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褓(qiǎnɡ) 要塞(sài) 旁骛(wù) 信手拈来(niān ) ....B.慰藉(jiè) 狡黠(xiá) 濒临(bīn) 忧心忡忡(zhōnɡ) .....C.污秽(huì) 褴褛(lǔ) 娉婷(pīnɡ) 相得益彰(zhānɡ) ....D.冗杂(yǒnɡ) 伫立(zhù) 踌躇(chóu) 骇人听闻(hài)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髀骨 嗤笑 浑身解数 潺潺流水 B.拮据 糟蹋 莫明其妙 郑重其事 C.荒唐 褴褛 与日俱增 迟疑不诀 D.乖巧 肥硕 无忧无虑 致之不理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
B.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
C.人应该要学习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为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D.如果开始不成功,就多次努力,不行再放弃,没必要为此自惭形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没有职业的小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
1 / 10
的盗贼。
B.够了!够了!暴君们。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
C.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D.天色渐黑,我突然发现不远处好像闪过一个人影。 6、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的是( )
A.“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中的“垂爱”是敬辞。 7、古诗文默写
(1)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 李商隐《无题》 ) (2)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 (3)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______。( 《沁园春·雪》 ) (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这句格言强调的是做学问要善于思考。《论语》中表 达同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海南热带雨林景色美丽怡人,野花芬芳,树木茂盛。正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说:“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2 / 10
(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以战 .A.以我酌油知之 .C.所以来者 .
B.不以疾也 .D.必以分人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参与) .C.随恭行阡陌(田间小路) ..
B.小大之狱(监狱) .
D.久留徒扰贤者耳(白白地) .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肉食者/谋之。
B.(甲)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通过三问三答,使鲁庄公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
C.(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乙)文“重德化,不任刑罚”体现了执政者注重德治。
D.(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甲)文主要运用描写,(乙)文主要运用抒情。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5.(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选文是如何刻画鲁恭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3 / 10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手帕
秋夜的风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阿斌单薄的身体,阿斌不由打个冷战,他借着月光顺着山沟吃力地穿过一条泥泞的土路,路的尽头,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
阿斌在屋前站定,喘一口气,正了正身子,轻轻叩响锈迹斑斑的门环。 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 一个光光的小脑袋探出门外。 “你找谁?”男孩儿警惕地盯着他问。
“我路过这里,迷路了。”阿斌专注地看着男孩儿,“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小脑袋又重缩回屋内,阿斌在门前的石堆上坐下。
男孩儿端来了水,水随着男孩儿的脚步在粗瓷碗里晃动,溢满了一碗月光。 阿斌起身接过碗,一仰脖子,粗瓷碗里的水就失去了光亮。阿斌满足地咂了咂嘴巴,问男孩儿:“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你爹娘呢?”
“娘帮人卖夜宵去了,爹去了天堂。”“爹——你爹怎么会在天堂?” 我娘说:“我哥和人打了架后不敢回家,爹到处找他,路上出了车祸,上了天堂。”
一阵风吹来,阿斌揉了揉眼睛。
“你怎么啦?”“我、我……沙子进了眼睛。你们怎么不在村里住?” “我娘说,以前我们是住在村里的。哥和人打架后,原本要好的两家人成了仇人,被打的那家人天天来逼爹娘交出我哥,赔偿医药费。爹死后,娘只得将村里的房子卖掉抵了赔偿款,于是我们就搬来这儿住了。娘说,住在这儿也好,免得村里人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娘会生不会养,养了个罪犯。娘还说,让我好好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打架。”
“你哥打的人,关娘什么事?”“当然有关系啦,他是爹娘的儿子呀!”男孩儿不满地说,“娘说哥的罪,顶多坐三年牢,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他不要爹娘,不要我了,呜呜……”
阿斌蹲下搂过男孩儿,想安慰他,男孩儿却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阿斌尴尬地收回手,停了停又问:“你还记得你哥吗?”“不记得,我哥出事时我才两岁多。娘说,小时候我哥常背我呢,他可喜欢我了。”
4 / 10
“你哥犯了错,你和你娘还会想他吗?”“想,当然想啦!我娘说,我哥那是一时糊涂,那时不懂事,他要是知道错了,改正了,一定是个好孩子呢!唉,他要是能回来就好了,我就不用天天晚上担惊受怕了。”
“担惊受怕?晚上都是你一个人在家吗?”“是的,娘虽然卖了村里的房子,但人家的钱还没赔清,娘答应每年赔人家一万。为了赔人家钱,娘白天做农活,晚上帮人卖夜宵。娘说,明年就可以赔完,那时她就可以陪我了。不过我不怕,爹在天上保护我呢!”
