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宠儿》看托尼·莫里森的黑人女性身份重建
王 妮 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
摘 要:《宠儿》作为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深刻再现了奴隶制对黑人的残酷压迫,揭示出
奴隶制是黑人女性的身份缺失的根本原因,同时,莫里森又通过重忆历史,对黑人女性母性的肯定以及黑人社区的力量重建构建了黑人女性的主体身份。
关键词:《宠儿》;托尼•莫里森;黑人女性;身份重建
作者简介:王妮(1983—)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6-0199-02
在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对她的评论是“以其赋予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 事实的确如此。1987年出版的《宠儿》,就是一部黑人奴隶饱受奴隶制摧残的血泪史,而其中对黑人女性的双压迫更是作了深层次的剖析。正如莫里森本人所提到的:“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进入到那些不是黑人、不是女性的人所不能进入的一个感情和感受的宽广领域。”(鲁亚斯,243)本文拟从身份的角度,解读莫里森在《宠儿》中对黑人女性身份的关注,通过对残酷的奴隶制对黑人女性的压迫,明确奴隶制才是黑人女性身份缺失的根本原因,同时,探讨莫里森站在黑人文化的高度,通过对黑人历史的重忆,黑人女性母性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小说中黑人社区力量的加入,确定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身份的重建。
“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语境中文化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黑人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从经济因素上将,美国黑人与殖民地民族有许多共同之处。和不发达国家的人民一样,黑人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饥饿、没有文化和疾病的痛苦。他们被束缚在耕地上、城市和半城市的贫民窟中,并且忍受着文化的匮乏和异族统治的心理反应。正因为如此,美国黑人一开始就可以理解为以殖民地被殖民者的形式存在的。他们被奴役的状况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同时发生,也正是美国国内殖民主义的一个前提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虽然没有在非洲建立一个殖民主义帝国,但却把殖民主义制度带回国,在南方各州实行了起来。能够区分美国黑人和纯粹的殖民地黑人的唯一因素是,他们的环境仍在“故乡”祖国,看似接近于主要的族群,实则不是。因而,对于美国的黑人来讲,寻找自身的文化身份就显得非常的艰难,而这,正是莫里森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重忆历史——莫里森身份重建的第一步
在美国,奴隶制是无论白人还是黑人都不愿触及的历史敏感地带。在白人的历史里,奴隶制的真相往往被掩盖,奴隶制的残忍、暴力则披上了真理的面纱。然而,事实却是,非裔黑人最初是以奴隶的身份被带到美洲来的,肮脏的奴隶贸易使黑人切断了与非洲祖先的联系,失去了人身自由,成为南方奴隶主们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被买卖。《宠儿》的历史背景为美国战后重建(1865-1900)时期,叙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南北战争之后的下层奴隶的苦难生活,虽然奴隶制在那时已经被正式废除,但黑人所经受的历史的创伤并没有结束,相反,他们仍然历历在目。尽管无人愿意企及,奴隶制的历史必须被记起,被述说,只有通过重新讲述历史的真相,黑人才能够了解自身族裔所遭受的伤害。
在《宠儿》中,奴隶制的伤痛遍及小说的各个部分,首先最为值得一提是宠儿和塞丝记忆中的贩运奴隶的中途,奴隶们穿越大西洋的悲惨经历:在拥挤的贩毒船上,奴隶们拥挤在狭小的空间,一个紧挨着一个,蜷缩着身体,一动也不能动,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得大量的奴隶死亡或者因为不堪忍受屈辱而投海自尽。女奴的命运更加悲惨,她们一次次遭受白人水手的践踏,塞丝的母亲,作为被贩卖过来的奴隶,在贩毒船上多次被白人水手强暴,但是她将和白人所生下的孩子统统扔掉,只留下了和黑人所生的女儿塞丝,最终被活活的吊死。
再者就是在“甜蜜之家”里塞丝经历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奴
隶主,较为开明,能够善待奴隶加纳先生和严酷残忍,对奴隶滥施暴行的学校老师,但不管是哪一种,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对于他们而言,奴隶只是他们私有财产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一个人的主体而存在的。区别只是在于学校老师的表现更为露骨残忍。小说中,由于不堪忍受学校老师的暴行,奴隶们计划集体逃跑,以及塞丝成功地逃出,本身就是对奴隶制的血泪控诉,是对历史上黑人的真实生活的一种质的还原。
2.母性,黑人女性身份的核心体现
《宠儿》一书中的一个核心情节,就是塞丝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免受奴隶制的压迫,在学校老师赶来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在这里,非常值得探究的一点是塞丝的孩子并非死在学校老师这样的白人奴隶主手里,而是死在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手里。这是莫里森根据她在编辑《黑人之书》时看到的一个黑奴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改编的。这一事件能够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恰恰说明了黑人在奴隶制下的生活是何等的悲惨,他们所受的摧残是何等之重。一个母亲宁可牺牲自己孩子的性命,也不愿意她继续遭受奴隶制的压迫,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种强烈的母爱呢?
