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业 组稿 ̄mail:nmgxmy2008@sina.com 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探究 卢苗蕊河南省济源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459000 摘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猪肉产品的 安全和肉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猪肉的品质?本文对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做了详 差.色泽不佳.而且不宜于深加工,一般会在肥育期减 少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 (4)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猪肉肉质影响较大的维 细分析.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猪肉品质;品种;饲养;饲料;屠宰 1 品种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猪品种是重要 的因素。我国地方品种的肉质较好,口味鲜美,但是粗 脂肪的含量较高。国外的品种肌纤维较粗,口感差,但 是猪肉的瘦肉率高。用我国的地方品种和引进的国外 品种进行杂交生产的后代的肉质要优于国外品种,瘦 肉率要高于地方品种。在引进的国外品种中,杜洛克 的肉质较好。出现PSE等劣质肉的比率很低,其次是 约克夏、汉普夏,而皮特兰猪抗应激能力差,出现PSE 等劣质肉的几率也高。 2饲料和饲养方式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1)饲养方式。不同的饲养方式可以影响猪只的 生长速度.影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比例,从而 影响猪肉的品质。研究表明,让猪只自由采食营养水 平较高的H粮。可以使肉质变差、pH值降低、肉品失 水率和储存损失率升高。肌肉品质的改变不仅仅和营 养水平有关.可能和生长速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定 范围之内。营养水平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肌肉内脂肪 含量越高。肉质就越好。 (2)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 水平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它们与猪只的生长 速度、肥育效果和胴体的瘦肉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 的生长阶段.猪只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有很大的 差别.因此在不同的阶段,配制适合猪只生长发育的日 粮,既可以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日增重及瘦肉率,改 善肉的风味、嫩度和多汁性,又可以降低饲养成本。 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对胴体成分有着显 著的影响,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猪只生长及维持 正常的生产性能所需要相适应的时候,蛋白质的沉积 才能达到最多。如果饲料中蛋白质供应不足,瘦肉率就 会相应降低,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成脂肪。 (3)饲料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种类。一般来说,饲料 中脂肪酸与猪肉脂肪中的脂肪酸的组成有直接关系. 饲料中的脂肪酸一般都直接被吸收沉积在脂肪组织 中,所以可以通过改变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和脂肪酸的 组成来改变猪肉的品质。用鱼粉、大豆和米糠等含不 饱和脂肪酸多的饲料饲喂猪只,胴体脂肪变软,口味 生素有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矿物质元 素主要有铬、硒、镁等。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 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可以使猪肉的保 存时间延长并且色泽鲜红,水分损失减少,还可以降 低PSE肉的形成率。维生素C也可以防止脂肪的氧 化,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减缓宰后pH值的 下降。对提高猪肉的品质有明显的作用,可以在屠宰 以前1个月的时间内添加,添加量为250mg/kg饲料。 矿物质元素在猪体内的含量较少,但是对机体的生理 功能有着很大的作用。对肉质产生影响的有钙、镁、 铜、铁、锌、锰、硒和铬等,其中以铬、硒影响较大。铬参 与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可以改善肉的品质,提 高肉的嫩度,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因此在 猪只运输和屠宰前,在日粮中添加(200 ̄g/kg料),可 以减轻应激的刺激,减少PSE肉和DFD肉的发生。 3宰前处理和运输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生猪在屠宰以前所处的环境对猪肉的品质有很 大的影响,屠宰以前所处的环境恶劣、禁食过度、鞭 打、运输过程中拥挤等都可以对猪只造成应激,屠宰 以后容易出现PSE肉或DFD肉。如宰前禁食l6~24 小时可以防止出现PSE肉,但是禁食又可以消耗机体 内的储备,引起群体之间的争斗,降低产量,使出现 DFD肉的几率增加,因此多采用禁食12小时左右再 屠宰的办法。运输过程中比较拥挤、温度过高、装卸粗 暴都可促使PSE肉的产生。 4屠宰方法和屠体处理 目前屠宰场多采用二氧化碳窒息法和电击晕法 处理猪只,然后屠宰,由于电击晕法操作简单、方便, 在屠宰场应用较广。但是不同的电击条件对猪肉品质 影响很大,一般多采用低压高频的电击方式,对猪只 产生的应激较小。击晕后立刻放血屠宰,然后在一2O℃ 的环境下快速冷却2~3小时,再采用常规冷却的方 法,既可以减少PSE肉的产生,也不影响猪肉的嫩度。 总之,影响猪肉品质的有很多因素.只有在生产 过程和加工过程中实行科学的.减少各种应激因 素的刺激,才可以确保猪肉安全、营养丰富、味道鲜 美。目前,我国对肉质的检测和评定系统还不完善.改 善肉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健全,才可以促 进肉质改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