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l语J频J道 2008/12 了吗 说话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 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说 话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 如地回答考官的问题而被拒之门 畏惧心理,树立敢说话的意识。当 然,要想让学生说起来,而且说的 又不是废话,我们就应做到“激”。 所谓激,就是激励、鼓励。尽量调 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让学生有一种表现欲,使学 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说话的 主体。在这个时期我们不必对内 外;我们喜欢的某明星,面对记者 的话筒不知所云而大煞风景。这 些充分说明,他们的语言缺陷不 能不说是学生时代训练不足所造 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虽然我们不 能用这一点来衡量你一节课的好 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人在 表演,是你这节课最大的败笔。所 以我在这里想问一问所有的同 行:这节课,你让学生说了吗? 到底该如何安排学生说话 呢?根据学生心理生理、认知水平 及语文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我 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阶段实施说 话训练。 容上作太多的要求,但可以根据 不同的起点,提出相应的要求, 并逐步提高。如第一步,创设一 个良好的口语氛围,让学生读典 型的文章或读自己预先写好的 演讲稿,照本宣科,但必须声音 洪亮,表达清楚。这是培养学生 敢于讲话的胆量,激发兴趣;第 二步,学生可以准备好稿子,但 生是说话能力的发展时期,我们 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应对能 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 际交流的素养。 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 状是存“文”而废“语”、重写而轻 说,教师对写的数量、方式与读的 关系等,都能做到胸有成竹,安排 有序,而且有案可稽。至于听说的 训练则未能与读写训练同样重 视,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 提高,致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听说 能力较差,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 对人才多方面的要求。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 某大学生在应聘时,由于不能自 上台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 音和手势姿态相结合,力争有感 染力;第三步,即席讲演,给一个 话题,能在瞬间想到要大概说些 什么,然后大胆地说出来,做到 不停顿。这一阶段,学生肯定会 说出阶段——激 说出阶段是说话能力培养的 初始阶段,其核心是扫除学生的 一、闹出许多的笑话,对于缺点我们 要婉转地提出,对于优点我们要 大力地表扬。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 快速入境,身临其境地体会那股 浓浓的眷恋之情,从而激起情感 那些看似平实的语言与作家深厚 的文化底蕴及关心苍生、为民请 所以这次教学分析第二个问 题时,我借助已学过的《江南的冬 景 B一课,引发学生回忆郁达夫 在文中选写了哪些江南的冬景、 选择的原因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 技巧,从而让学生自觉地运用前 面学过的知识来思考当前的内 容。这就是温故而知新。 这个改进的教学流程还存在 不少细节需要调整,比如在教学 步骤的转换上可以再自然些,学 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还可再融洽 些等等。 共鸣,引发学习兴趣。原本的视频 放出来后让不少学生的注意力都 集中于那些生动的画面上,而在 下面的研讨中他们就显得打不起 精神。也许上完这节课,再放映视 频作为欣赏还是可行的。 然后,把教学流程的第二个 步骤与第一个互换。 学生阅读文章后基本上能找 出优美的语句,但对大部分学生 命的历史使命是密不可分的;介 绍其作品《骆驼祥子》时举小说中 大家熟悉的语句让学生悟出本文 语言同样朴素、自然,带有京腔儿 的特点;讲述1936年的中国及北 平局势,让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 间流露出作者忧心如焚的心情和 结尾处作者深情的呼唤。 最后,鼓励学生对文中某些 语句声情并茂地诵读、领悟,甚至 背诵下来。 来说,要具体说出那些语言美在 何处,却是一难题。所以我先让学 生读课文,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 再穿插作家作品以及写作背景的 介绍。 另外,前一次教学的第三个 步骤对文本的研讨并没能足够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前半段时间课 《想北平》这篇课文我已多次 和学生一起学习,每次学完总有 些不同的体会,若坚持新课程的 理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堂气氛活跃,而后半段则略显“冷 清”,尤其对第二问有些同学似乎 懒于思考,这样使学生的主体作 用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不 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通州市刘桥中学) ・例如,提及老舍被授予“人民 艺术家”的称号,让学生理解本文 谨文教学 夫 25・ 2oo8,12 教f材f研l讨 了。”