阿斌心里一痛,他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急忙用手捂着嘴,快步走到石堆旁的树下,借着树阴抹去眼角的泪。月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阿斌身上。
“你踩到月光手帕了!”男孩儿惊叫起来。 阿斌急忙后退几步,左看右看。
“月光手帕?”“就在那儿。”男孩儿指着树阴说。
顺着男孩儿手指的方向,阿斌看到了黑漆漆的地上铺满了一片又一片巴掌大的手帕,那是月光穿透树隙洒下来的。
“是那儿吗?”阿斌问。
“是的,就是那些手帕。娘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无愧,心里装着美,就能看见这美丽的月光手帕。娘还说,娘要等,等到我哥看到月光手帕的那一天。”
阿斌再也忍不住,他双腿一软,跪在了手帕前,任大滴大滴的泪珠滚落,掉在地上的手帕里,为爹娘,为那个被他打伤的小伙伴,更为自己。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儿说:“从此以后,你和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阿斌、男孩儿,还有满脸慈祥的爹娘。
阿斌毅然踏上山路,走进月光中,满地的“手帕”忽地抱成团儿,包裹着阿斌向前走去……
1.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联系文章内容谈谈阿斌这个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3.选文画线句“你踩到月光手帕了”中的“月光手帕”指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阿斌的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 / 10
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忙中出乱,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爸不见了!”他拨开人,急匆匆各屋子里找一圈,不见,瞪圆了眼,冲着姐姐大声吼叫:“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好好看着啊!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他怕人多,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哪知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正当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她们医院。他的心“咯噔”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我爸,他,他怎么了?”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你别急,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他拉父亲走,父亲摆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走!”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的羡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是逗笑:“让我爸也给你买。”回头就对爸说:“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爸爸总是讪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母亲也笑:“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咯!”
6 / 10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握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眼眶,走到爸的身边,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父亲欣然跟他走了。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地。车上,姐和朋友拦他:“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子!”“不,一定要去,这束花早就应该送给妈!”
⑧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边擦,嘴里边絮叨着:“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了,你可得好好看,啊!”“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⑨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⑪那一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的相片。
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结尾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什么”指的是什么? (2)分析标题“长腿的玫瑰”的妙处。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些日子是要设法留住的,在这种日子里,人总在失去很多的同时得到更多,并因之受益一生。
请以“我要留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7 / 10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8 / 10
参:
一 A A B C D B
⑴东风无力百花残 ⑵塞下秋来风景异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 ⑷欲与天公试比高 ⑸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⑹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二 1.A 2.B 3.D
4.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5.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袁安的下属”的所见所闻,突出了当地社会安定、民风淳朴,从侧面表现了鲁恭重视道德教化所产生的良好效果,从而刻画了鲁恭注重道德教化的形象。 三
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2)渲染了清冷的气氛;(3)写出了阿斌行走山路的艰难;(4)为下文写阿斌家里的不幸埋下伏笔。 2.(1)性格特征:良心未泯,勇于担当。
(2)内容:阿斌因打架伤人犯罪而选择逃跑,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灾难后回家;阿斌又因家人对他的期盼与坚信而选择了主动自首。
3.(1)“月光手帕”是指月光穿透树隙洒在地面上铺成的一片片巴掌大的手帕(或光斑)。
(2)是母亲善良、坚忍、敢于担当的象征;是家人期盼、坚信阿斌能悔过自新的象征;是阿斌良心发现、主动自首的象征(答出两点即可)。
9 / 10
4.启示:可从犯错与认错、逃避与承担等角度等,能结合自己生活实例言之成理。
1.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儿子婚礼上的玫瑰,送给早已去世的母亲,达成多年的心愿。
2.运用插叙,交代了父亲拿走玫瑰花的原因(或揭示上文悬念),使情节完整合理:烘托一家人温馨有爱的氛围。
3.运用神态描写,郑重的态度体现了父亲对母亲的深情,也体现了父亲对未能在母亲生前送她玫瑰花的遗憾和歉疚。 4.(1)家人的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和宽容。
(2)①运用拟人修辞,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交代文章主要内容,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了儿子婚礼上的玫瑰花送给去世的母亲。④暗示文章主题,表现了父亲对母亲和儿子的爱。(只要答对两点即可) 四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