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来源:星星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苏农业科学文章编号:16102一l302(20O2)04—0011—02 2002年第4期 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王书文,钱存呜,周朝飞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九五”期间,江苏省先后共育成、推广了l7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7.7万 ,并且在产量潜 力、抗倒性、抗病性和饼干、糕点专用型品质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作者对今后的 小麦育种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麦;产量;抗性;品质;育种 中图分类号:¥512.103.3 文献标识码:A 小麦是江苏省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宁麦9号、扬麦10号和淮麦18号的种植面积呈上升 常年播种面积在213.3万~233.3万hrn2,总产100 趋势。 亿kg以上,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30%左右,对全省 1.2主要品种的性状表现 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 1.2.1 产量明显提高 育成品种的产量都有不同 以来,伴随五次大面积的品种更替,小麦的产量、抗 程度提高,表现最突出的有:淮南麦区的宁麦9号、 性得到不断改进,单产由1949年的不足50kg/667mz 扬麦9号和扬麦10号在两年省区域试验中的平均 提高到2000年的272kg/667m2(其中1996年、1997年 产量分别为443.0kg/667m2、425.6kg/667m2和 和1999年三年单产突破300kg/667m2大关)。小麦 407.3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分别增产10.7%、 生产的迅速发展,高产品种的推广起了重要作用,至 3.7%和1.8%;淮北麦区的徐州25号和淮麦16号在 少30%的增产应归功于品种改良。 两年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13.1kg/6672、 1江苏省小麦育种现状 1.1 育成品种 522.7kg/667m29.2%。 ,比对照冀5418分别增产10.9%和 1.2.2抗倒性、抗病性有了较大改善 ①抗倒性。 “九五”期间,在全省5个小麦育种攻关课题组 育成品种的株高有所矮化,收获指数提高。如淮南 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育成了宁麦8号、宁麦9号、宁 麦区育成的宁麦8号、扬麦9号株高为80cm左右, 麦10号、生抗2号、扬麦9号、扬麦10号、扬麦11 号、苏麦5号、苏麦6号、镇麦3号、徐州25号、徐州 26号、淮麦14号、淮麦15号、淮麦16号、淮麦17号、 收获指数0.0以上,株高比目前大面积推广品种扬 4麦158矮了15~20cm,抗倒伏能力明显提高,增产潜 力得到较好发挥,且利于机械化收割。②抗病性。 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运用生物技术手段对 淮麦18号等17个小麦新品种。据统计,1999年和 2000年这些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为37.01万hIn2和 60.66万hrn2,分别占当年全省小麦面积的17.7%和 30.5%,其中徐州25号和宁麦8号的种植面积最大, 两年累计推广面积为49.57万hrn2和21.49万hrn2; Alondra/繁60096的Fl进行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等 育成了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生抗2号。江苏省农科 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太湖地区农科所分别以日本品 种西风、6697白为梭条花叶病抗源,育成了高抗梭条 花叶病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苏麦6号。里下河地区 农科所以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YumaY8 收稿日期:2001—12—19 基金项目:江苏省“九五”农业重大攻关项目(BG96505—1—2)。 Chancellor为抗病基因供体,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 扬麦5号、扬85—85、扬麦158为受体亲本和轮回亲 作者简介:姚金保(1962一),男,江苏常熟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 麦育种工作 本,综合运用“滚动”回交法,育成了对白粉病高抗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12一 江苏农业科学2002年第4期 免疫的小麦品种扬麦10号和扬麦1 1号。 1.2.3饼干、糕点专用型品质突出 江苏省农科院 优质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导致面包烘烤品质较差。 3江苏小麦育种的发展对策 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宁麦9号经南京经济学院鉴 定:蛋白质含量10.6%,湿面筋含量19.3%,降落值 3.1 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制订正确育种目标 323s,面团形成时间1.5min,稳定时间1.5rain,粉质 育种目标适当与否是决定育种工作成败的关 评价值307经多家面粉厂测定,宁麦9号的品质指 键。