物有吞噬作用,使得可以保证活性污泥在二沉池浓缩区和刮泥区的停留时间较短,以防止反硝化产生的污泥上浮和污泥再次释磷现象。
⑻接触池:通入氯气作为消毒液,使消毒液与污水接触进行消毒,以杀死处理后污水中的病原性微生物。
⑼回流,剩余污泥泵房:将沉淀池中得剩余污泥一部分抽吸提升至厌氧池内作为回流污泥,保证厌氧池内的污泥量;将剩余污泥送至污泥浓缩脱水泵房进行处理。
⑽污泥浓缩脱水泵房:将一部分污泥抽吸提升滤水后仍作为回流污泥提升至厌氧池,剩余部分送至除磷装置内进行除磷处理后压缩成泥饼运出。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第3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 3.1污水处理部分 (一)粗格栅
设计参数确定:
设计流量 Q1=2.066m3/s,(设计3组格栅)以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 栅前流速:v1=0.7m/s, 过栅流速:v2=0.9m/s; 渣条宽度:s=0.01m, 格栅间隙:e=0.02m;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α=15°; 单位栅渣量:w1=0.05m3栅渣/103m3污水。
(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Q1B1v1计算得:
2栅前槽宽B122Q1v1=
22.066B2.432.43m,则栅前水深h11.215m
220.7Q1sin2.066sin60105(个) (2)栅条间隙数: nehv20.021.2150.9(3)栅槽有效宽度:B0=s(n-1)+en=0.01×(105-1)+0.02×105=3.14m
考虑0.4m隔墙:B=2B0+0.4=6.68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进水渠宽:B'Qmax2.0662.43m
v1h0.71.215BB'6.682.435.84m
2tan12tan20L1(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取α1=20)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L2L15.842.92m 22(6)过栅水头损失(h1)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截面,取k=3,则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1kh0kv222gsin32.42(4/30.010.02)430.9229.81sin600.103m
其中: (s/e)
h0:水头损失;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本设计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1.215+0.3=1.515m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H=h+h1+h2=1.215+0.103+0.3=1.618m (8)栅槽总长度
L=L1+L2+0.5+1.0+(1.215+0.30)/tanα
=5.84 +2.92+0.5+1.0+1.515/tan60°=11.13m
(9)每日栅渣量
在格栅间隙在20mm的情况下,每日栅渣量为: WQmaxw1864002.0660.05864007.50.2m3/d,所以宜采用机械
Kz10001.191000清渣。
(二)进水泵房
污水提升前水位320.80m(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升后水位335.80m(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
所以,提升净扬程Z=335.80-320.80=15.00m 水泵水头损失取2m,安全水头取2 m 从而需水泵扬程H=19m
再根据设计流量2.066m3/s,属于大流量低扬程的情形,考虑选用选用3台350QW1200-18-90型潜污泵(流量1200m3/h,扬程20m,转速990r/min,功率90kw),两用一备,流量:
Q1.87533Qmax0.47m/s2520m/h
44集水池容积: 考虑不小于一台泵5min的流量: 取有效水深h=1.3m,则集水池面积为:
泵房采用圆形平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15 m×12m,泵房为半地下式 地下埋深7m,水泵为自灌式。 (三)细格栅
设计流量为:Q=2.066m3/s。e=0.006m
(1) 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Q1
B12Q1v1B1v122计算得栅前槽宽
=B2.4322.0661.215m 2.43m,则栅前水深h1220.7Q1sin2.066sin15(2)栅条间隙数n160(个)
ehv20.0061.2150.9(3)栅槽有效宽度B=s(n-1)+en=0.01(160-1)+0.006×160=2.55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BB'2.552.430.165m
2tan12tan20(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取α1=20)
L0.1650.083mm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122(6)过栅水头损失(h1)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
v20.0130.92h1kh0ksin32.42()sin150.078m
2g0.0129.81其中:(s/e)4/3
h0:计算水头损失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1.215+0.3=1.515m 栅后槽总高度H=h+h1+h2=1.215+0.26+0.3=1.775m (8)格栅总长度
L=L1+L2+0.5+1.0+ H1/tanα
=2.97+1.485+0.5+1+1.515/tan60° =6.83m
(9)每日栅渣量
4wQaw115100.115m/d>0.2m/d
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四)沉砂池(2座)
(1)沉砂池长度:L=vt=0.25×40=10m(设计流速:v=0.25m/s 水力停留时间:t=40s) (2)水流断面面积:
AQ/v2.066/0.258.264㎡
33
(3)沉砂池总宽度:
设计n=2格,每格宽取b=2m>0.6m,每组池总宽B=2b=4.0m (4)有效水深:
h2=A/B=8.264/4=2.066m (小于2.1 m)
(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T=2d,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
QPTX15104233V13.78m 552K1021.1910(每格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格共有四个沉砂斗)
其中城市污水沉砂量:X=3m3/105m3.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
设计斗底宽a1=0.50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斗高hd=2 m,则沉砂斗上口宽:
a=2hd/tan60 + a1=4.3m
沉砂斗容积: V = 13.93m3 (大于V1=3.78m3,符合要求) (7)沉砂池高度: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沉砂斗长度:
L2=(L-2a)/2=1.4m
则沉泥区高度为
h3=hd+0.06L2 =2+0.06×1.4=2.084m
池总高度H :设超高h1=0.3m,
H=h1+h2+h3=0.3+2.066+2.084=4.45m
(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
L1BB12tan2031.272tan202.38m
(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
L3=L1=2.38m
(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
minQminn1Amin
最小流量一般采用即为0.75Qa,则
minQminn1Amin0.751.250.99m/s0.15m/s,符合要求.
