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 三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史万红
(本试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
一、积累与运用。(含1-7小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①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在阅读中,使我们初中生在有限的人生阅历中得以成长。
②读小说,不仅让我们在人生百态中触摸世界,并且在世态炎凉中感悟亲情友情。九上小说单元的人物形象久久回荡于我们的脑海,令人难忘。细脚伶仃圆规似的杨二嫂那声嗤笑,.深深拨动我们的心弦;中年闰土灰黄的脸,满脸的皱纹,那一声“老爷”,令我们每一位读者感伤不已;于勒当初行为不正,老来生活拮据,狼狈不堪。若瑟夫却在心底呼唤了一声“亲.叔叔”,让我们感动万分;祥子在烈日与暴雨下拼命,让我们唏嘘不已。
③读游记,让我们领略山川的秀丽,参悟自然馈赠的哲理。在《鼎湖山听泉》泠泠淙淙.的水声中,我们领悟生生不息;在《林中小溪》中,我们看到分道扬镳的小溪,终于欢快的.汇聚在一起,实现了共同的目标。在《飞红滴翠记黄山》如诗般的解说词中,我们领略了黄山的种种奇观。
„„ 1.
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嗤笑 ( ) (2)拮据 ( )(3)泠泠淙淙( )(4)分道扬镳( ) ....3.第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每组词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攒聚 褒砭 孕育 玲珑剔透 (2)恍惚 萧瑟 阴晦 消声匿迹
(1) 改为 (2) 改为 5.仿照前面句子的样式,在划线处仿写一个与前句意思连贯的句子。(2分)
如果天空不宽容,容忍不了风雨雷电的一时肆虐,何来它的辽阔之美;如果时间不宽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时虚掷,何来它的延续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大海不宽容,容忍不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何来它的深邃之美。 6.有关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A.《诗经》又称《诗三百》,包括《风》《雅》《颂》,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和《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学习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
C.莫泊桑是法国的短篇小说家,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称为 “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散文 《济南的冬天》、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7.按要求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3)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诗经》中出现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关雎》中写道: “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蒹葭》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那位女子行踪飘忽不定,但是男子追逐的执着之心不变,可见这位女子颇具魅力。
(8)“雪”是气象物候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字,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雪”字的连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含8~23题,共4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第8题,3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 有人评价“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写“愁”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甲】
①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汪然出涕曰 ( ) (2)竭其庐之入 ( ) ..(3)谨食之,时而献焉( ) (4)小子识之 ( ) ..10.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2分) ..A.也:何为不去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B.而:而乡邻之生日蹙/而吾以捕蛇独存。 ..C.之:君将哀而生之乎?/渔人甚异之。 ..D.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3分)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第①段采用对比手法,反映了百姓的痛苦生活。请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相关内容并填在ABC三处。(要求: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乡邻 蒋氏 B 13.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乙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1分)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Huyan C 一年受到两次死亡威胁 可以放心地睡下 不是死亡就是辗转迁移 A
①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前,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摆在桌子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②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③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巾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④可据我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⑤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可以有教养。