根据江苏省小麦生育期间生态特点及耕作栽培 标符合国家规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标准,也达到优质 条件,结合当前生产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必须坚持以 饼干小麦的各项指标,是目前国内优良的饼干、糕点 品质改良为中心:品质改良应以中筋优质面条、馒 专用型小麦品种,可与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进 头小麦育种为主,饼干、糕点小麦为辅,同时积极开  口的优质弱筋小麦相媲美。宁麦9号曾被列入2000 展强筋面包小麦育种的研究。在改良品质的同时,必须兼顾产量和抗性同步提高。 年国家跨越计划项目和江苏省科技推广项目。 2江苏省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3.2加强种质资源鉴定、利用和创新研究 2.1 基础研究薄弱,育种方法、手段落后 育种实践证明,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往往都是关 键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的结果。当前,随着生产 长期以来,江苏小麦育种往往注重品种数量,忽 水平的提高,作物育种所利用的基因集中到少数种 质,由此导致遗传多样性严重耗失;也正是由于优异 视基础性研究,如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优质基因的 亲本材料不足、遗传基础狭窄、育种方法及途径缺乏 检测、主要病害的抗性遗传和抗性机理等相当薄弱。 突破,导致近十几年来一直未有突破性品种问世。 品种选育很大程度上凭经验、碰运气,常规育种方法 因此,在积极引进、鉴定、评价国内外品种资源的基 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础上,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导人异源基因来创造新 2.2亲本利用单一,遗传基础狭窄 的种质资源和优异的育种材料。 江苏省小麦育种工作与国内外最大的差距是在 3.3加强育种技术与方法创新研究 亲本评价与利用上,各育种单位普遍存在亲本类型 单交、多交、回交的品种间杂交育种技术,仍然 单一,抗源、矮源、早源、优质源和特异丰产源等育种 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但是 材料贫乏,特别缺乏具有突破性的亲本资源,造成育 仅靠这一常规育种途径已不能满足目前小麦育种的 成品种遗传基础日趋狭窄。淮南麦区育成的苏麦、 需要。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是今后提高小麦产量的重 宁麦和扬麦系列品种其亲本均来源于意大利品种 要途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还应将基 st1475/506;淮北麦区育成的品种大部分都来自于河 因工程、细胞工程及分子标记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 南省的郑州891。由于遗传基础狭窄,导致育成品种 同常规育种方法紧密结合,逐步克服常规育种的缺 对逆境表现脆弱,这已成为江苏省品种改良取 陷,提高育种效率,以选育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 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因素。 3.4积极探索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与 2.3综合抗性能力不强.适应性不广 产业化开发模式 对于一个成熟的优良品种,要及时研究其在不 间产量起伏大,对水肥条件敏感;一些品种抗逆性 同地域、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生产水平下相应的栽培 差,综合抗病能力不强,尤其是对小麦纹枯病的抗性 技术。要注重将各种技术措施及时进行组装配套, 普遍较差。因此“九五”期间育成品种的推广覆盖面 尽可能将其物化,以各种产品作为技术因素的载体, 较小,目前淮南麦区主要还是以扬麦158为当家品 这样才能更快地为农民接受,加快新品种的推广。 种;而淮北麦区外省品种的覆盖面仍占了2/3。 同时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摸索出以销定产、实行优 2.4强筋小麦育种仍然是空白 质专用品种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的切实可行的 由于江苏省强筋小麦育种起步晚。基础差,加上 模式。 由于育成品种的适应性不广,稳产性较差,年度 检测设备不具备,致使我省强筋小麦品质改良远远 3.5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联合攻关 落后于国外以及国内先进地区。从目前我省淮北地 随着小麦育种目标的变革,所涉及的性状越来 区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品质状况看,均达不到二等面 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组织多学科的综合研 包粉质量标准。虽然徐州26号、淮麦16号的籽粒蛋 究与协作才能提高功效。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多点 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达到了国家一等面包粉质 试验和异地穿梭育种,有助于充分利用各种有价值 量标准,但面团流变学特性差、面筋指数低以及缺乏 的遗传变异,是选育多样化小麦品种的成功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