此处是写妈妈不见了孩子, 非常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与时 俱增,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 因此嗔怪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坏孩子?”妈妈问在先,孩子 答在后:“我不告诉你,妈妈。” “我”撒起娇来,为自己能给妈妈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文学家 泰戈尔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被 选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基本规律。 做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 密,体现了“我”的调皮、可爱,对 母爱的回报不图夸奖。这本来是 “我”回答妈妈的话,而译文中却 是“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 话了”,这里的“你”是指妈妈,如 此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变成了 妈妈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从此句来看,则是“我”问在先, 而妈妈回答在后,明显与前文的 意思矛盾。我认为此处译成“这 首先,在译文中有这样一句: 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翻译者 是郑振铎。郑振铎是我国著名的 翻译家,他的翻译水平应该是很 高的。但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 《金色花》译文存在着两处错误, 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因此斗胆写 出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翻译作品应该力求体现原 作的风采,力求文辞优美,同时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 响。”我认为这句话存在语法错 误,在语义上重复。“暗暗”的意思 是“在暗中或私下里,不显露出 来”;“匿”的意思是“隐藏,不让人 知道”,“匿笑”释义为“偷偷地 笑”。很明显,“暗暗”与“匿”语义 重复,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基 本规律。 其次,译文的最后两段前后 还要做到语句通顺,符合汉语的 基本规律。尤其是选入语文教科 书中的范文,更应该符合以上的 要求。而在《金色花》的译文中却 有两处内容违背了现代汉语的 二、说顺阶段——巧 说顺阶段是说话能力培养 不合逻辑,同样不符合现代汉语 语法的基本规律。最后两段是这 样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 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 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的伟人志士,也可讲世俗生活里 的凡夫俗子……总之叙事要求 情感投入,情境合一;议论要求 旗帜鲜明,一语中的;说明要求 条理清楚、准确科学;抒情自然 真挚,具有感染力。这种巧,除了 教师的讲,还需学生在训练中慢 慢地摸索。 三、说美阶段——精 就是我同你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更恰当一些。 以上看法是我在教学中的个 人之见,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同 行指正。 (作者单位:平度市长乐中学) 么的刺耳,在她说来是多么的动 听,其原因,就是她比他会说。要 的第二个阶段,其核心是提高学 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技巧,并适 当训练声音运用的技巧,尽量使 话语保持准确通畅。如果第一阶 段训练到位的话,我们就可以在 说话的内容、表达的方法、声音 的运用上做出要求。这就需要我 们以“巧”取胜,可以根据学生的 素质,安排各种说的训练,如连 词说话、看图说话、介绍新闻、影 视评论、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前 三分钟演讲最适合学生,效果也 做到“精”,在语言上,要求立意新 颖深刻,文采飞扬;在声音上,能 灵活自如地发音,准确地表达自 己的感情,较好地调动和感染听 说美阶段是说话能力培养的 高级阶段,其核心是在声音、语 言、情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和 实践,最终使说话者表情自然、体 态大方、声音动听、语句优美,这 也是说话能力的最高境界。这就 众的情绪;在情态上,举止得体, 表情自然而富有变化,能用随机 应变的表情、体态、手势来增强话 语的表现力。只要我们严格地要 求,持之以恒,学生一定能够有精 彩的表现。 说话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 最为明显,演讲的题材可以让学 生自定,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天 文地理无所不含:可以是有教育 意义的奇闻逸事,也可以是富有 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可以讲事关 国家的前途大事,也可讲极为平 常的生活琐事;可以讲彪炳千秋 ・要求我们在巧的基础上更进一 步,在“精”上下工夫。这里的“精” 指精练,也指精彩。俗话说:“会说 的让人笑,不会说的让人跳。”或 许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问 题,同样的一件事,在他说来是多 夕的事情,正如我上面讲的三个 阶段,它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 程,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百 灵鸟”,要想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 和谐,请时刻记住:这节课,让你 的学生开口说话! (作者单位:灌云县苏光中学) 26・ 谨文承学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