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Na 23 Al 27 Fe 56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用化学品包括化肥、农药等,它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至关重要
B.氮氧化物排放会造成酸雨、水体富营养化、臭氧增加、PM2.5值增大等,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是提高空气质量的一个关键
C.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深处发现了天然的氮化硼(BN,具有高熔点、高密度、高硬度等特性),它可能是原子晶体
D.用“撕裂”的方法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石墨烯),用这种方法从C60、金刚石等碳单质中获得“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也将成为研究方向 8.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6种溶液的pH:
溶质 pH CH3COONa 8.8 NaHCO3 Na2CO3 11.6 NaClO 10.3 NaCN 11.1 8.3 下列推理可能错误的是 ...
A.常温下电离常数:Ka(HClO) > Ka(HCN)
B.相同条件下结合质子(氢离子)能力:CH3COO- > HCO3- C.H2CO3+Na2CO3==2NaHCO3 D.CH3COOH+ClO-==CH3COO-+HClO
9.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X Y Z W 相关信息 X的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里层电子数的2倍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 Z和Y同周期,Z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原子半径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5,中子数为13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是 ...
A.X元素和Y元素有可能形成电子式为:
的化合物
B.Z、W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学式为WZ2的离子化合物
C.X和Z形成的化合物中,X原子和Z原子的个数比不可能为1:3 D.X、Y、Z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Z对应的酸性最强 10.以石油为原料制备乙醇的转化流程图如下所示:
跟上述流程图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流程图①中需减压分馏,②中需常压分馏 B. 流程图③中发生加成反应,④中发生取代反应
C. 流程图①中产物均为烃类,③中产物C2H5-O-SO3H属于酯类物质 D. 乙醇、硫酸都能够使蛋白质变性,都可用于皮肤消毒 11.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把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验证SO2的漂白性 B.用碳酸钠溶液可以将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鉴别开来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大
D.实验室中用容量瓶、托盘天平等仪器可配制浓度为0.1000mol·L-1的NaOH溶液 1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知氧化性:Cr2O72->Fe3+,设计了盐桥式的原电池,
见下图。盐桥中装有琼脂与饱和K2SO4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烧杯的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
B.乙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r3++7H2O - 6e- = Cr2O72-+14H+ C.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b到a
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错误!移向乙烧杯
13.已知,某溶液中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5种(忽略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
K+、Cu2+、Al3+、Fe2+、Cl-、CO32-、NO3-、SO42-,且5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为了进一步探究该水溶液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紫色火焰。 ②另取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③另取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u2+离子 B.原溶液中不含K+、Al3+、CO32-等离子 C.根据步骤②只能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NO3-离子 D.步骤③所得到的白色沉淀共有2种钡盐
26.(14分)据文献报道,在实际反应中铝热反应的产物成分较复杂。某课题组对铝热
反应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将Al和Fe2O3按一定比例混合,高温条件下反应。经成分分析,发现主要得到甲和乙两种产物。甲由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构成;乙是一种金属合金(金属互化物),取该合金粉末2.47g,滴加足量浓NaOH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得固体。再将所得固体在空气中充分加热、灼烧得红棕色粉末1.60g。
(1)写出甲中阴离子的电子式 ▲ ,乙(金属互化物)的化学式 ▲ 。 (2)甲的晶体是耐高温材料,用甲材料做成的坩埚,不能用来熔融NaOH,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
(3)右图表示室温下相同组分的乙合金分别在两种不同的酸中的腐蚀情况,由图可
知,乙在 ▲ 酸中具有比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可能是 ▲ 。则该金属互化物在另一种易腐蚀的酸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4)研究发现铝热反应后期温度高达2000℃以上时会有极微量的Al4C3生成,Al4C3
遇水会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的分子式为 ▲ 。
27.(15分)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燃料,甲烷可制成合成气(CO、H2),再制成甲醇。
(1)现代工业采用甲烷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其反应式为: CH4(g)+ 1/2O2(g)=CO(g)+2H2(g)△H1= -35.6 kJ/mol 试判断常温下,上述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 。(选填“能”或“否”)。
