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怀医生:论医学人文关怀的全面性

来源:星星旅游
垦 望塑 医学与哲学2013年10月第34卷第10A期总第486期 关怀医生:论医学人文关怀的全面性* 王 或① 尹 梅①△ 摘要:长期以来,理论界反复深入地研究了以患者为对象的医学人文关怀,但缺少对于以医生作为人文关怀对象的研究。 现实中,随着患者对于医生角色期许的不断提高,医生的职业环境愈发艰难,从满足基本人性需求与理顺医患关系等多个 维度分析,对医生进行适当的AJ=关怀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也是实现患者人文权利的前提。这种关怀的实现需要更 为明确并得到切实履行的政府责任、宽容型社会的建立以及医生个人技术水平与医德素养的提高作为共同的推力,以此 实现“医乃仁术”的医学人文理想。 关键词:医学人文关怀,医生角色,宽容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R—O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3)10一o035一O3 。yJN Mei.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Care Doctor:On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Medical Humanities Concern WANG and Social Sciences,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1,China Abstract:For a long time,theoretical scholars made thorough researches on the topic based on patients,but,except doctor.In reality,with increase of the hope from the patients,the doctors’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becomes harder and harder.A proper humanistic care for the doctor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ccording the analysis from many points such as the basic human needs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s and doctors.It is also a prerequisite to realize the human rights of patient.This care requires responsible government。inclusive society and doctor individual skill and ethics literacy levels improving as a common thrust.Meanwhile,“medical is dedicated”,this medica1 humanistic ideality could be promoted to realize. Key Words:medical humanities concern,doctor’S role,forgiving society 近年来,越来越强烈的呼声要求医生利用医学技术 治疗患者身体疾患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但这 些呼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患方对医方的诊疗仍不甚满 意,而更多医务人员也对现行的职业环境抱怨重重;医 仅要具备披荆斩棘的勇士气概,更需心思缜密、审慎而 行。医生被公众寄予了无限的厚望:不仅要有起死回生 的妙手,还要拥有布道者的仁心。他们希望医生不但要 在技术上达到至效,还要在人格上达到至真、至善、至 美。而现实却是由于医改的往复、医患关系的纠结、媒 生所应具备的医学人文精神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的人文 现实有脱节的怪象。也许,还原医生亦是普通人的角 色,在要求医生对患者以同理心相待的同时,患者甚或 普通大众也能以此心态包容医生,这将为缓和紧张的医 患关系开辟一条别样的路径。 1 公众对医生的角色期许与人文关怀 体的不当介入、制度的缺失等众多因素的纠缠,使得公 众一方面期许医生扮演“牧师”的角色,一方面对医生 苛刻的批判——仿佛医学发展到了今日已完全等同于 技术。技术泛化与人性缺失成为了医学的代名词,稍有 不慎,从道德至技术,医生的各个层面都会聚满大众的 口水。医生,不再是神坛上的白衣天使,而是被夸张为 泯灭了人性与丧尽天良的妖魔。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使 得适时地反思变得必要起来:他们不过是用自身所掌握 的职业技能,竭尽全力地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普通人。 医生这个群体,在屡见不鲜的医闹事件中,不被尊重、信 任,反而被辱骂、殴打,医生的职业风险已经从原有的职 1.1公众对医生的角色期许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 益之信条,并禁止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愿以此 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希波克拉底誓 言》中的这段经典表述成为千百年来患者对医生的角色 期许。生命的危机和转机在转瞬之间,这个危机与转机 就是生死线,医生的生活就踏在这条线上。这样的重压 让每个医生在履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的责任时,都不 ①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基金项目:联合保险经纪集团2012年度医疗卫生风险管理服 业本身转移到了人格甚至人身,近年来发生的“王宝沼 事件”、“李梦南事件”都说明了这一问题。以这样的角 度看,他们已同被病痛和医药所困的普通人一样,也成 为弱势群体。作为医生,他们也需要公众给予理解和包 务体系科研项目“医疗机构风险控制教育培训体系研究”,项 目编号:LHYLFXZD2O12O6 △通讯作者,E-mail:dryinmei@163.corn Medicine and Phi|osophy。Oct 2013.Vo1.34。No.IOA.Total No.486 容,他们在以自身的职业操守给予患者温暖的人文关怀 时,也渴望社会大众给予自身人性的关注。而这种反思 恰如公众从最初到现今仍在进行的对医学的人文性的 反思一模一样。 堕皇!