11.882(11) 进水渠道
格栅的出水通过DN1200mm的管道送入沉砂池的进水渠道,然后向两 侧配水进入进水渠道,污水在渠道内的流速为: v1QB1H10.9361.50.51.25m/s
式中: B1——进水渠道宽度(m),本设计取1.5m; H1——进水渠道水深(m),本设计取0.5m。 (12) 出水管道
出水采用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出水堰可保证沉砂池内水位标高恒定,堰上水头为:
H(Q1mb2g)(230.93620.41.529.8)0.31m
23式中: m——流量系数,一般采用0.4-0.5;本设计取0.4; (13) 排砂管道
本设计采用沉砂池底部管道排砂,排砂管道管径DN=200mm。
(五)厌氧池
⑴、厌氧池容积:V=60Qt 式中:V:厌氧池容积,m3
t: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min
设计中取t=2.5h=150min,则V=60*2.066*150=6770 m3
⑵.厌氧池尺寸计算: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厌氧池面积:设计中取厌氧池有效水深h=5.0m
A=V/h=1354㎡
厌氧池尺寸为:长*宽=29.3*70
厌氧池实际面积为:A=29.3*70=2051m
设计中取厌氧池的超高为0.2m,则池总高度为H=h+0.2=5.2m ⑶.污泥回流量的计算
设计中取污泥回流比R=50﹪,则Q1=RQ=0.5*150000=75000 m3 (六)卡鲁塞型氧化沟 (1)碱度平衡计算
1、由于设计的沉砂池出水BOD5为200mg/L,氧化沟出水BOD5为20mg/L,处理水中的非溶解性BOD5值可用下列公式求得,此公式仅适用于氧化沟。
(1)氧化沟所需容积V
设污泥负荷NS=0.06kgBOD5/(kgMLSS·d)
污泥回流比R=50%,污泥回流浓度XR=6000mg/L(6kg/m3) 混合液污泥浓度
X=
ssXR*R2006000*0.52133.3kg/L
1R10.5氧化沟所需容积
V=
Q(L0L)6000*(20020)8437.6m3
NsX0.06*2133.3(2)氧化沟平面尺寸的确定
设池数为3个,则每个池子的容积V0为:
V=V/2=8437.6/3=2812.5(m3)
设池宽w=83.05m,池深h=4.35m,超高h1=0.5m(采用曝气转碟曝气),则池高为H=h+h1=4.85m
所以氧化沟的工艺尺寸为:136.4m(长)×83.05m(宽)×4.85m(高)×3(池数)
(3)校核
氧化沟有效容积:
V1=6[4(l-3w)wh+3Ԉw*wh]=106250(m3)
BOD-SS负荷:NsQ(L0L)6000*(20020) VX2133.3*8437.6 =0.06kgBOD5/(kgMLSS·d)(在0.03~0.15范围之间)
容积负荷: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Nv=
QL06000*200*10000.142kgBOD5/(m3*d)(在0.2~0.4V8437.6范围之间)
水力停留时间: T=
24V24*8437.633.75(h) Q6000(在10~48小时之间)
污泥回流比: R=
(在50%~100%之间)
污泥龄:
tcVXSS*QXss2133.32000.5
XRX60002133.38437.6*2133.315(d(在)10~30天去除BOD并消化)
200*6000(4)曝气设备必要需氧量(SOR)
设去除1kgBOD需氧2kg,则每天实际需氧量
AOR=Lr×Q×2=(200-20)×10-3×60000×2=21600kg/d
标准条件下必须的供氧量(SOR)
SORAORCsw1.024t207601(CSCA)p24
216008.8476011210(kg/h)1.02420200.93(0.978.841.5)76024
CSW=8.84mg/L,CS=8.84mg/L(假设水温为20℃),CA=1.5mg/L; α、β—修正系数,利用延时曝气法α=0.93,β=0.97; P—当地大气压强,P=760mmHg。
由于有2个氧化沟池子,每个池子每小时需氧量为
(SOR)0SOR1209605kg/h22
选用ZD型转碟曝气机,ZD-12型(电机功率37kw)8台×2池。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转碟安装间距,
D4(l3w)3w62(m)8
(七)沉淀池(6座)
(1)每组池子表面积为: FQ1500001225.5m2 nq2460.85(2)池子直径
D4F41225.539.5m (取45m)
(3) 池子实际表面积
D2452F1590.4m2
44实际的表面负荷 Q4Q415000032q0.655m/(mh) 2nFnD6*24**45*45(4) 单池设计流量
Q1500000Q025000m3/d1041.7m3/h
66(5) 校核堰口负荷
Q0104.171.023L(s.m)<2.0L/(s.m) q123.6D23.6D校核固体负荷
(1R)Q0Nw24(10.5)1041.73.324q277.8kg/(m2.d)
F1590.4 小于150 kg/( m2.d) ,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沉淀时间采用1.5-3.0h,本设计取t=2.5h。
h2qt0.6552.51.6375m