有研究认为甲烷部分氧化的机理为:
CH4(g)+2O2(g)=CO2(g)+2H2O(g) △H2=-890.3kJ/mol CH4(g)+H2O(g)=CO(g)+3H2(g) △H3=250.3kJ/mol
根据以上信息写出CH4(g)与CO2(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 ▲ 。
(2)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 0.1mol·L-1的 CH4与 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
2CO(g)+2H2(g)。下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
甲烷的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其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1.0Mpa、1.5 MPa、2.5 MPa、3.5 MPa的情况。则P3对应的压强是 ▲ MPa;压强为 P4 时,在 Y 点:υ(正) ▲ υ(逆)。(选填“>”、“<”、“=”)
(3)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是:CO(g)+2H2(g) 件下,反应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①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 (填字母序号)。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化 B.CO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H3OH(g)。在一定条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化
D.有1个H—H键生成的同时有 3个C—H键生成
在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己二酸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作用,产量居所有二元羧酸的第二位。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己二酸。
已知:①最佳反应温度是45 ℃左右
②己二酸的熔点152 ℃、沸点337℃,易溶于乙醇,微溶于水。 ③本实验条件下,KMnO4氧化环己醇的反应式为:
3
+2KOH+5H2O ΔH<0
+8KMnO4 3KOOC(CH2)4COOK+8MnO2↓
④实验装置(方框A中仪器未画出)
实验步骤:
I.往仪器B中依次加入6 mL 10 %氢氧化钾溶液、50 mL水,在方框A中的仪器中加入2.1 mL(0.02mol)环己醇。装配好上述装置后,启动搅拌再往仪器B中加入高锰酸钾晶体。
II.待高锰酸钾溶解后再慢慢滴入环己醇。滴完后继续搅拌至温度开始下降。再用热水浴加热5分钟使反应完全并使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锰沉淀凝结。
III.用玻璃棒蘸一滴反应混合物点到滤纸上,测试其中是否还存有高锰酸钾,若存有高锰酸钾可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少量亚硫酸钠固体,搅拌后再测试,直到高锰酸钾完全转化为二氧化锰。
IV.趁热抽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3次,合并滤液与洗涤液。
V.用约4 mL浓盐酸酸化上述滤液,至溶液呈强酸性,然后小心加热,浓缩至约14~15 mL左右,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晶体质量为2.2 g。
(1)方框A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2)要慢慢滴加环己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步骤III中点滴实验时,根据滤纸上的_____▲_____的现象可判断混合溶液中仍有高锰酸钾存在,加亚硫酸钠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IV中“趁热过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热水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V中洗涤晶体的方法是 ▲
A.用少量热水洗涤2~3次 B.用少量冷水洗涤2~3次
C.用少量酒精洗涤2~3次 D.先用少量冷水洗涤2~3次,再用酒精洗涤 (6)实验中用环己醇制取己二酸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A、B、C、D都是芳香族化合物。D是一种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为:
已知:
(弱碱性,易被氧化)
(1)写出C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B→D有反应属于 ▲ 反应(填有机反应类型)。 (3)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经红外光谱仪测试D分子中不存在-NH2、含有-COOH等基团,写出D的结构
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团;②具有弱碱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1mol该异构体跟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可消耗2molNaOH。 (6)由A合成E的合成路线可表示如下(图中X、Y、Z表示苯环上的取代基):
写出反应1所需要的无机试剂为___▲__,反应2所需要无机试剂是___▲___,反应3所需要无机试剂是____▲____。图中Z基团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理综卷化学部分参考答案
7.D 8.B 9.C 10.B 11. B 12.C 13.B 26.(14分)
(1)
(2分) Fe2Al5 或Al5Fe2(2分)
(2)Al2O3+2NaOH=2NaAlO2 + H2O (2分)
(3)65%浓硝酸。(1分) 遇浓硝酸表面钝化。(2分)
2Fe2Al5+ 38 H+=4Fe2+ + 10Al3+ + 19 H2↑ (3分) (4)CH4(2分)
27.(15分) (1)能(2分)
CH4(g)+CO2 (g)=2CO(g)+2H2(g) △H= 247.3 kJ·mol-1(3分) (2)2.5 (2分) >(2分)。 (3)①B、C(2分) ② C(1分)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
c(CH3OH)c(CO)c2(H2),增大容器体积时,c(CH3OH)和
的值仍然等于K,所以平衡
c(CO)等比例减小,由于H2浓度不变,此时
不移动。(3分)
28.(15分)
(1)滴液漏斗(或分液漏斗)(1分)
c(CH3OH)c(CO)c2(H2)(2)反应放热,控制滴速可以避免反应混合溶液温度过高(2分)
(3)紫红色(2分) 2MnO4-+3SO32- +H2O =2MnO2+3SO42-+2OH-(2分) (4)防止己二酸钾结晶析出(2分)
洗出固体残渣表面的全部己二酸钾(2分) (5)B(2分) (6)75%(2分)
29.(14分)
(1)氨基(1分)、羧基(1分) (2)取代(1分) (3)
CH3+Cl2
CH2Cl+HCl(2分)
(4)(5)
(2分)
(还有间、邻位两种,各1分,共3分)
(6)浓硫酸和浓硝酸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铁和盐酸 -COOH(各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