堡堡兰 奎羞:堕 全耍壁二三 塞蔓 医学与哲学g01 3年10月第34卷第10A期总第486期 1.2公众对医生的人文关怀 20世纪50年代,医学领域出现的辅助生殖技术、 呼吸机和透析机的应用、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二战时期 纳粹德国和日本进行的灭绝人性的医学研究等一些重 要的历史事件,直接引发了人们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关 注_】]。这种关注在当代技术主义反思的语境下,医学更 有了一个饱受责难的话题,那就是生命碎片化l2]。多元 因素的掺杂使得社会大众似乎更愿意仅从患者的角度 来考量现在的医学发展和医生的角色。长期以来,患者 是诊疗活动中没有话语权的弱势群体,医生从始至终都 将患者定位于一个出现了故障的生物机体,仅仅去关注 患者的病,而忽视了对一个整体的、有着社会性的人的 心理的、情感的关注。“看病难,看病贵”,医院唯利是 图,让公众对医生怨声载道,常有见死不救的情况被媒 体披露,造成了医疗卫生系统在公众心目中的负面形 象,紧张的医患关系一触即发。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 医生的指责,医生不仅没有得到的患者及公众的理解与 包容,更遑论充满温情的关怀,反而成为了众矢之的,陷 人了无所适从的困境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无可厚非, 这原本就是医学的价值体现。但作为一门不仅是科学, 更是艺术的学科口],是否也要考虑对救死扶伤的承担 者——医生,倾注一分人性的关怀,使其在医学抽象的 人文理想与具象的人文现实之间寻求到一个可平衡的 支点,从而更好地实践医乃仁术的医学承诺? 2 医生需要全面的医学人文关怀 对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的缺失成因复杂,其中最为关 键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疗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风 险性,二是当前医疗职业生态的恶化。这两方面的因素 均给医生造成很大的压力。第一方面的原因需要医学 技术不断发展来加以解决,但医学本身发展的滞后性决 定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的。 而第二方面的原因往往体现在医疗制度设计不合理,以 及由此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大型医疗机构劳动强度过大 与中小型医疗机构发展空间受限等同时并存的复杂情 境。此外,媒体的不当介入、“医闹”等恶性行为的出现, 均放大了医务人员缺少人文关怀的不良后果。这些是 我们可以着手改变的,改变的途径应当是建立全面性的 医学人文关怀体系。 2.1满足人性的基本需求 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以尊重 人的主体性、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为重点。 传统的医学人文关怀的研究,一般着意于患者,其理论 前提在于将患者定位于弱势群体。基于思维惯性,只要 医患间产生了矛盾,受到责难的便自然成了相对强势的 医生。对于医学人文关怀做片面的解读,不仅不能让患 者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反而将医生置于一个尴尬的境 地:神坛上的天使竞成了冰冷的技术践行者和设备操作 者。事实上,医生承担着超负荷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除去竭尽全力地救治患者的本职工作之外还面临职业 发展、社会责任、科研压力等多方面重压。尤其在某些 疾病通过现存的医学手段无法治愈的情况下,患者对医 疗技术的不理解以及对医疗技术的过高期盼导致医生 常常面临被指责甚至被诉讼的风险,从人文关怀对于人 性满足的基本需求而言,医生也是普通的大众,除去职 业追求而言,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也要满足基本的物质 的、精神的需求,他们所承担的压力更需要一定方式去 排解。换句话说,医学无法远离世俗生活,医生也无法 不食人间烟火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自身没有得到 更多人文关怀的医生对患者进行人文照护,人性的天平 将会失衡。当作为普通人的安全、尊重等基本需求没有 被很好的照护时,又何以要求医生把自己对患者的关怀 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呢?又何以苛求其扮演神的角色 呢?由此,医生也需要受到人文关怀,在呼唤医学人文 性的同时回馈医生人性的温暖,满足医生作为普通人的 基本需求而真正成为一个有血有肉、富有同情心的 “人”,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的医学人文关怀,才是医学 人文精神的理性提升,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医学人文 理想。 2.2理顺医患关系的必然需要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和谐医患 关系的构建又是社会各界长期探讨的热点。怎样才是 理想的医患关系?当我们梳理不同时期医学发展的脉 络时,不难发现,不论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还是现代 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越来越趋 于平等,但医生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这一定位是无法被 否定的。因此,理想的医患关系不仅需要医生满足患者 对于生命健康的需求,也需要患者及公众对医生的理解 与支持。所谓的换位思考,不仅要求医生要顾及患者的 感受,站在患者的立场面对问题,同样也需要患者能以 医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医学这片疆域里,医生有可能 成为患者的向导甚至朋友从而携手共面疾患,实现医学 的最终目标 J。由此,对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也应做更 全面的解释:对象不仅是患者,当然也包括医生。这种 关怀源自社会大众对医学的信仰,源自医生与患者的共 同努力,互相给予: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会更利于患 者的身心健康,而一个好的医生也需要患者的宽容才能 不断地成长。这样,才会让医患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 发展。 3 医生人文关怀的实现 在以医生和患者为主体的医疗实践中,满足医生的 基本人性需求,加强对医生的人文关怀是要求医生对患 者进行更好的人文关怀并最终实现医学根本目的前提。 