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O・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年5月第7卷第5期Chin J Med Ultrasound(Electronic Edition).May 2010.V0l 7.N0.5 声中夹杂低回声小区。咽旁前间隙因其内脂肪层的 和N分期和提高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 厚薄不同而影响其范围大小的变化。头部后仰或向 率 ,同时超声和cT联合检查咽旁间隙肿瘤,能协 对侧偏斜等均不影响其形态的改变;正常情况下吞咽 助确定治疗方案及手术人路 J。 和咀嚼等运动牵连咽旁问隙的轻微移动,引起轻微的 短暂的厚度的变化,但停止相应的运动后可恢复原 (本文图l~5见光盘) 参考文献 状,可以此判断咽旁间隙软组织的柔软程度。 CT能很好显示咽旁间隙的软组织,若CT发现 咽旁间隙及其咽旁结构出现移位、变形或不对称、虽 对称但面积均变小或原有的咽旁问隙脂肪组织消失 等,均有助于咽旁间隙疾病的早期诊断 j。与CT 相比,超声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优于CT,咽旁间隙中 良性肿瘤以多形性涎腺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多见, 两者常常使颈动脉不同程度向前或向后移位,超声 1孙大为,刘邦华,孔维佳,等.咽旁问隙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临床 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19):885-887. 2侯刚强,付升旗,劳明,等.咽旁间隙断层解剖与CT影像对比研 究及临床意义.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3(3):7.8. 3钟兴,李恒国,陈汉芳.鼻咽癌咽旁间隙CT与MRI对照观察.实 用放射学杂志,2001,17(4):241-243. 4范锡印,付升旗,荆利民,等.咽旁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及l临床 意义.解剖学研究,2003,25(4):261_264. 5俞清,袁清芳,齐青,等.超声对颈部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 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27-28. 6叶琴,林礼务,薛丽云,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良恶性肿 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 子版,2006,3(1):49-51. 对其及颈动脉体瘤、源于颈动脉鞘的神经鞘膜瘤等 颈部实质性肿块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应用价 值 ,o J,颈部恶性肿瘤中侵犯咽旁间隙的最常见好发 于咽隐窝的鼻咽癌,超声影像为鼻咽癌的检查提供 条新途径 J,采用超声能准确判断鼻咽癌侵犯咽 旁间隙的筋膜脂肪层次消失、受压、中断及邻近淋巴 结的异常表现,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鼻咽癌T分期 一7林建军,陈哲,陈成海,等.经颈超声观察鼻咽癌的应用探讨.中 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2):924-927. 8林建军,李锋,陈凤坤,等.超声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 值.广西医学,2007,29(5):667-669. 9林圻,陈恩河.超声和CT联用对咽旁肿瘤的诊断意义.临床耳鼻 咽喉科杂志,1999,13(8):350-351. (收稿13期:2009—11-30) (本文编辑:杨咏莉) 林建军,谢寒冰,杨丹球,等.咽旁间隙的超声解剖及声像图研究[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5):842-846 .病例报告. 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增强CT表现一例 孙志英 梁会泽 贾化平 周环宇许永杰 魏相东 张欢欢 患者男,5岁,2 d前无诱因呕“咖啡样”血2次,约200 ml左右,当地医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对症治疗无效转来 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肝脏形态饱满,门静脉右支正 常结构消失,代之以多条弯曲管状液性无回声区(图1A),内 径约1~3 mm,CDFI显示其内为红蓝相问彩色血流,以向肝 的红色血流为主(图1B)。门静脉主干内径约11.00 mm,走 网膜静脉明显增粗。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门静脉海绵状变性。 讨论原发性门静脉海绵状变性是非肝病因素所致,主 要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婴儿出生后门静脉闭 锁过程延长,而导致门静脉管腔狭窄或闭锁,病情严重者因较 早发生门静脉高压则反复出现上?肖化道出血。本例患者为5 岁男孩,首发症状是上消化道出血,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 门静脉右支正常结构消失,其内为红蓝相间静脉血流信号,脾 大;增强CT显示肝内门静脉走行异常,呈不规则细条形不强 化影,脾大,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高度怀疑原发性门静脉海 绵样变性继发门静脉高压,后经手术进一步证实为肝内型、原 发性,'bJDfq静脉海绵样变性。另外,本文提到的脾动脉瘤样 扩张,经查阅文献尚未见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与之有密 切关系,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通过本 行迂曲,管壁略增厚,管腔充盈,Vp=12.30 cm/s;脾脏大小 约13.3 cm×5.4 cm,脾门处脾动脉管腔局限性扩张,范围约 11.30 mm×9.00 mm。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1)原发性门 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高压,脾大;(2)脾动脉瘤样扩张。 增强cT所见:近肝门区肝内门静脉走行异常,边缘毛糙,其 内见不规则细条形不强化影,肝外门静脉明显迂曲,脾厚约 53.40 mm,脾门处动脉期见一直径约10.00 mm强化结节影 (图2),门脉期及延迟期显示不清,食管下段、胃底、脾周见 迂曲血管影。cT表现: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可能性大, 脾脏血管瘤。手术所见:脾脏明显肿大,肝内血管呈网团状, 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0.05.024 病例的诊疗过程可以体会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增强cT联合 应用可明显提高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率。 (本文图1,2见光盘) (收稿日期:2010 ̄2-02) (本文编辑:曹静) 作者单位:100101北京,解放军第三0六医院特诊科 孙志英,梁会泽,贾化平,等.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增强CT表现一例[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2010,7(5):87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