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社会问题与治理途径

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社会问题与治理途径

来源:星星旅游
1006-3862(2011)08 -0103 -06

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社会问题与治理途径

宋伟轩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本文研究了北京、上海、南京等五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特征,指出大城市保障性住房普遍存在空间选址偏僻、大  规模集中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在分析以上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大城市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在偏远郊  区可能导致社会隔离与排斥加剧、出现城市贫民区与贫困文化、贫困的代际延续与社会风险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建  议出台相应法律法规,重置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分配格局,维护城市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建议推行保障性住房  配建模式与不同阶层混合居住模式,降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转型成本。

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社会风险;《住宅法》

F29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SH058):城市封闭社区的社会效应;国

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001095):基于ESDA的近百年来南京城市

社会空间分异格局演变研究。

商与金

合,造成

区内必须

排部分组

    社,2007:343.

@@[3]徐琴.制度安排与社会空间极化——现行公共住房透视

    [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6 -31.@@[4]汪冬宁,汤小橹,金晓斌,周寅康.基于土地成本和居住品质    的保障住房选址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城市规

    划,2010,34(4): 57 -61.

@@[5]王兴平.代际公平与城市规划公正[J].规划师,2002,18    (7):15 - 17.

@@[6]单文慧.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

    略[J].城市规划,2001,25(2):26 - 30.

@@[7]张高攀.城市“贫困聚居”现象分析及其对策探讨——以北京

    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6, 30(1):40 -47.

@@[8]任平.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

    [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5): 1-4.

@@[9]沈杰,蔡强新,江佳遥.关于混合居住主体结构异质性的探    讨——基于对美国公共住房及实例的分析[J].建筑学

    报,2009(8):78 - 81.

@@[10]田野,栗德祥,毕向阳.不同阶层居民混合居住及其可行性分

    析[J].建筑学报,2006(4):36 -39.

@@[11]孙斌栋,刘学良.美国混合居住及其效应的研究述

    评——兼论对我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规划建设的启示[J].

    城市规划学刊,2009(1):90-97.

@@[12]焦怡雪.促进居住融和的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方式探讨[J].

    城市发展研究,2007, 14(5):57 -61.

宋伟轩(1981 -),男,吉林省敦化市人,江苏省社

@@[1]张祚,李江风,刘艳中,黄琳.经济适用房空间分布对居住空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间分异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8 (7):

向为城市居住社会空间。

    96 -100.

2011-05-24

@@[2]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Social Problems Incurred from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n Large Cities and Governing Measures 

SONG Weixuan 

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社会问题与治理途径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宋伟轩, SONG Weixuan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城市发展研究Urban Studies2011,18(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sfzyj201108019.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