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常用方法综述
【至教师研究者】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误区
1. 注重理论依据,但限于对宏大理论的简单套用
举凡注重理论探讨,但不能致力于提炼高度概括力的学科范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能由之归结出新的理论问题和结论,不能将之自觉融入先前积累的理论知识之中,进行理论创新。
2. 热衷教育实验,但疏于对实验现象的理性思考
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实验验证假说作为方法论核心。究其原因就是想通过采用因果定律来构建教育世界,这即使是在该领域特有的研究方法——“开发研究”中也是如此。如开发某种教育方法、教育工具、学习课件时,人们势必会产生验证其效果的这一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常就用实验对比的方式来验证教育工具和学习课件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但是从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只不过是为了对其有用性赋予表现力,或对其客观的效果进行的一种修饰,希望得到他人认可而做出的努力罢了。为什么呢?因为格根早在1998年就曾指出,“所有的假说,在适当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进行实证的。”
3. 熟练某种研究方法,但盲于对个别方法偏好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特点和适用范围,不能为了方法而使用方法。而且,不同研究方法之间存在互相融合和补充。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常常提到可能使用的几种方法,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往往只是形式单一的方法。
4. 熟悉一般研究方法,但蹩于对专业方法把握
子课题组基本掌握了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两种方法,但是,对于内容分析法、应答分析法、开发研究法等专业研究法可能没有完全掌握甚至闻所未闻。
二、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1. 意义
文献研究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大量的文献信息,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
2. 操作过程 文文 文献献 献检阅 综索 读 述
注:文献阅读应关注研究方向、研究专业和研究领域三个方面。
文献综述说清楚三个问题:一是自己的“核心观点”及其选题的由来;二是国内外与这个课题有关的研究进展;三是自己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二)调查研究法 1. 意义
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2. 操作过程
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以问卷调查为例介绍操作过程。
明确调查目的 1. 从目的出发 2. 估计可能的阻碍因素 3. 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确定问卷的内容 1. 个人基本资料 2. 态度问题 3. 行为问题 编制问卷 1. 初步拟定问卷的题目 2. 问卷题目数量的控制 3. 回答问卷时间的控制 问卷的试用与修改 1. 问卷的试用 2. 问卷的修改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 问卷的发放 2. 问卷的回收 (三)实验研究法 1. 概念
教育实验是指研究者依据一定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主动操纵研究变量,并对非研究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的控制,观察结果,从而检验研究假设的一种实践性和教育性的研究活动。
2. 实验研究法的步骤
提出课题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实验计划→整理分析数据→研究实验结果→撰写报告论文→成果评估鉴定→推广应用成果
(四)行动研究法 1. 概念及意义 林崇德老师指出: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质,为提高教育质量所进行的一种反思的研究。
2. 适用范围
学校教育体系改革的实验与研究; 学校课程改革与研究;
教师组织的工作效率研究;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的研究; 教师教学态度、动机及价值观研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研究;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研究;
发展、提高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研究;
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来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 协调处理师生关系的研究。 3. 主要特点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以研究与行动的结合为表现形式; 以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 4. 操作过程
(五)观察法 1. 概念及意义
观察法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指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一种实地研究的方法,是一种侧重于定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在课题研究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比如,有几所学校申报的课题是“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在开展研究时就要采用观察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行为进行观察。
2. 操作过程
实施观察并记录 明确观察目的 选定观察对象 制定观察计划 整理观察记录 分析观察资料 撰写观察报告
(六)经验总结法 1. 概念及意义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2. 操作过程与要点
(1)要注意经验的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七)案例研究法 1. 概念及意义
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2. 操作过程与要点
(1)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2)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3)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
(4)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八)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
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