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不经计算,可直接判定得知图示桁架中零杆的根数为()根。 A.4 B.5 C.9 D.8
2、某温度时,反应:,△H<0,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用下列()项方法。 A.增加总压力 B.升高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温度
3、在由PNP型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中,静态时测得三个管脚对“地”的单位分别是VC=-9V,VE=-3V,VB=-3.7V,可知三极管处于()状态。 A.截止 B.放大 C.饱和 D.短路 4、一光栅每毫米长度上刻有500条栅纹,如用波长λ=4000A的单色平行光入射,则垂直入射时,最多能看见()条明纹。 A.9 B.5 C.4 D.1
5、对无筋砌体结构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设计表达式N≤Nu=φfA,其中系数φ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构件高厚比β的影响
B.综合考虑构件高厚比β和轴向力偏心距e C.施工偏差的影响
D.综合考虑了所有对砌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6、的值为(),其中L是抛物线y=x2上点O(0,0)与点B(1,1)之间的一段弧。 A. B. C. D. 7、一根已设计好的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现将张拉控制应力提高10%(仍未超过张拉控制应力的上好值),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构件强度不变,但抗裂度提高 B.强度和抗裂度都有提高 C.强度有提高,抗裂度不变 D.强度降低,抗裂度不变
8、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开裂荷载时,下列几种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载过程中构件开裂,取本级荷载和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为开裂荷载 B.加载持续时间后构件开裂,取本级荷载为开裂荷载 C.荷载挠度曲线上首次发生突变时的荷载
D.连续布置应变片法,取任一应变片应变增量有突变时的荷载 9、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测距、水准测量、测角 D.选点、测角、水准测量
10、一般来说,某反应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升高,其反应速率会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
A.分子碰撞机会增加 B.反应物压力增加 C.活化分子百分率增加 D.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11、24号元素Cr的基本原子价层电子分布正确的是()。 A.3d64s0 B.3d54s1 C.3d44s2 D.3d34s24p1
12、下面程序的输出为()。INTEGER A(10)DATA A/1,2,3,4,5,6,7,8,9,10/DO 10 K=1,10M=A(K)+1A(K)=A(10-K+1)+1A(10-K+1)=M10 CONTINUEWRITE(*,*)A(5)END A.5 B.6 C.7 D.8
13、图示刚架的弯矩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4、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K指的是__。 A.应变片电阻值的大小
B.单位应变引起的应变片相对电阻值变化 C.应变片金属丝的截面积的相对变化 D.应变片金属丝电阻值的相对变化 15、预制构件施工时,浇筑厚度较薄而表面外露较大的结构如平板等,宜采用()。 A.内部振动器
B.外部振动器 C.表面振动器 D.振动台
1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0.5mm,被一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在缝后100cm处的屏幕上测得的干涉条纹间距为()mm。 A.9.1 B.1 C.1.5 D.6.1
17、图示机构中各杆的自重不计,BC杆水平,α=30°,在C点悬挂重物的重力大小W=1500kN,在B点作用一力P,其大小等于500kN,设它与铅直线的夹角为θ。则当机构平衡时,θ角的大小为()。 A.θ=30°或θ=45° B.θ=0°或θ=60° C.θ=45°或θ=90° D.θ=30°或θ=90°
18、用下列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值,不需要修正的是()。 A.回弹法非水平方向的回弹值
B.回弹法非混凝土浇注侧面的回弹值 C.超声法混凝土侧面测试的声速值 D.钻芯法高径比大于1.0的强度换算值 19、图示体系中各柱El=常数,,则体系的动力系数为()。 A.1.5 B.3 C.2.5 D.2
20、影响砌体结构房屋空间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是()。 A.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B.屋盖、楼盖的类别及横墙的间距 C.砌体所用块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 D.外纵墙的高厚比和门窗开洞数量
21、根据《建筑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必须在开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A.监理单位 B.建设单位 C.施工单位 D.设计单位
22、频率为100Hz,传播速度为300m/s的平面简谐波,波线上两点振动的相位差为π/3,则此两点相距()m。 A.2 B.2.19 C.0.5 D.28.6
23、与二进制数101.01011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__。
A.A.B B.5.51 C.A.51 D.5.58
24、下列4组DOS命令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COPY和DISKCOPY B.COMP和DISKCOMP C.DEL和RD
D.RENAME和REN
25、在等直梁平面的挠曲线上,曲率最大值发生在下面()的截面上。 A.挠度最大 B.转角最大 C.弯矩最大 D.剪力最大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当个人计算机以拨号方式接入因特网时,使用的专门接入设备是()。 A.网卡
B.调制解调器 C.浏览器软件 D.传真卡
2、一个工作在计数状态的JK触发器,其CP端输入时钟脉冲的频率fc,与触发器Q端输出信号的频率fQ之间的关系是()。 A.A B.B C.C D.D
3、图示组合结构中,杆DE的轴力为()。 A.15ql/32 B.9ql/16 C.21ql/32 D.3gl/4
4、力法的基本未知力是通过变形协调条件确定的,而其余未知量是通过__条件确定的。 A.平衡 B.物理 C.图乘
D.变形协调
5、设A为n(n≥2)阶方阵,A*是A的伴随矩阵,则下列等式或命题中,正确的是()。 A. B.