⑥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都差距。在干净的教室,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有小婴儿的场合,你不会旁若无人地点燃香烟;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中。 ⑦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⑧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作“不给别人添麻烦”。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⑨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得多,也可持续得多。
⑩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11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
(——摘自《意林》2015年5月,有改动)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第②段中提到,“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这”指的是什么?(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选文观点,谈谈你对链接材料中这位朋友观点的看法。(2分) 【链接材料】
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拼命转动菜台,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抢,大人根本没办法伸筷子。我问朋友,你不管管孩子?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
(于丹《你可以不是豪门,但是要有门风与涵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3题。(13分)
半本书里读人生
隋明照
①我喜爱读书,对文字产生兴趣,从半本书开始。
②很小的时候,看到妈妈的柜子里有个红绸布包裹,我一直好奇那里收藏着什么珍贵的东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了那是一本书,粉红色的封面上,两个孩子手拿小
壶给一棵树浇水。书缺边少角,破损得厉害,字里行间圈圈点点的标记都有些模糊,而且后半部分残缺,是半本书。
③半本书中每一篇文章前插有一张黑白照片,文章叙说的是照片人物的童年故事。开篇老舍的故事着实打动了我,我也因此对这半本书爱不释手。从暗淡发黄的纸页里,我了解到老舍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就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阵亡,母亲靠为人洗衣服做针线活供养他和哥哥姐姐,老舍在苦难中体味人间冷暖,养成坚韧向上的性格,从小刻苦读书,后来成为人民艺术家。
④我还看到杨沫反对封建家庭包办婚姻,奋力逃出牢笼,投身革命,最后写出《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成为著名女作家„„这本由茅盾题写书名,讲述作家童年故事的书,从目录里可知还包括郭沫若、丁玲、冰心、臧克家等作家的人生故事,可惜书读到一半无以为继了。
⑤一天,妈妈给我讲了这书的故事。
⑥妈妈的老家在塞北一个深山里,她在与我一样大的时候,因为贫困无法读书,可妈妈喜欢读书,天天惦记书本。一天,她看到村里卖日用百货的小商店里摆放了几本小书,其中一本叫《我的童年》,妈妈喜欢极了。此后的日子里,她天天到大山里采摘玫瑰花瓣,晒干了卖钱。在野玫瑰的针刺丛中妈妈采了半个月的花,终于有钱买下这本书,如获至宝。可在那个秋天,寒霜来得早,还不到中秋,山冈上的庄稼就快被冻死了。村民把麦秸草背到山上,深夜在庄稼地边点着麦秸抗霜,妈妈则在火光前看书。夜太深,疲惫的妈妈睡着了,书掉到火堆边烧起来。等她发现,书已经被烧掉了大半。
⑦《我的童年》是妈妈平生买的第一本书,从书里,她看到那些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人们,生活中遭遇到坎坷和不幸,却从未向命运低头。他们不被苦难打倒的精神,给了妈妈与命运抗争的极大勇气,她下决心回到校园,课余时间上山刨草药,自己供自己读书。妈妈的半本书,给予我极大的心灵震撼,让我对生活存有一份感恩之心,令我对书本有格外的惜念之情。 ⑧我从半本书开始读起,从小学读到大学,从家庭藏书读到小学中学的阅览室,再读到大学的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在书本中汲取着养分。读书,似乎给了我另一双眼睛,让我能够从粗糙芜杂的生活中看到动人的细节;读书,也赋予我表述的能力,我把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美好,写成一篇篇文章发表,并荣获多项创作奖。
⑨大学毕业,我努力考上了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名校研究生。妈妈送我入学那天,仰望着巍峨的图书馆大楼,她真想走进去看一看啊。因为图书馆不对外开放,无奈的她只好在楼前留影纪念。镜头里,我看到她的眼里有泪花,我从那目光里,又看到了那半本《我的童年》„„
而后,每当我走进图书馆,总会想到那半本残书,它映现着妈妈那代人的苦涩,也给予妈妈挑战人生的能量;它更让我永远以感恩的情怀,面对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激励我在书山学海不懈登攀„„
(选自《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8日 11版,有改动)
19.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着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我读《半本书》,________________,以及半本书给我的影响。(2分) 20.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1. 选文第②段提到, “妈妈的柜子里放着一本缺边少角,破损的比较严重的半本书” ,破损这么严重的半本书,妈妈为什么“用红绸布珍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2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___ 23. 从文章内容看,“半本书”对我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3分)
__ 三、综合性学习。(含24~26题,共8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班级开展气象物候专题,请你积极参与其中:
24.小组之间开展“气象物候” 成语活动,请你写出两个与气象物候有关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据昆明信息港2015年11月1日报道,已有5000余只海鸥着陆海埂大坝。现场,很多人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面包投喂海鸥,但是从专家处了解到海鸥要吃特制的鸥粮才行。请你劝说打算去海埂大坝的爷爷,不要擅自带食物给海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有同学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他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4分)
