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的新型产业布局

湖北的新型产业布局

来源:星星旅游


四、湖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区域布局

立足于提升湖北整体竞争优势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城市布局、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着力构筑湖北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优质农产品加工区、现代物流中心区四大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一)高新技术发展区 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密集区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以五大产业基地建设为支撑,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创新力强、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一是以光纤光缆、光通信传输设备、光电器件、网络设备、移动通信终端及设备等通信产品为主的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二是以激光加工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测控设备、大型发电设备及环保设备等产品为主的武汉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三是以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中西药、生物农药、医药中间体及功能性保健品等为主的武汉—鄂州现代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四是以光学新材料、包装新材料、纳米材料、化成箔等为主的武汉、襄樊、宜昌等新材料产业基地。五是以化妆品、农药、染料及中间体、专用化学品等为主沿沪蓉国道主干线布局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二)现代制造业聚集区

按照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的总体要求,加快形成“一核四带”,即以武汉为核心,构筑以汽车、钢铁、石化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聚集核心区,通过武汉核心区向周边辐射形成“四大”现代制造业产业带。一是以武汉为核心向鄂东南辐射,壮大钢铁、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水泥、玻璃及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形成武汉—鄂州—黄石冶金建材产业带。二是以武汉为核心向鄂西北延伸,以东风有限、神龙公司、东风本田为依托,加快轿车、载货车、多功能车及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和规模化生产,并带动汽车零部件和改装车的发展,形成武汉—随州—襄樊—十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带。三是以武汉为核心沿汉江流域及江汉平原向西延伸,充分利用应城、潜江等地丰富的盐卤资源和石油生产加工基础,大力发展乙烯及下游产品产业链和两碱等产品,形成武汉—潜江—荆门石油化工和盐化工深加工产业带。四是以武汉为核心分别向东西辐射,推进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转移,依托汉江平原棉产区,大力发展高水平、集约化的棉纺、精毛纺、无纺布和名牌服装及高档面料。同时以家电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冰箱(柜)、空调、洗衣机、高效制冷压缩机等家电及配套产品。形成荆州—仙桃—武汉—鄂州—黄石纺织服装和家用电器产业带。

五、湖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重点

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作为先导产业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巩固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纺织工业、建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优势地位,提高能源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石化工业作为战略产业的保障和扩张能力。规划项目1100项,总投资3700亿元。

(一)先导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代国际竞争的焦点,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并起着强大的带动作用。湖北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四大产业群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规划项目293项,总投资446亿元。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以上,到2010年达到11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

(1)电子信息产业。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设备及光通信器件、

通信终端、各类应用软件等产品,形成光通信产业链。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生产。抓住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向国内大规模转移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数字电视及机顶盒、存储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品。重点企业和项目有:长飞公司光纤预制棒及拉丝生产线改扩建,武汉邮科院光同步数字体系(SDH)及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列设备、光无源器件,烽火通信网络接入设备,三环集团90万台智能卡机具,精伦电子10万台IC卡电话机、1万部公用多媒体通信终端,随州波导500万部手机,武汉NEC400万部手机,武汉多普达100万部手机,武汉梦达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武汉适普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形成年产光纤3000万公里、光缆60万皮长公里生产能力,力争成为世界光缆主要生产研发基地;形成光通信系统设备10万台(套)及器件1000万台(只)生产能力,成为国内光通信系统设备及器件生产研发基地;形成年产移动电话2000万部生产规模,成为国内移动通信终端大省。争取到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1150亿元,年均增长25%。

(2)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农药、新型化学合成药及新型制剂、现代中药、系列氨基酸和维生素产品、发酵产品。重点企业和项目有:百科药业新型抗生素、解热镇痛、溶血栓新药,人福科技激素药中间体,大鹏药业体外培育牛黄,健民药业补肾健骨胶囊,黄石芳通药业激素药,潜江制药新型眼科用药,宜昌制药麻醉用药,广济药业维生素B2、生物素、虾青素,八峰药业氨基酸系列,宜昌安琪酵母味素等。到2010年全省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值达到422亿元,年均增长13.5%。广济药业成为世界最大的维生素B2生产基地之一,八峰药业成为国内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

(3)新材料。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型功能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重点企业和项目有:省化学所光通信化学材料,晨光实业光信息及录用高分子材料,华光新材微晶玻璃,宜都东阳光和宜昌凯普松化成箔,富思特集团BOPET薄膜及PP合成纸,中天集团改性工程塑料,凯乐科技土工格栅,葛店纳米氧化锆等。争取201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20%。湖北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三)战略产业

1、能源工业。加快电源点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水电、核电、天然气、新能源等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比重,建立与湖北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节能提效工作,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36项,总投资1243亿元(不含三峡)。争取2010年全省发电装机达到2320万千瓦(不含三峡),规划用电量达到1062亿千瓦时。天然气城市管网覆盖全省主要大中城市,年用气量达到30亿立方米左右。

(1)煤炭工业。①稳定现有产煤规模,支持引导电力企业兼并收购煤炭企业,实行“煤电联营”。②调整煤炭工业结构,继续关闭非法开采和布局不合理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缺乏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破产一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的煤矿。③鼓励和支持本省用煤较多的行业和企业到山西、河南、陕西等产煤大省投资购买煤矿开采权和生产能力。④加大黄石煤层气勘探和开发力度,促进煤气资源利用。

(2)电力工业。积极发展水电,大力发展火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力争核电项目在“十一五”末期具备开工条件。

①水电:抓好清江水布垭、江坪河、堵河潘口、黄龙滩、宣恩洞坪、白莲河抽水蓄能电

站等调节性能好、水能指标优越的大中型水电站项目的建设。鼓励流域综合开发,继续支持清江、堵河流域的整体开发。抢抓南水北调机遇,做好汉江梯级开发。

②火电:根据电力负荷中心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大型火电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抓紧黄冈电厂、阳逻电厂三期、鄂州电厂二期、荆门电厂三期、襄樊电厂二期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按规划分期开工建设。积极发展城市热电联供。将武汉、黄石、襄樊、荆州等中心城市的一批燃煤热电厂改造为燃用天然气或垃圾的热电厂,实现清洁发电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关停超过经济寿命的中小型燃煤电厂,提高大容量机组的比重。

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风电,加快通山、利川风电厂等项目进程。做好太阳能新技术的研究跟踪,加快研发高效光伏电池。发展和推广使用燃料乙醇等节约和替代石油的技术和产品。 ④核电:抓好核电项目的选址及建设方案比选等前期工作,力争使湖北成为我国内陆第一个核电省份。

⑤电网建设:以成为全国电网枢纽中心为目标,积极支持“西电东送”和南北电网大通道的国家电网工程建设,建成湖北中部荆门—武汉—咸宁—荆州—荆门500千伏双回路框架和覆盖武汉、黄冈、黄石、孝感等地区的鄂东500千伏双环网。配合鄂西水电开发,建设500千伏襄樊、十堰等输变电工程。配合水布垭电站外送及恩施地区水电资源开发,形成鄂西电力外送大通道。加强配电网建设,抓好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能满足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较完善的配电网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