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来源:星星旅游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颁(bān)发 咆(páo)哮 镌(juān)刻 筋疲力尽 殚精竭虑 B.绯(fēi)红 畸(jī)形 黝(yǒu)黑 一丝不苟 杳无音信 C.翘(qiào)首 娴(xián)熟 悄(qiāo)然 锐不可挡 屏息敛声 D.诘(jié)责 不辍(chuò) 锃(zèng)亮 油光可鉴 诚惶诚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到了黄昏,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了。 ....B.殚精竭虑用苦功夫去认真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

C.以后,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恶霸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D.大城市里的楼房太多、太拥挤,真是摩肩接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5、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 / 9

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

②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汇聚在一起 ③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也随之一起运动 ④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又重新被分离开 ⑤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 A.①③②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①④②⑤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文填空。

⑴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⑵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⑶________,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⑷庭中有奇树,________。(《古诗十九首》)

⑸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⑹《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献山雉①为凤凰

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始见之。汝贩②之乎?”曰:“然。”买以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将欲献楚王,经宿③而鸟死。路人不遑④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

买鸟之金十倍。

(注释)①雉:俗称野鸡。②贩:卖。③经宿:经过一夜。④不遑:来不及。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担山雉者 B.我闻/有凤凰 C.楚王/感其欲献于己

2 / 9

D.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始(_____________) (2)与(______________) (3)咸(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 (2)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 4.简要分析文中的三个人的人物形象。 (1)担雉者: (2)路人: (3)楚王: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A)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B)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

3 / 9

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重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

1.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惊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在上文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 / 9

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4.“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2、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3)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6)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

5 / 9

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7)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8)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9)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10)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

6 / 9

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3)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4)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3)不少于600字

7 / 9

参:

一 C D B B A

白云千载空悠悠 征蓬出汉塞 剧哉边海民 绿叶发华滋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 1.B

2.(1) 才(2)给(3)全、都

3.(1)路人对花去的钱财不感到可惜,只遗憾没能把“凤凰”献给楚王。(2)想要把珍贵的东西献给楚王,于是这件事被楚王听到了。

4.(1)奸诈,欺骗他人。(2)鲁莽,忠君。(3)心怀感动,厚待忠己者。 三

1.出神惊心惦记

2.答案示例(A):“腰肢大颤”“互相厮磨”“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中摇摆的情形,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示例(B):“庄重自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野山桃以人的情感,同时又把野山桃比作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山桃在风小后,阳光照射下的情态,侧面表现了作者对野山桃的仔细观察,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野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树权、枝丫以及指路红布条的状态,表现碎石山径上春风之大。这样写的目的,一方面也突出了野山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不容易,从而为下文“我”惊呆的情感埋下伏笔。

4.(1)刚经历了冬天,虽然风野,但是无意中看到了在山间顽强生长的野山桃,

8 / 9

被它们那种顽强的精神所温暖。(2)人生中,我们也会不经意间,在身边发现一些所不熟知的人或者事物,并为之感动。

1.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的母亲。 2.(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4.D

5.“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