“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雁”的文化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的文化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作文请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7.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一:请以“有你相伴,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亲爱的同学,当你还在牙牙学语时,你的小脑瓜里已装满了小问号,它们会一个个冒出来:天为什么这么蓝?草为什么这么绿?冬天里小狗没有衣服会冷吗?„„你也就在这一个个的问号中渐渐地长大。
问号里有困惑,也有发现;问号里有泪水,也有笑声。
问号把人类从荒蛮带向文明,问号把人类从陆地带向蓝天,带进太空„„
请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5—2016上学年期中考试
初 三 语 文 试 卷 答 案
一、
积累与运用。(含1-7小题,共22分。)
1、间架结构不合理酌情扣0.5~1分,每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2、chī jié líng biāo
1在阅读中,我们初中生在有限的人生阅历中得以成长。3、○(或:阅读,使我们初中生在有限的人生阅历中得以成长。)
2读小说,不仅让我们在人生百态中触摸世界,而且在世态炎凉中感悟亲情友情。 ○(或者关联词换作:不但„而且;)
4、(1) 砭 改为 贬 (2) 消 改为 销 5、例:如果宇宙不宽容,容忍不了星座裂变的一时更替,何来它的神秘之美。 6、B(《野草》是散文诗集,《彷徨》才是小说集) 7、(1)无可奈何花落去 (2)窥谷忘反 (3)老骥伏枥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屋舍俨然 (6)千树万树梨花开 (7)窈窕淑女;所谓伊人
(8)例如: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
天八月即飞雪。
二、阅读理解。(含8~23题,共40分) (一)诗歌赏析。(第8题,3分。)
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无形的愁绪写得具体形象(1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把“离愁”比作可以剪断、可以整理的丝缕,但是这种愁绪是剪不断、难以理清的,可见离愁之纷繁、难以解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把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可见愁绪之多,绵延不绝。(具体分析1分。)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9~13题。(13分) 9、(1)眼泪(2)收入(3)喂养(4)记住 10、B
解析:A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词,表示肯定。 B(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C代词,指的是“我”;代词,指的是“”这件事D介词,“用”;介词,“因为”。 11、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 (“则”“斯”“役”“未若”“复”“赋”“甚”各0.5分,扣完为止)
12、示例:A.三代人六十年长居此地B.受悍吏侵扰 不得安宁C.天天面临死亡的威胁(符合题目要求,意对即可)
13、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2分。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险”(猛虎伤人)各1分。字数不同,意思对得1分;字数相同,意思对,但结构完全不同,得1分。)
附 【乙文】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1分) 14、教养,就是让人舒服。
15、“这”指的是余世维每次习惯于离开酒店前尽量把房间恢复为进来时的样子这种行为。 16、引用名人事迹,提出中心论点(1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17、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1分),举了同事在飞机上吃完飞机餐之后用餐巾纸盖在垃圾盘这一事例(1分),真实具体的证明了“教养,就是让人舒服”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
18、朋友的孩子只顾及自己的舒服,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是一种没有教养的表现。(1分)就如选文结尾段所说,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是教养。而朋友的孩子只顾自己吃饭,影响了他人吃饭,朋友孩子的行为已经让别人不舒服了,这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而朋友却认为这是个性,不能压制,是错误的。任何个性的张扬都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3题。(13分) 19、半本书;(1分)母亲讲半本书的故事。(1分)
20、本文题目是“半本书读人生”,第一段开篇点题。(1分)“半本书”,让人好奇不已,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
21虽然这本书“缺边少角”“破损的严重,圈圈点点”,而是只有半本,但是这本书是母亲在野玫瑰的针刺丛中采了半个月的花,卖钱才得来的书,对于母亲来说,来之不易,(1分)同时,这是母亲生平买的第一本书,所以虽然被烧去了半本书,但是十分珍贵,(1分)所以用红绸布包着。同时,正是这本书中的人物激励着母亲抗争生活中的困难,最终重回校园。
所以,这半本书,对于母亲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1分)
22、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答出任意两点给1分)。“仰望”、“留影”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母亲对巍峨的图书馆大楼的无限羡慕与向往。“想进去看看”,“无奈”等心理描写表明母亲对书的热爱以及自己年轻时候没能有很多书的遗憾,不能进去的一种遗憾之情。“眼睛里的泪花”可见母亲的失望与遗憾。(结合词语具体分析2分。)
23、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比较富足的生活,用感恩的心来看待现在的生活;让我格外热爱读书,读了很多书;书中人战胜困难的精神激励着我不懈攀登;母亲亲身的经历鼓励着我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答到三点即可给3分) 三、综合性学习。(含24~26题,共8分)
24.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草长莺飞(与气象物候有关即可) 25.爷爷:我从报纸上听说,海鸥也吃特制的食物,如果吃了非特制食品,可能会生病。要是海鸥逐年减少,或者不再来昆明了,真是可惜啊。爷爷,你说是不是?(称呼0.5分,劝说有理有据1.5分。)
26. “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表明季节是秋天;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时光易逝;漂泊之苦„„(答到任意两点2分。)
“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 ;表明春日的美好;感慨世事变迁;感慨时光不再,年华流逝„„(答到任意两点2分。)
四、写作。(50分)给分参考中考标准(往年考试,中考作文4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