通过这一事件,莫里森清楚地告诉读者,奴隶制下,奴隶不过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对于他们奴隶主可以“出租买卖,可以储存典当,可以去赌输赢,去偷,去抢”(莫里森,23)所以,女性黑奴自然而然也被认为是生产的工具,她们是不具备做母亲的资格和权力的。然而,塞丝为了却把孩子看做自己的一部分,认为自己有处理他们的权力,在向保罗D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她的说法是要“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164),让其摆脱奴隶的悲惨命运。而保罗D对此的反应则是“你的爱太浓了”,在他看来,对于一个做过奴隶的女人,这样强烈地去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太过危险的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只爱一点点”(54)只有这样所受到的伤害才会少一点。然而塞丝做不到,对于孩子,她只有满腔的母爱,极端而又不寻常的杀婴事件,正是她强烈母性的体现,也正是她作为一名黑人女性的应该具有的合理身份。
3.黑人社区——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
在《宠儿》一书中,莫里森还特别注重黑人社区的力量。杀婴事件作为一种太过骇人听闻的现象,是不容于黑人社区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学校老师一行人到达辛辛那提时,竟然没有出来给塞丝通风报信。而塞丝被带走时,其他的黑人的反应也相当平淡。自此,塞斯所在的124号被隔离在了社区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宠儿的到来,使得124号成为一栋充斥着“婴儿的怨毒”的闹鬼的房子。最后,塞斯被她对宠儿的爱折磨得失去了理智和自我,充满关爱的黑人社区再次向她伸出了援救之手。当丹芙不得已之下走出124号,向社区求救时,他们不仅在整个春天里给塞斯送来了食物,并为他们去祈祷,于是,三十个女人凑成了那一群,缓缓地朝124号走来,他们回忆起了那次盛宴,年轻强壮的自己。当她们在124号院子外进行祈祷时,塞斯仿佛觉得“林间空地”有回到了她身边。真个黑人民族的民族意识也因为这一次集体的行动了觉醒,在这里,不仅塞斯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重建,这些黑人妇女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自我意识,一次祈祷,将这个黑人社区连成了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了整个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识。由此可见,黑人的社区在身份重建中的作用何其重要,这不正好和小说伊始莫
(下转第201页)199
文化论坛
机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普遍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延安精神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敌强我弱、敌大我小、敌富我穷、敌攻我守的艰难险恶局面,焕发出来的救亡图存、克敌制胜的精神力量。延安精神跟任何革命精神一样,是时代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没有在党的六中六届全会和党的七大上克服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及外国经验圣神化的严重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就不可能在全党实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果没有延安整风运动,就不可能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果没有大生产运动,就不可能产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从根本上看,延安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经久不息的强大生命力,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延安精神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延安精神的表现形态不同,但精神实质却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它继承了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进步的价值追求,经过不断地凝练、升华和创造性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
三、延安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春节重要讲话中曾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3]。延安精神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与时俱进的,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时代不同了,历史任务变化了,但是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同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延安精神,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和谐发展的崇高使命。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环境异常艰难、险恶的情况下,因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同样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坚持改革开放、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4]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二)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强化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公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必须围绕核心价值观建设,创新理论建设体制机制,冲破一切束缚意识形态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今天,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针对新的形势、使命和任务,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探索新规律,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只有勇于纠正工作偏差,修正前进方向,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进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江泽民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5]的精神,更是对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团结奋斗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的提炼和概括,是社会主义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向
繁荣的时代精神。
(三)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始终以人为本,进一步弘扬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优良作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宗旨,是革命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应该凸显以人为本,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弘扬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优良作风。
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了解人民心声,倾听人民意见,关心人民疾苦,抓住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其次是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既要注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结合新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开创世纪改革发展生动局面[N].人民日报,2002-4-3.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闫朦,凤琳纪,昱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N].陕西日报,2006-3-8.
[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80-681.
[5]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3.
[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上接第199页)
里森所提到的献给“六千万甚至更多”交相辉映了吗?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托尼莫里森在构建黑人女性身份上的精湛技艺。她不仅在小说中再现了黑人们不愿启齿,难于启齿的奴隶制的不堪历史,更不遗余力地为争取黑人女性的母性而高呼呐喊,与此同时,她更是精心地把黑人的身份设定在和黑人社区相融合的境地,谆谆教导她的黑人姐妹们不要脱离自己的黑人社区去寻求个人身份,托尼·莫里森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也正是因为站在如此高的角度,才是使得《宠儿》成为一篇黑人女性的上乘之作。
参考文献:
[1] Bhabha, Homi. The Location of Cultur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2] 巴特·穆尔-吉尔伯特. 后殖民理论 语境 实践 政治[M].陈仲丹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 查尔斯·鲁亚斯. 美国作家访谈录[M]. 栗旺,李文俊译. 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1995
[4] 陈法春. 于迂回中言‘惨不堪言’之事 ——<娇女>叙事手法的心理意义[J]. 国外文学,2000 (3)
[5] 托尼·莫里森. 宠儿[M]. 潘岳,雷格译.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6] 王守仁, 吴新云. 性别、种族、文化: 托尼·莫里森与美国二十世纪黑人文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7]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 西方文论关键词[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2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