但长期以来片面地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导致对医生 人文关怀的忽视甚至缺失。加强对医生的人文关怀不 Medicine and Philosophy。Oct 201 3.Vol 34,No 10A,Total No 486 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传统观念的转变,相关制度的 完善以及社会公众的理解等众多层面的合力推进,唯有 这样,才能满足患者对于医学人文的基本需求,才能让 医学人文的现实接近理想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医学人 文的理想。医生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提高医生待遇、改 善医生职业生态、客观公正的面对医学和医生、提供必 要的压力舒缓方式等微观方面的工作,但更需要从政 府、社会与医生自身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3.1 明确政府责任 政府应界定医生和患者的权利边界,给予医生宽松 的职业环境。《执业医师法》中虽对医生患者的权利义 务有相应的规定,但却非常宽泛且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这使得医患双方都过分强调自身的权利,而忽略了对义 务的履行。当前社会中滋生的医闹现象,就是某些不法 之徒鼓动利用患者的失衡心理而滥用权利的不良恶果。 因此,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医生、患 者的权利义务,特别要明确当权利义务无法实现时的救 济措施。作为裁判员,政府应改变当前旁观者的角色而 积极参与到调节医患关系中来,客观的维持医患之间的 平衡。当事件发生时,政府应有相应的专职人员依据有 效的规章制度去解决,不能将这种工作转嫁给医生。这 样才能为医生在制度的框架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提供 保障,才能让医生在进行符合规程的医疗诊治时无后顾 之忧,重要的是有更多的空间对患者技术治疗的同时给 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3.2建设包容型社会 和谐的社会应当是包容型的社会,和谐的医患关系 应当是包容性的医患关系,包容更为深刻的内涵是容错 而非强力的纠错。当医患关系产生矛盾时,所有的矛头 便指向了医生。事实上,我们要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理 想,不仅要求医生做出努力,作为关系主体的患者也需 要做出努力,给予医生必要的尊重、信任、宽容和理解。 这样的努力亟需提升的便是大众的意识。首先,应利用 多种手段大力普及医学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使 得公众对相关的诊疗有着基本的了解,能够分辨事情的 真伪。此外,社会媒体应有正确的舆论导向,详实客观 地报道医疗事件的真相,避免炒作等有强烈主观色彩和 有失公允的报道,逐渐改变大众对医生的成见。面对疾 患,医生在同患者保持共情的同时,还要保持足够的冷 静,因为还有下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着去救治。冷静 不意味着冷漠,但作为普通人,即便经过再严格的职业 Medicine and Philosophy。Oct 201 3,Vol 34。No 10A,Total No 486 堕兰!堡堕堂 皇 塑全亘竺二二三 堕竺 医学与哲学2013年10月第34卷第10A期总第486期 训练,也很难做到情绪的迅速转化。最后,医疗机构可 以适时以设立医院开放日、组织义诊、开设“大讲堂”等 方式加大与公众的沟通力度,让公众对医生的工作有更 直观的了解:站在人类生命的前沿去拯救生命、与疾病 搏斗的医生都会向他们所宣誓的那样尽最大的努力去 抢救,无论是那些出现意外的患者,还是那些无力回天 的患者。 3.3提高人文修养 一个优秀的医生,在掌握精湛的医学专业技术的同 时,还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这种素养是在长期的生 活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当前,部分医务人员存 在着一定的心理失衡,例如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出现在医 疗界十分正常,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存在着过多的苛 求与责备等。因此医务人员若要获得社会的关怀也应 从克服心理失衡,强化自身人文修养做起。首先,一个 医生应有善良的品质,能够尊重生命、同情生命、善待生 命。其次,一个医生要有丰富的心智生活,尊重知识与 经验。一方面,在研读探索专业书籍和专业问题的同 时,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美学等 书籍来宽阔自己的精神视野;另一方面,在日常的诊疗 活动中观察患者、体察人性,形成自己在行医生涯中的 观察、思考和体验。再次,医生要有高贵的灵魂,有高度 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建立是对于自己信仰的 追求:通过行医解除人们的病痛,增添人们精神上的信 心。这样才会祛除更多功利的杂尘而构建出严肃的灵 魂生活 J。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守住医学的疆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33. [2]王一方.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8. [3]裘法祖.外科医生与手术[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8,1 2(3): 1 63—164. [4]王一方,赵明杰.医学的人文呼唤[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 版社,2009:192. [5]恩格尔哈特H T.生命伦理学基础[M].范瑞平,译.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6:29l一300. [6]周国平.人文讲演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30—38. 作者简介:王或(1983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教,研究方向:医学伦 理学、医学沟通学。 通讯作者:尹梅(1965一),女,江西永新人,教授,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 医院管理。 收稿日期:2013—06—17 修回日期:2O13—08—24 (责任编辑:杨 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