C.若|A|≠0,则|A*|≠0
D.若A的秩R(A)=1,则A*的秩R(A*)=1
6、关于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将NaHCO3固体加热,有CO2气体放出,而Na2CO3加热至熔融也不分解 B.Na2 CO3易溶于水,而NaHCO3不溶
C.加入硝酸银,Na2 CO3生成白色沉淀,而NaHCO3无此现象 D.将酚酞指示剂加入Na2 CO3和NaHCOv3水溶液中都呈红色 7、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是()。 A.A B.B C.C D.D 8、某项目达产期每年总成本费用1880万元,利息支出100万元,折旧200万元,则经营成本为()万元。 A.1580 B.1680 C.1780 D.1980
9、下列各式与等价的是()。 A.A B.B C.C D.D
10、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1 B.2 C.3 D.4
11、图所示桁架中杆12的内力N12为()。 A.A B.B C.C D.D 12、
13、既反映地物的平面位置,又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状态的正射投影图称为()。 A.平面图 B.断面图 C.影像图 D.地形图
14、在下列几种反应条件的改变中,不能引起反应速率常数变化的是()。 A.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B.改变反应的途径 C.改变反应物的浓度
D.改变反应体系所使用的催化剂
15、x=0是y=sin的()。 A、无穷间断点 B、跳跃间断点 C、连续点
D、振荡间断点
16、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物采用桩基时,单桩的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荷载试验确定。根据下列__项决定同一条件的试桩数量是正确的。 A.总桩数的5%
B.应不少于2根,并不宜少于总桩数的0.5% C.应不少于3根,并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 D.总桩数的1%
17、设(x1,x2…,x9)是抽自正态总体N(μ,σ2)的一个容量为9的样本,记,则-X9所服从的分布是()。 A.A B.B C.C D.D
18、建筑石膏凝结硬化后,它的__。
A.表观密度大、强度高,导热性小、吸声性差 B.表观密度小、强度低,导热性小、吸声性强 C.表观密度小、强度高,导热性大、吸声性强 D.表观密度大、强度低,导热性小、吸声性差 19、图示梁C点竖向位移为()。 A.A B.B C.C D.D
20、力法方程是沿基本未知量方向的()。 A.力的平衡方程 B.位移为零的方程 C.位移协调方程
D.力的平衡及位移为零方程 21、求图示四种结构由于外因引起的内力时,须预先给定各杆刚度的结构是()。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2、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D>>d),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间的距离为()。 A.λD/(nd) B.nλD/(nd) C.λd/(nd) D.λD/(2nd)
23、将十六进制数176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_。 A.366 B.268 C.374 D.270
24、经纬仪测角时水平度盘各测回拨动180°/n为()。 A.防止错误 B.提高精度 C.减小归零差
D.减小度盘刻画不均匀误差
25、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设计时宜遵循的原则包括()。(1)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2)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3)对位于中性点以下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4)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A.(1)(2) B.(1)(2)(4) C.(1)(2)(3) D.(1)(2)(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