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主要体现了下列哪家的思想
A. 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思想具体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C.“兼爱”“非攻”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3.从春秋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到秦朝“书 同文字”的变化,反映出
①汉字成为成熟文字 ②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③中华文明走向衰落 ④中央集权的政治趋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5.“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主张
A.创立民国,国民平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6.易陪基《亡弟白沙事状》说易白沙(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早岁读船山(王夫之)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由此可知
A.王夫之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王夫之反专制思想对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主要继承了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 D.王夫之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7.《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8.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9.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世俗文化兴起,下列属于世俗文化的有
①小说 ②话本 ③风俗画 ④唐诗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其大旨谓,凡植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非缔造至今一成不变。……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此可谓千秋崛起之人也。”对材料评述正确的有
①该书应是《物种起源》 ②该书确立了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原则 ③该理论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该理论开始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现在是当一个强大敌人深入国土、抗日战争已打了两年之后,难道还想抄袭欧美资产阶级已经过时了的老章程吗?”毛泽东的这句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第二部分(主观题)
本部分共2小题,其中第13题32分,14题20分,共52分。
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三年多的经验证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办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共同纲领),而且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既是合作就不能强迫。完成整个过渡时期,不是三五年所能办到的,而需要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遥遥无期的思想,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的思想。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在民主革命时期有哪些思想(或理论)主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什么特点?毛泽东认为形成这一特点的外部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形成这一特点的内部因素又是什么?(8分)
(3)依据所学知识,对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些地方?(提示:从领导、指导思想、革命前途方面思考)(6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创新是什么?这一创新理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后来,我国实际践行这一理论的进程如何?(6分)
(5)依据以上三则材料,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理论的实践中,体现了什么共同精神?(6分)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
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材料三 “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四 网络论坛中的儒家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2分)他们的文化政策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初欧洲兴起的中国文化热的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及目的。(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位网友对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的评价。(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2分)(一个角度得1分,两个角度以上得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