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范进中举导学案

范进中举导学案

来源:星星旅游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 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 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举行分析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庸俗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等刻画人物的写法。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知识链接】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一、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A:标加文章的段序

B:标出行文中难度、难记、难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自学检测

1、本文作者是 (朝代) 家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子 星xiù ( ) wù( )自 wǎn( )了头发 zuàn( )紧 避huì( ) tiǎn( )着 Sāngzǐ( )带qiè( ) jiè( )元 3、解释下列词语

A:现世宝: B:体统: C:文曲星: D:商酌:

E:带挈: G:兀自: F:桑梓:

二、合作探究学习

1、课文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A: B: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件,用四字短语概括。

3、这篇小说,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简要的谈谈你的看法。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学号:

一、看我“七十二变”。 (一)胡屠户的变化。

1、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 贺礼: 动作: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 2、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二)、乡邻们的变化

1、乡邻们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

2、邻居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三)、张乡绅的变化。

1、中举以后的范进终于出人头地,一扫过去的懦弱潦倒,逆来顺受,连张乡绅也来拜访他了,看看张乡绅前后有何变化?

2、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3、他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二、课堂小结:

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 ,对无钱无势的人 。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地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么,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先自行分析 【布置作业】

自行分析范进的形象。

《范进中举》第三课时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

1、检查第一学时的文学常识。

2、研读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一、自主学习:思考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分别是?

二、合作探究学习

1、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中举前后的变化,试填写下表: 内 时 间 比 较 中举前 容 比 较 生活环境 社会地位 处世态度 中举后 3、文段写范进喜极发疯的目的是什么? 11、结合本文,思考范进中举而“发疯”,其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检测

.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

范进逆来顺受,甘受屈辱,孔乙己自视清高、孤芳自赏;范进世故虚伪,孔乙己迂腐善良;范进中举之后成为统治阶级,享受荣化富贵,孔乙己连秀才也没考上,最后被打折了腿死路一条;范进中举后,周围人巴结奉承,送钱送银子,孔乙己一生遭人嘲笑,掌柜最后记得他还是因为他欠了酒钱。作者的态度:吴敬梓对范进以批判为主,鲁迅对孔乙己有批判,也有同情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学号:

一、看我“七十二变”。 (一)胡屠户的变化

答: 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 1、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二)、还有乡邻们的变化。 答:中举前,范进乡试两天,母亲和妻子饿了两三天,中举那天,范母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也只能由范进去卖鸡救命,可见中举前乡邻们对范进一家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中举后,有拿鸡蛋来的,拿白酒来的,背了斗米来的,捉两只鸡来的。

2、邻居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答: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三)、张乡绅的变化。

1、中举以后的范进终于出人头地,一扫过去的懦弱潦倒,逆来顺受,连张乡绅也来拜访他了,看看张乡绅前后有何变化?

答: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之前的表现,“一向有失亲近”,可见中举前他对范进不屑一顾,中举后,送钱又送房子。

2、默读范进与张乡绅会面的内容,思考其中的称谓,以及范进得到的财富。 答:称谓:世先生,晚生,世弟兄,弟

财富:五十两银子 三进三间的空房一所

3、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道貌岸然 老奸巨滑 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4、他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答: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极力巴结奉承,冷漠无情。二、课堂小结:

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 ,对无钱无势的人 。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地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么,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先自行分析 【布置作业】

1、自行分析范进的形象。

板书设计两类人物变化:范进: 苦苦挣扎------------喜极而疯 胡屠户: 恶语训骂------------阿谀恭维 乡邻: 不予理会-------------送酒送肉 张乡绅: 不识范进------------ 送银送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