(7)澄清区高度
本设计设t=1.5h,则
Q0t1041.7*2.5h201.637m2 41590.4(8)污泥区高度
本设计设t=1.5h,则污泥容积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Vw2t(1R)QXXXr21.5(10.5)1500003333.3247031.2m3
3333.310000则污泥区高度h4Vw7031.24.42m F1590.4(9)沉淀池高度:
本设计设计池底坡度为0.05,污泥斗直径取2m,则池中心与池边落差h3为 h3=0.05*(D-d)/2=0.05*(45-2)/2=1.075m 超高h1取0.5 m,污泥斗高度h4为1.0m,则有:
Hh1h2h3h40.51.63751.004.427.5575m (10)集配水井设计计算
1)配水井中心管直径
D24Q41.871.77m,本设计取1.8m。 v20.7式中 v——中心管内污水流速(m/s),本设计取0.7m/s。
(11)配水井直径
D34Q41.872D21.823.34m,本设计取3.4m。 v30.3式中 v3——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s),本设计取0.3m/s。
(12)集水井直径
D14Q41.87D323.424.59m,本设计取4.6m。 v10.25式中 v1——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s),本设计取0.25m/s。
(13)进水管管径
取进入二沉池的管径DN400mm。 校核流速:
v4Q40.281.110.7m/s,符合要求。 22D20.42(14)出水管管径
由前面可知,DN=1000m,v=0.75m/s. (15)排泥装置
沉淀池采用周边传动刮吸泥机,周边传动刮吸泥机的线速度为2-3m/min,刮吸泥机底部设有刮泥板和吸泥管,利用静水压力将污泥吸入污泥槽,沿进水竖井中的排泥管将污泥排至分配井中。排泥管采用DN200mm.
(八)接触池(消毒设备) 1.消毒剂的投加
⑴加氯量计算:二级处水采用液氯消毒,液氯的投加量为8.0mg/L,则每日的加氯量为q=q0*Q*1000=8.0*6770=54.16kg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⑵加氯设备:液氯由加氯间向接触设备内通入氯气的方式加入。 2.平流式消毒接触池
设计中采用一个平流式消毒接触池 ⑴消毒接触池容积V=Qmax*t
式中:V:接触池容积,m3
t:消毒接触时间,一般取30min 则V=7437.6*30/60=3718.8m⑵消毒接触池表面积F=V/h1
式中:h1:消毒接触池有效水深,m
设计中h1=20.0m,则F=3718.8/20.0=185.94 ㎡
3
⑶消毒接触池池长:L0=F/B
式中:L0:消毒接触池廊道总长,m B:消毒接触池廊道单宽,m
设计中取B=5.0m,L0=185.94/10.0=18.594m
消毒接触池采用2廊道,则消毒接触池池长为L=L0/2=9.297m ⑷池高
设计中取超高为;h2=0.3m,则h=h1+h2=20.0+0.3=20.3m (九)回流剩余污泥泵房
回流污泥量为:Q1=RQ=0.6*2.066=1.24m3/s 剩余污泥量为:Q5=0.06m3/s
总污泥量为:Q=Q1+Q5=1.24+0.06=1.3m3/s
设计中选用5(3台备用)台回流污泥泵,3(1台备用)台剩余污泥泵,则回流污泥泵的流量为0.434m3/s,剩余污泥泵的流量为0.02952m3/s. (十)污泥浓缩脱水机房
第4章 附属建筑物
(1) 污水处理厂内的辅助建筑物一般有:泵房、鼓风机房、办公室、集中
控制室、水质分析化验室、变电所、机修间、仓库、食堂等。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应根据方便、安全等原则确定。
如:鼓风机房应设于曝气池附近,以节省管道与动力;变电所宜设在耗电量大的构筑物如泵房等附近。化验室应设在综合楼内,远离污泥堆厂、机器间和污泥干化场,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
办公室、化验室等均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适当距离,并应位于处理构筑物的夏季主风向的上风向处。
操作工人的值班室应尽量布置在使工人能够便于观察各处理构筑物运行情况的位置。
(2) 道路、围墙、绿化带的布置
通向一般构(建)筑物应设置人行道,宽度1.5~2.0m;通向仓库、检修间等应设车行道,其路面宽为3—4m,转弯半径为6m,厂区主要车行道宽5~6m;车行道边缘至房屋或构筑物外场面的最小距离为1.5m。
污水厂布置除应保证生产安全和整洁卫生外,还应注意美观、充分绿化,在构(建)筑物处理上,应因地制宜,与周围情况相称;在色调上做到活泼、明朗和清洁。应合理规划花坛、草坪、林荫等,使厂区景色园林化。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第5章 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
5.1 平面布置设计
1、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原则
