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的测量
三极管好坏、各项参数大小,在实际中经常需要知道。对其进行测量的方法很多,如万用表判断法、XJ4810图示仪法、逐点测曲线法h\\参数测试仪等。其中常用的是用万用表判断和XJ4810图示仪测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一)用万用表粗测
我们知道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构成,因而通过用万用表测其正反向电阻,便可判断管子类型、管脚及其好坏。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判别时,首先要注意用万用表R100或R1k档测量,一般PNP型管用R 100档,而NPN型管用R1k档,对于大功率管可以用R10档测。其他注意事项与二极管相同。
l.判断三极管基极b和管子的类型
先将一支表笔接在任意一支管脚上,然后用另一支表笔分别接在其余两个管脚上,测量其 电阻值。如果电阻都很小(或都很大),那么就把表笔再调换过来测,这时电阻都很大(或者很小)。三个管脚中哪个管脚满足上述条件,哪个必定是基极b。如果黑表笔接基极b时电阻都很小,那么该三极管一定是NPN型的,反之是PNP型的。
2)判断发射极e和集电极c
按上述方法找到基极(b)后,还要判断其余的两个管脚,哪一个是发射极e,哪个是集电极c。在测量前,可先假设剩余两管脚中的任一脚为集电极c),另一脚为发射极e,然后
把黑表笔(电池的正极)接在假定的集电极c上,红表笔接在发射极e上,得到一个电阻值,然后两表笔对调,又得到一个电阻值,比较两电阻值的大小,对于NPN型三极管,电阻小时黑表笔所接的是集电极,红表笔接的是发射极,对于PNP型三极管则反之。也可用一支100k的电阻分别接在黑表笔和基极b、红表笔和基极b上,观察并记下两次测量的电阻值,电阻小的,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剩下的一定是发射极e。
假定集电极bC黑RbT-e+Ri+E-人体电阻假定射极红
(a) 测量示意图 (b)等效电路图(R手约为100K)
图1.3-3 判断三极管管脚图
上述的原理很简单,当黑表笔接集电极,红表笔接发射极时,相当于管子集电极接电源的正极,发射极接负极,表内电源通过100K的电阻给基极加上一个偏置电压,这样管子处于工作状态,即b、e节正偏,b、c节反偏,由于电源通过电阻给基极提供一个Ib电流。IC=Ib流过表头其值较大,使指针有较大的偏转,及电阻较小。这说明了管子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所以对于NPN型三极管来讲,黑表笔所接的一端一定是集电极,而另一端一定是发射极。
反之,若把集电极与发射极互换,则管子反偏,此时电流放大倍数较小,所以指示的电阻值大。
3. 估测穿透电流ICEO
ICEO电流是基极开路时,c 与e 极间的反向穿透电流,可通过测量极间电阻来判断其大小,如图1.3-4所示。对于NPN 型三极管,万用表置于R1K 档,黑表笔接c 极,红表笔接e 极,测得的电阻值越大,说明ICED电流越小(通常在几百k以上)。对于PNP型锗管,可以用万用表R100档,表笔反接即可。如果测量的电阻值很小或接近于零,表明管子已趋近于或击穿,若表针指示不稳,并逐渐变小,表明管子的热稳定性差,上述管子已不能使用。
R 100KbC黑T-e+
红
图1.3-4 ICEO与测量示意图
4. 电流放大倍数的估测
在测量ICEO的基础上,若在b、c间并入人身电阻(相当于100k),则相当于给三极管b极注人一个Ib电流,经管子放大后,产生Ic电流,与原来的ICEO相加,即此时的
Ic= Ib+ ICEO,因而阻值将大大变小。据此可判断值大小,表针偏转越大,值也大。此法虽无法知道值是多少,但可比较两个三极管大小。该法也是非专业人员常用的判断法之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