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建筑物,在作平面布置时,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要求和水力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它们在厂区内平面的布置,应考虑: A.贯通连接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管、渠,应便捷,直通,避免迂回曲折。
B.土方量作到基本平衡,避开劣质土壤地段。
C.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以保证施工要求,一般间距要求5~10m,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如消化池,贮气罐等,其间距按消防有关规定执行。
D.各处理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应尽量紧凑,以减少占地,同时减少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管线长度。
E.必要时考虑预留生长设施的扩建用地面积。 2、管渠的平面布置
(1)除了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设有贯通连接的管、渠,还应该设置能够使各处理构筑物独立运行的超越管线,当某一处理构筑物出现故障时,其后的构筑物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 (2)同时还应设置事故排放管(超越管),它可超越全部处理构筑物,直接排放水体。 (3)此外,厂区内还应设有:给水管、生活污水管、雨水管、输配电线路等。对它们的安排,既要便于施工和维护管理,但也要紧凑,少占用地,也可以考虑采用架空的方式敷设。 (4)在污水处理厂厂区内,应有完善的排雨水管道系统,必要时应考虑设防洪沟渠。 5.2 高程布置
高程布置的内容主要包括各处理构(建)筑物的标高(如池顶、池底、水面等)、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尺寸及其标高,从而使污水能够沿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高程图上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比例尺一般不相同,一般垂直的比例大(取1:100),而水平的比例小些(1:500)。
1、高程布置原则
① 污水厂高程布置时,所依据的主要技术参数是构筑物高度和水头损失。在处理流程中,相邻构筑物的相对高差取决于两个构筑物之间的水面高差,这个水面高差的数值就是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构筑物本身的、连接管(渠)的及计量设备的水头损失等。因此进行高程布置时,应首先计算这些水头损失,而且计算所得的数值应考虑一些安全因素,以便留有余地。
② 考虑远期发展,水量增加的预留水头。
③ 避免处理构筑物之间跌水等浪费水头的现象,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实现自流。 ④ 在计算并留有余量的前提下,力求缩小全程水头损失及提升泵站的扬程,以降低运行费用。
第一页
合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纸
⑤ 需要排故的处理水,常年大多数时间里能够自流排放水体。注意排放水位一定不选取每年最高水位,因为其出现时间较短,易造成常年水头浪费,而应选取经常出现的高水位作为排放水位。
⑥应尽可能使污水处理工程的出水管渠高程不受洪水顶托,并能自流。
⑦污水流经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主要产生在进口、出口和需要的跌水处,而流经处理构筑物本身的水头损失则较小。 2、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
hf=V2/(C2R)*L=iL
式中:hf : 沿程水头损失,m L: 管段长度,m R :水力半径,m v:管内流速,m C:谢才系数 局部水头损失:hw=§v
2
/(2g)
式中:§:局部阻力系数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及设备计算部分计算,求得到各部分高程如下: 粗格栅:0.103m 进水泵房:2.0m 细格栅:0.078m 沉砂池:2.3m
厌氧池:0.2m 卡鲁塞型氧化沟: 0.5m 沉淀池:1.575m 接触池:0.3m
第6章 结语
第7章 参考文献
1.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曾科,《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顾夏生,黄铭荣,王占生,《水处理工程》,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金兆丰,余志荣,徐竟成,《污水处理综合工艺与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第一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